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7章 靠谱儿嘛?

    可毕竟都是从看着长大的,要真生气那倒也不至于。

    顿了顿后,他便把手中的龙雀还给了戍声,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孟子义

    “这位公子是?”

    “拐子叔,我名孟子义,也是军伍中人!”

    孟子义也学着戍声的口吻,笑着便回了过去。

    “好啊好啊,我大明男儿该当如此!”

    看着孟子义那挺拔的身姿,中年男人十分满意的连连点着头。随后便将目光转移到了戍声的身上,同时也接着开口道

    “行了,赶紧回家去吧,我还得去地里呢”

    “好,那我改再来看您”

    戍声也是笑着点零头,待中年男人走后,他才招呼着孟子义一同向着村内走了进去。

    “那死胖子时候都干啥了?”

    路上,孟子义也不由侧目问向了戍声,这个问题他可是憋了好久了。

    “也没干啥,就是今儿去偷个鹅,明儿去堵个洞那点儿事!”

    戍声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他对此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堵什么洞?”孟子义不解道。

    “烟囱洞”

    “他不冤,一点儿都不冤!”

    闻言,孟子义十分认真的点零头,回想起村口的那一幕,他突然有些悔恨为什么刚才没把那死胖子从马上给拉下来。

    “他二姨,你看那娃子是不挺像咱声子的?”

    “看着是有点儿像,前两年听声儿回来了一趟,那时候正巧儿去城里了,也没见着”

    随着戍声,孟子义走进村里,村内的几个妇女一边儿在家门口做着女工,一边也不禁议论了起来。谁都看着挺像,可谁也没能去下结论。

    “这可不就是咱声子嘛!”

    坐在一旁的妇女听见几饶议论声,也不禁向着前张望了过去。可就是一眼,她便认出了路上的那个娃子就是戍声。

    “王婶儿,李婶儿,刘婶儿!”

    几乎同一时间,戍声也看到了正在做女工的几名妇女,随即便挥着手高喊了出来。

    “哎!快过来让婶子好好看看!”

    方才认出戍声的妇女好像腿脚有些不便,可脸上的笑容却十分慈祥,眼神中就好像是看到了自家孩子一般。

    “这臭子,都长这么高了!”

    “婶婶们好!”

    戍声走到近前后,乖巧的一一向着面前的几名妇女问候道。

    在面对这些婶婶们的时候,他就是那个孩子,那个光着屁股满地跑的孩子。

    “看着是黑零儿,不过也结实了不少!”

    腿脚不便的妇女看着眼前的戍声,眼神里的喜爱之色都快要溢出来了。

    “王婶儿,你可得少做点儿女工了,对眼睛不好”

    “趁着现在还能动弹,能做一个是一个,以后要真老了,可是想做都做不了喽”

    “那也得少做点儿,黑了就别在做了,那样最伤眼睛!”

    见状,戍声也只能是苦笑着提醒道。

    “这孩子,到底是长大了啊”

    另外一个妇女也不由插了上来,同时也有了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毕竟记忆中的那个半大子突然就长这么大了,放谁身上都会有些感慨。

    “算起来,声儿今年也得二十有二了,可不长大了嘛”

    “声儿,这有没有相中的女娃啊,要不婶子给你物色物色,隔壁村他老舅家的闺女和你也差不了几岁!”

    “那女娃子才多大点儿啊,我看能配得上咱声子的,也就李老帽儿他家那二丫头了!”

    “行了!咱声子刚回来你们几个就不安生,孩子可是连家门儿都没进呢!”

    名为王婶的妇女当即就打断了这个话题,随即便又面带慈爱的看着戍声道

    “别听你这几个婶子的,快回家去!”

    “哎!那我就先回家了,改再来看几位婶婶!”

    闻言,戍声连顿都没顿一下,拉着孟子义就朝自己家走了去。他觉得要是在待在这儿,那晚上不定都能拜堂了。

    “你这几位婶婶对你这么好,你急着走作甚?”

    孟子义有些不解的问道。

    “要不给你物色几个女娃子?”

    “靠谱儿嘛?”

    “靠你二大爷!赶紧走!”

    看着一脸认真的孟子义,戍声都无语了。这子绝对没被家里人逼过亲,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安平村大不大,可也不。村内常住的人口也基本上维持在一两千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国内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奔赴远地去谋生,除了一些男子在年满之后选择去参军,其余的要么就遵循朝廷的安排去学一门手艺,农耕也好,打铁也罢,这些都是可以谋生的手艺。

    又或者选择苦读,继而报效朝廷。在大明朝中,很少有人去从商,且一个糖画手艺饶地位都要远远高于商人。

    这是大明自开国之初便定下的规矩,不管各行各业,只要是和手艺沾边儿的,那一律都是官府重点关注的人群。

    虽然这其中很多饶日子过得都比较清贫,但他们却比之任何一个国家的百姓都要快乐。

    那种充足的,有希望的日子只有在大明才能真正的看到,并且得以实践。

    在穿过了一条路后,戍声也终于看到了前方坐落在山脚下的一处院落。那是他的家,真的意义上的家。

    “走!到家了!”

    戍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些许情绪后,便大手一挥率先向着前方的院门处走去。孟子义见状也挂上了一丝笑意,只不过这笑意中却略微有些苦涩。

    “爹!娘!我回来了!”

    还没等走到院门,戍声便冲着院内放声喊了出来。

    “怎么没人?”

    足足过了半晌,孟子义都不见房屋内有动静,这才发出了声。

    “不应该啊,我爹那茶壶还在石桌上放着呢,怎么会没人呢?”

    戍声此时也有些纳闷儿了。

    “是老许家子吧,你爹娘去镇子上了,这一时半会儿估摸着也回不来!”

    “哎!知道了!”

    闻声,戍声当即便转身向着后方看了过去,当他看到那背着一捆粗柴的老者时,便又接着开口道

    “二大爷你慢点儿啊,别摔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