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章 你的师门不打算统一天下?

    其实张忠对此有误解情有可原。

    在他的认知里,能谋反的那是什么人?都是茶楼书唱曲儿那些人嘴里的大奸臣,个个手握权柄,要么就是手握重兵。

    而且谋反岂能公开?定然是偷偷进行,张忱去查谋反,那还能有命在吗?

    所以张忠其实就是明摆着准备帮他弟弟逃亡了,过了南阳就是郑国,去郑国生活也好,再往东去晋国也好,只要避开这场祸端就好。

    张忱并不是傻子,如果是傻子的话也不可能当上厨师长,只不过他一旦进入钻研的状态,就显得有些疯疯癫癫。

    他哥哥张忠已经把追查谋反一事跟他过了,他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

    既然陛下有命,那就奉旨做事就好了。

    而且他也不觉得必须要逃到郑国或者晋国去,这次查案只有一个太监来宣旨,圣旨上只有一句话:“今着张忱赴南阳查谋反案。”

    没给随从,也没给期限,也没查谁,完全就是一道没头没尾的圣旨。

    要是按照这道圣旨去办,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交差。

    张忱的所有心思都在自己那一堆零件上,任凭他哥在耳边反来覆去念叨也不在意。

    那边秦朗被隆庆急急忙忙叫走,进宫后在文华殿看到了一脸疲惫的魏武。

    “秦朗,虽然你和雪儿还没有结婚,咱们也算是自家人了,一家人不两家话。你们三本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

    这些魏武被秦朗编出来的“师门”搞得坐卧不安。

    三本道支持魏国,魏国就有了大炮,三本道支持郑国,郑国就有了飞艇。很难哪一个更厉害,只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暂时无担

    郑国的飞航行如果超千艘,不想想一定会平定下,成为所有国家的霸主。

    大炮也是如此,如果魏武倾尽全力,制造上千台大炮,那么整个下还有谁是对手?千炮齐射,一切都是齑粉.

    但问题是这个“三本道”既支持魏国又支持郑国,搞不好将来还会支持什么晋国楚国秦国等等,魏武没有摸清“三本道”是什么想法之前,许多事情会受到挈肘。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三本道”,全是秦朗为了让魏武答应去郑国举办婚礼才编出来的。

    但是魏武当真了,他觉得就算秦朗再聪明,也不可能一个人编出一整套所谓的南阳字体,更不可能搞得出木轨公交,玻璃大炮。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项出彩已属难得,秦朗年纪轻轻才二十多岁,就已经这样了,要是再过二十年那还撩?这下只怕都容不下他了。

    所以魏武认为秦朗是有一个师门的,这个师门必是隐世宗门,而且在秦朗自己的讲述中,这些稀奇古怪的知识完全来自于四海之外。

    那些与华夏人种不同的蛮夷,竟然已经掌握了这些神秘的知识。

    无论是威力难当的大炮还是晶莹剔透的玻璃,飞巡游的飞艇,全都是这这些蛮夷玩剩下的了。

    这让魏武心中升起无比急迫的焦灼福

    如果海外蛮夷架着上千大炮和上千飞艇,一齐打进来,这下谁人能挡?

    魏武光是想一想,就觉得脑仁疼,外族的危机已经如此紧迫,可这下却仍然四分五裂,难心想象遭遇攻击的情景。

    再加上今朝堂上御史张青提到南阳谋反,让魏武更加提高了警惕,总觉得这些幕后黑手会不会跟秦朗提到的那些外族蛮夷有关。

    所以这才让隆庆把秦朗找来,一个是商谈举办婚礼的事情,一个是想让秦朗暗查当年南阳郡的事情。

    魏武当着秦朗的面,直接问“三本道”是什么心思,秦朗也没有回避的余地,只能继续撒谎。

    “陛下,三本道追求的是宇宙的终极真理!”

    魏武不太懂:“朕闻有求财者,求名利者,未闻有求理者,求这些理有什么用?”

    秦朗道:“陛下忘了吗?大炮的制造,飞艇的升空,不全都是从这些道理中学来的吗?据我所知,三本道的目标应该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魏武觉得这三本道有点不靠谱。

    秦朗也不多做解释,如果解释得太细的话,恐怕下一次再撒谎的时候细节对不上,容易被反驳。现在他只要微笑,用不屑一鼓眼神看着周围,充分表现出一种狂妄和高深莫测,魏武自己就会脑补了。

    “你的师门不打算统一下?”

    秦朗摇摇头:“师门一向主张下一统,但是反对互相厮杀,这对哪一国的百姓来都是悲剧,因此师门打算以秘学发展为主,使各国在发展秘学上互相竞争,互相提高。”

    “等生活环境好了,百姓富足,下自成一统。”

    其实秦朗自己也不信自己这番鬼话,但是实话现在他的确不想打仗,一旦下统一,他的这些秘学就很难推销出去了。

    因为下一统之后,皇帝必然要维护自己的统治,使家下万年长,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是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思想。

    比如儒家的各种经典,稍加修改之后,就变得更加有利于统治者。

    也许初期还看不出什么,但是这种情况越到后面就会越僵化,使民众失去了多姿多彩的思想。

    秦朗可不想最后再一次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所以现在虽然分裂之中,但是只要大家不打架,你争我赶地发展经济,发展科学,何愁下不昌盛呢?

    “以秘学为主,互相提高?那是什么意思?”

    秦朗解释道:“现如今,从治理方面来,南阳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恢复元气,原因就在于应用了秘学进行治理。”

    “秘学在时政、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果每个国家,都有一座郡城按照南阳的模式来治理,就会形成一个有效的促进和提高。”

    “假如郑国边城跟南阳一样,我们有什么,他们也有什么,我们发明了玻璃,他们就发明了肥皂,陛下,这样的对手才会逼着我们不断向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