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一十章 亲请迟国公

    魏县县城,这里不比南阳,四季的变化更加明显一些。

    到了冬,如果没有一件厚实的棉衣御寒,是真的会冻死饶。

    已经接近十一月,许多百姓的草房因为夏的雨水冲泡,许多地方已经裂开,甚至倾斜垮塌。到了冬,房子的裂缝就透进呼呼的北风,整间屋子都冷如冰窖。

    最关键的是屋里的米缸早就已经空了,魏州的粮食并不算丰产,再加上朝廷的田税,一年到头百姓家里根本剩不下什么东西。

    没有吃的,再加上房屋极需修缮,百姓们已经苦不堪言。

    但就是这样,李榷仍然加大了摊派。

    他在城东北角准备的那座府邸,所有的钱最终都是要靠摊派来筹集的,李榷自己根本不会掏一分钱。

    回到府衙,李榷就召来了治中和别驾。

    “你们马上去拟一份公文,今年冬无论如何也要把路修上。”

    治中和别驾听了面面相觑。

    一个是因为李榷居然想着要修路,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另外一个就是冬季修路那不是人干的活,寒地冻,修路的人甚至要付出几倍的力气才能进展一点点。

    “怎么?我的话你们都没有听懂吗?”李榷看到治中和别驾两个人不话,有点生气。

    “现在马上就去办!”

    看着治中和别驾两个唯唯喏喏的退了出去,李榷就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治中和别驾都是他的心腹,对他唯命是从,把魏州经营得如一个铁桶,水泼不进。

    可不幸的是,那两个家伙因为染了花柳,最终药石无效,死了。

    现在的治中和别驾都是新派遣来的,往往做什么事情都要问上两三遍,恨不得拿出纸笔签字画押才放心,这让李榷很是反福

    因为他以往做事,向来是不留把柄的。

    有些杂七杂澳事情,就算惹出了篓子,李榷也可以全都推到下边人身上,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可是现在这两个家伙,一个治中一个别驾,什么事情都领会不透,李榷往往是隐晦的点了一句,也不知道这两人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愣是要李榷把什么事情都清楚。

    如果不是因为修建府邸的事情,李榷早就奏请朝廷把这两个人赶走了。

    可是正因为这件事,反而让李榷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万一真惹出事情来,就推到这两个饶身上,让他们背锅。

    如果迟国公接受了自己的好意,飞黄腾达,那么就算这两个人走运,留在这个魏州替他擦屁股。

    反之,升迁无望的话,李榷就会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这两个人身上,然后直接把两人下狱,做点手脚,来个死无对证。

    李榷喝了一口茶顺顺气,又琢磨起那条路来。

    这条路是魏州西连赵州的一条主要通道,当然也是从京城来的唯一道路。

    想让迟国公提拔自己,至少要做出点“成绩”,甭管是真是假,面子上要好看,至于是不是真的对百姓有利,还不是自己一张嘴了算嘛。

    李榷眯起两只眼睛,显得圆嘟嘟的胖脸更圆了。

    要修路,可是要花一大笔银子,现在修路不同以往,以往还要复杂的工序,什么炒土夯基,什么开山炸石。

    现在很简单,只要找一支专门修路的工程队,可以保证在半个月内把路修好,而且保证又平又直。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一个字“贵”,两个字“太贵”。

    如果摊派给魏州百姓,不但怨声载道,那些不识抬举的泥腿子还修不好,不是凹凸不平就是歪歪扭扭。

    为了面子上有光,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施政”水平很强,李榷当算雇修路的工程队来修,充其量就是花点银子,反正银子又不是李榷的,他花起来一点都不心疼。

    到时候这条路修好了,李榷还可以吹吹自己管理工程的水平与工部的官员相比也大差不差。

    这条路总长二十多里,按照工程队的价钱,大约是要六七万两银子。

    李榷让治中和别驾去办的,就是筹钱。

    而他自己则在考虑给迟国公写信,无论如何也要请他老人家拨冗前来,实地感受一下自己的诚意。

    摊开一张雪白的勾边描金棉连纸,取过一块狐油紫松含烟墨,在一方晶莹剔透的水晶砚上缓缓磨开。

    提笔蘸墨,写下了提称:迟国公席间函丈……

    他提笔悬腕,不知该如何写这封信。

    如果出于私谊,显然他与迟国公还没有熟悉到那种程度。如果出于公事,他又不归迟国公管,而且开口就请迟国公到他这里来,显得很不礼貌。

    如果是真心邀约,他应该亲自到京城去拜访迟国公,并且当面邀请。

    想到这里,李榷连忙把桌上的纸团成一团,丢进纸篓里。

    “险些误了大事……”李榷以手加额,庆幸自己没把信写好寄出去。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他绝对应该去京城把迟国公请回来才对,这样既能显出诚意,又能拉近关系,还可以反复相劝,务必把迟国公拉过来。

    要去京城请迟国公,往来的时日就不能算短,就算迟国公答应下来立即动身,至少也得两月有余。

    李榷心里有了数,就又叫人把治中和别驾叫来。

    “我要去京城一次,向迟国公和宰相张甘亲自汇报魏州民情,至于修路的事情……”

    李榷沉吟着。

    他本来不想把这件事情交给这两个实心眼的家伙去办,如果自己亲手操作,六七万两银子的工程,至少也能截留下来两三万,如果摊派那边再狠刮一点,能凑到手四五万两银子。

    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可是他也知道,如果留在魏州等修好了路,再去请迟国公的话,这耽误出来的一两个月不知道朝堂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想到这里,李榷就觉得坐不住了,必须尽快去京城才是正理。

    至于银子,将来飞黄腾达之后,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修路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两人去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