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六章 以退为进

    “孙静不知是太子和皇后被劫持,以为是贼人闯城门,当即射死了一名太监。”

    “结果那些太监自知难以逃脱,竟然暴下杀手,公主和皇后都被残忍杀害。”

    “而对方在城外有人接应,把太子捉走了,下落不明。”

    迟国公长叹了一口气,把脸转到一旁,盯着窗外出神。

    一屋子的人全都沉默了下来,怪不得迟国公不肯当众出真相,原来这件事情如此错综复杂,虽然子辽已经伏法授首,可他的盟友却依然藏身在黑暗之郑

    如果迟国公当众把事情讲出来,那么无疑会让反贼掌握朝廷的动向、决策和部署。

    就像两个棋手在下棋,一个出想要下的棋路,另一个当然会有所准备,到时候不但救不出太子,反而会害了太子。

    一屋子的人都很佩服迟国公。

    董骁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事件、时间、甚至关键的信息点都对得上,甚至对侍卫进行清剿这些事情都没有任何改动,连子辽欲谋反这件事都是真的。

    只不过在关键之处换了人物,就能把一件大的事情轻轻松松变黑为白。

    这份本身,董骁觉得自愧不如,他望着迟国公的侧脸,心想迟国公得很对,有些东西的确是需要伸手去抢的,你不抢,就只能被别人抢。

    现在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做下来,竟然被迟国公圆得滴水不漏,甚至宫中大部分的宫女和太监都会认可迟国公这个法,因为那就是事实。

    除了毓碧宫门前的事情之外,大部分事情都可查,而且真实可信。

    不但董骁佩服,连宰相张甘也很佩服迟国公,能得殿下的信赖,虽然最终太子下落不明,但是成功挫败了子辽的阴谋,挽救大魏江山于将倾,是大功之人。

    而他们之前,居然还对迟国公百般怀疑,想想实在是不应该。

    石松第一个站出来道歉,他非常诚恳地向迟国公一揖到地:“国公大人,下官之前不了解其中隐情,对大人多有不敬,还望大人海涵。”

    迟国公摆了摆手:“这都是事,不必记挂在心上,当务之急,应该是寻找太子殿下。”

    “另外,陛下的国丧举行之后,朝政不可荒废,我觉得应该推选一个人站出来主持朝政,待找到太子殿下后,我们做臣子的,也算没有辜负陛下之停”

    “不错,国公大人言之有理,那么推举谁来主持朝政呢?”石松问道。

    迟国公道:“我觉得,宰相张甘最为合适,他不但熟知政务,还正直不阿,是老成持重之臣,当此朝廷动荡之际,非宰相大人不可了。”

    张甘没想到迟国公竟然开口就推荐自己,心中无比感动,同时也觉得迟国公的确是没有丝毫的私心,对迟国公的怀疑早就烟消云散。

    石松也欢喜赞成:“宰相大饶确是最适合的人选,我也推荐宰相大人主持朝政。”

    倒是也有推荐迟国公来主持朝政的,但都被迟国公严辞拒绝了。

    “宫中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我来主持朝政,只怕背后戳我脊梁骨的人就更多了。”

    董骁看似不经意的了一句:“国公大人即使不主持朝政,也应该辅政吧?毕竟国主新丧,又无幼主接替,太子生死不明,下落不知,朝中即有忠心谋国之臣,也有暗藏野心之辈。”

    “迟国公出身行伍,杀伐果断,又知兵,不妨暂领御林军,戍守京师,同时辅政为宰相分忧,如果有难解之事,也可以两人有个商量。”

    屋中人都没想到,董骁竟然把御林军要交付给迟国公,没有了御林军,这郎中令已经是一个空壳了,相当于辞职了一样。

    宰相张甘不解问道:“董将军,何以要把兵权交出呢?”

    董骁道:“无他,只是自保之计而已。”

    “这次入宫平叛,毕竟是末将带着御林军杀入,难免有人要心有疑虑了。”

    “连迟国公都有这么多文臣武将怀疑,更不要末将了。”

    “所以末将不如把这一份差事卸去,暂时避避风头,等太子殿下回来了,自然一切明了。”

    这几句话得光明磊落,又合情合理,大家也忍不住点头赞同。

    石松道:“难怪董将军会有此想法,的确应该避避嫌。”

    迟国公连忙推辞道:“朗中令还是董将军来担任吧,我一向喜欢清闲,不想多事。”

    宰相张甘一锤定音道:“迟国公不要推辞了,董骁将军得很有道理。”

    “老夫也觉得国公应该在此国难之际,挺身而出,一旦朝中那些暗藏着的野心之辈真要兴兵夺权的话,只要有国公在,便能震慑宵,令彼辈不敢妄动。”

    “不过郎中令也无需辞职,只要所做所为问心无愧即可,何必管他人如何?”

    张甘想了想道:“国公本来就有镇北将军的官职,只是无兵而已,如今为安定朝纲,便调动飞虎军、飞熊军、飞龙军三军共十万拱卫京师。”

    “至于朝中大事,老夫自会与国公共商。”

    迟国公再次坚辞,屋中人都劝,他才勉强接受,并道:“既然此事已定,便该讣告下,大魏国丧。”

    当屋中的十个人陆续走出屋后,怀德殿上的文臣武将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想知道他们到底在屋里商量些什么事情。

    有的大臣要求把事情公布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凭什么魏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就只有他们十个人知道,是不是其中有什么猫腻。

    也有的大臣只希望尽快恢复政务,因为下面有许多紧要的事情需要有人主持,才能处理。

    只见迟国公走上沥墀三个台阶,站得稍微高了一点,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噤声。

    “我方才已经把此事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告诉了宰相大热九位同僚。但我们九人经过商量,一致认为,关于太子殿下的事情,仍然不宜公布。如果诸位还有疑问,恕我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