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三章 南阳奇政

    不其他城市,就张何所管辖的相州和镇州,就绝对不会允许这些贱民做出逾越规矩的事情。

    比如服饰,别是贱民,就是良民,也要受到律法的管辖,什么样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有些颜色不是所有人都有权利穿的。

    比如皇袍专用的明黄色,是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能使用的颜色。

    如果真的有人穿了明黄色的衣服,那么就是被斩首的下场。

    除了皇袍的颜色之外,其他的颜色也是有规定的,比如贵官用紫色,又有朱紫、金紫之称。

    普通百姓是不可以随便乱穿的,那样会乱了规矩。

    但是张何在南阳看到的是,大魏所有的规矩,除了不能造反,不能穿皇袍之外,只要没有杀盗偷抢,就一概不管。

    这座城市宛如陷入到了狂欢之郑

    那些外地来的人,许多有钱人会在南阳买上一套房产,挑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穿,想穿什么颜色就穿什么颜色,只要不妨碍他人,在南阳你就具有绝对的自由。

    这对张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觉得这座城市简直就是胡管乱搞,不顾大魏律法,这样下去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但是当他把注意力放在官府身上的时候,发现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发现南阳的居民无论怎么样狂欢,都不会去触碰官府。

    并不是这些人惧怕官府,而是官府几乎像是隐身了一样,几乎不会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之郑

    在南阳生活,几乎感受不到被管辖。

    而从秦朗下车付了铜钱这件事情上,张何明白了许多。

    一个郡守在自己的郡里出行,居然不骑马,不坐轿,没有衙役前呼后拥,也没有官员吏陪同,更没有肃静回避的牌子。

    秦朗就这么扛着渔竿拎着木桶跟他坐上了公交马车,车上不时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秦朗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跟他们聊。

    到了目的地之后,还主动付了车钱。

    这对张何来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明白为什么南阳会具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吸引力和活力了。

    那是因为秦朗在治理上真正做到无为而治。

    张何做为儒家弟子,当然知道黄老之学,最讲究的四个字就是“无为而治”。

    以往的时候张何不懂,既然无为,那就是什么都不管,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被治理的地方岂不是乱了套吗?

    可是自从他来了南阳之后,似乎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做“无为而治”。

    秦朗付过车钱之后,兴冲冲的拎着木桶直奔河边,张何笑了笑也紧随其后。

    两个人距离并不远,找了个水流平缓,水草丰茂的地方,开始投饵钓鱼。

    虽然钓竿握在手中,但张何的心思并不在钓鱼上,他看到了南阳这座城,也亲身体验了南阳的生活,知道自己要追赶的南阳是一个什么样子之后,他失去了信心。

    因为他根本就做不到像秦朗一样,出行只有自己一个人,连吏都觉得理所当然,整个官府都没有一个吏主动过来帮忙拎桶,更没有人左右护卫。

    这样的官,张休觉得自己很难做到。

    另外南阳城实在是太乱了,这个“乱”并不是指偷抢等暴力犯罪,而是没有规矩。

    走在大街上的每一个都昂首挺胸,根本就看不到唯唯诺诺,点头哈腰的样子。

    所有人,从秦朗到官府的吏再到底层的人,包括刚才赶车来的车夫,每个人都像是平等的一样,分不出你高我低。

    张何知道,这就是南阳的吸引力,也是整座城市活力的来源。

    当人人平等的时候,人就会变得质朴很多,也会变得更加真诚一些。

    张何自问做不到,他治理的相、镇二州如果这么搞的话,迟国公会第一时间砍了自己的脑袋。

    而且张何发现,无论南阳如何杂乱无章,但他的政令是极为畅通的,甚至畅通得令人出乎意料。

    在他登门拜访秦朗之前,曾经亲眼目睹了一件事。

    因为做官的原因,张何很想知道南阳是如何通过文吏来治理民众的,这将会为他将来治理相州积累经验。

    于是他每徘徊在市政厅周围,想看看这些吏是如何实施政令的。

    恰好有一晚上,已经快要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几个吏匆匆忙忙的从市政厅跑出来,手里还抱着一沓白纸。

    张何心中好奇,尾随这几个吏一起去看看。

    只见这几个吏每人分得一摞白纸,就各自散去,张何瞅准了最开始的那个吏,跟在他的后面,看看他们拿着这些纸到底有什么用处。

    随着那个吏的左转右转,张何跟着他来到了一片低矮房屋之处。

    这个吏敲开这些房屋的门,挨家挨户送去一张,最后被张何拿到了一张。

    这是一份通知,上面很直白的写着因为气象原因,今晚可能会有大风,让这些居民做好准备,晚上不要再烧火做饭了,以免引起火灾。

    还如果有人在这次风灾中受伤,或者财物受损,联系市政厅的吏员处理。

    张何对这份通知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古以来,官员都是灾后核查损失,然后想办法如何补救,却很少有人在灾难到来之前,就提前警示,这不是主动揽祸上身吗。

    张何觉得不会有人遵守政令,到了吃饭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忍不住起火造饭。

    于是张何就在那附近的露地里蹲了半夜,可他竟然真没发现有冒出炊烟的人家。

    这正是张何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吏就递进去一张纸,这些居民就会照做呢?

    既不见衙役威吓,也不见吏言语叱喝。

    甚至都不用,只要一张纸通知到了,自然就有效果。

    这是多么强硬的官府才能做到的事情?可偏偏南阳连衙门都拆掉了,只留下一个巨大的办公场所,称为市政厅。

    这是张何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之处,平时不管,任这些居民在南阳随意放肆,可关键时刻只要一纸公文,就能起到百万雄兵的效果,到底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