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丰产的第一步

    几位乡老和曾平面面相觑,“配方”倒是听过,但是“测土配方”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秦朗看了看隆庆,问道:“你打算用多大的地方做这个实验?”

    他的意思很简单,做实验用的地方越,就越好搞,如果为了观察实验效果,最好还要保留一部分土地作为对照组。

    其实隆庆是很信得过秦朗的,这次来也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不是心怀质疑。

    所以当秦朗问起时,便回答道:“这个乡本来也没有多大,就按一半来吧。”

    一旁的曾平听了也是吁了一口气,他是真的担心太子在这里瞎搞乱搞。毕竟花费了人力物力开拓出来的水渠能够很好的为水田源源不断的供水。

    现在柳怀乡的粮食产量能达到五千石,已经是极致了,想要再提高产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曾平内心希望这个什么配方实验最好是越越好,以免破坏了柳怀乡现在的产量。

    秦朗点点头:“那就柳怀乡的一半田地做实验。”

    隆庆更正道:“不是柳怀乡的一半,是濮阳县所有乡的一半。”

    在隆庆看来,柳怀乡即使有一半的土地做对比,这些人也未必心服口服,濮阳县一共七个乡,七个乡全都分割出一半的田地进行测土配方,那得出结果之后,才是真的铁证如山。

    所以要搞就搞大一点,就算实验真的失败了,也只影响了濮阳半个县的产量。

    他对曾平道:“既然要做对比,就要有多组对比,才能看到真实的效果。你派人把其他乡的乡老和精通农稼的人全都找来,有什么问题可以当场问。”

    曾平虽然内心有些不情愿,也只好按隆庆的照办,包括柳怀乡几个乡老也商量了一下,派人回去把乡里面最精通稼穑的农人都找来,让大家一起看着。

    在等待的期间,秦朗叫濮阳县的人去准备草木灰、醋、木桩和红布条,不需要太多,草木灰一车,食醋一坛,木桩一堆,红布一匹。

    濮阳县不大,几个乡距离也很近,等了一个时辰后,七个乡的乡老和精通农稼的农人全都来了,黑压压一大片。

    由于其他六个乡纯属观摩学习,不需要操作,能够亲手操作的全是来自柳怀乡的农人。

    秦朗叫人把木桩和裁成长条的红布发给这些人:“记住,在咱们要实验的土地上掺草木灰,每隔二百步取一个点,然后把这根木桩插入土中,系上红布,标明号码,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什么的。”

    “在插入木桩的地方,你们把土细细打碎,用水拌匀,先加入醋,如果加入醋后不起泡,就取与土等量的草木灰倒入其中,再加醋测试,如果不起泡,就重新掺草木灰,记住掺的份数,起泡为止。”

    其实这第一步也是很简单,就是要确定土壤的酸碱度,因为农作物对酸碱度的需求不同,有的作物喜欢偏酸的环境,有的作物喜欢偏碱的环境。

    作为水稻来,最适夷环境是稍稍偏酸,大概在6.0-7.5之间,属于中性偏酸一点。

    所以秦朗叫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本地土壤的酸碱程度,以便于后期对酸碱度进行调整。

    这些农人不知道又是木桩又是红布是什么意思,还以为类似于看风水点穴一样,钉一根木桩洒点水就能改变整片土地呢。

    虽然看起来这种类似仪式的做法有些神神叨叨,但农人们偏偏就信这个,一脸虔诚地认真去做了。

    测土的步骤很快,每隔二百步都插入了一根拴着红布的木桩,看起来的确有几分神秘的味道。

    农人们也都做得很认真,每在土里刨食,这些农活做起来再顺畅不过,很快,就有一个农人在掺取了三份草木灰后,加醋出现了泡沫,于是他身边的衙役就在木桩的红布条上写下一个“三”,意味着这里的土壤掺了三份草木灰。

    很快,这些农人陆陆续续记下了测出来的土壤酸碱度,回来向秦朗禀告。

    “禀报大人,都弄完哩,红布上写好了。”

    秦朗对隆庆道:“这便是第一步,测土,主要是看土壤的酸碱程度跟庄稼合不合适,如果太酸了,水稻就分蘖晚,粒数少,空壳多,产量很低。”

    “反之,如果太碱了,水稻就会出现死苗、黄叶子、不吃肥等情况,产量一样很低。”

    “所以才要调整土壤的酸碱程度,调整到既不酸,也不碱,刚刚好,这样水稻才会长得好。”

    隆庆还真是第一次注意到种庄稼土壤居然也可以调整:“原来如此,那么柳怀乡原本的产量就很高,是不是因为这里的土壤刚好既不偏酸,也不偏碱?”

    秦朗赞许地点点头:“没错,这里的土地应该是酸碱度比较适中的。”

    隆庆有些不解:“那咱们现在又加草木灰,又加醋的,不是反而对原本的土壤产生了破坏吗?”

    秦朗解释道:“虽然柳怀的土地酸碱度适中,但大魏其他县乡的土地,未必都能像柳怀乡一样,土壤的酸碱度恰到好处,而且也不知道到底是偏酸还是偏碱,如果要让大魏全国的粮食产量翻番的话,就需要进行测土和相对应的配方。”

    “偏酸性的土壤,就要大量的草木灰进行拌和,而偏碱性的,就需要掺松针土,想要高产,改良土壤这一步是必须要做到的。”

    隆庆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把秦朗的话深深记在了心里,同时他也更好奇,为什么秦朗跟他年纪差不多,但是却知道这么多旁人不知道的道理呢?

    就连以丰产着称的柳怀乡,这些在土地上耕作了大半辈子的农人都不知道的事情,这子怎么就知道?

    随着越来越多农人完成了测土,农人们都回到了秦朗面前。

    秦朗问道:“有没有倒入两份以上的醋才起泡的土壤?”

    农人们纷纷摇头。

    秦朗估计严重的盐碱地应该不会有,毕竟柳怀乡是丰产区,整个濮阳县水系比较发达,即使有盐碱地,长期水系沼泽浸泡也会渐渐形成偏酸性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