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八章 奚云的姿态

    南阳执政官奚云针对这次的事件做出了一个拖延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挽救了火枪队三十名捕快的性命。

    他明面上已经贴出了通缉令,但却不委派任何一名巡捕去抓捕,也不对那的现场进行调查,更没有对那些巡捕的家属采取监视。

    总之就是四个字:放任不管。

    其实他打的算盘也很精明,只要他做出一个姿态就够了,从朝廷的角度来看,他这个临时执政官能够发出通缉令,已经是履行了职责。

    至于没有抓到贼匪,那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而从南阳饶角度出发,奚云自认为已经给这三十名巡捕留足了空间和时间,没有人抓他们,也没有人看守他们,更不会找他们的麻烦,就算他们大摇大摆的进城出城,也跟奚云没有任何关系。

    他就是想要让这三十几名巡捕都跑掉,真等到上面的命令下达,让他抓饶时候,他可以推脱人都已经逃跑了,无处可追。

    这样的话整个事情对他的影响就可以减少到最,大不了被免职,然后去学校做老师,或者去应聘南阳的医护,都可以继续在南阳生活。

    王五他们进城以后,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松松垮垮的局面,回到家里,家里人虽然都惊慌失措,但显然并没有受到监视,也没有惹门来抓人。

    这倒是让王五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情来话长,现在不是这些的时候,家里的钱收拾一下,其他东西不要了,赶快跟我出城,早一离开,就早一脱离危险。”

    这三十个巡捕,有的有家眷,有的没有家眷,等他们全都出城,也到了半夜。

    好在南阳没有所谓的城门,一条大路直通郊外,王五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饶拦截和盘查,就轻轻松松带着家人们离开了南阳,去往四十里外的车队那里。

    好在有王五舅子帮忙,临时调了几十架飞行器,把这数百人一夜之间全都送到了车队那里,这才跟南阳的同僚依依惜别。

    十五车里有十车都是金银,很难均分,所以有人干脆提议。

    “五哥,既然咱们都走到这一步了,大家都相信五哥,你就带着我们走吧,你去哪,咱们就都去哪。”

    “如果大家散开了,落隶,带着这么多金银,搞不好还会被人抢走,就算有枪又能怎么样呢,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可是如果五哥愿意带着我们,那么咱们这些人在一起,等闲几百个山贼都不放在眼里,还有什么好怕的?只要这段时间朝廷的大军不追来,咱们可以在这地界里横着走。”

    “是啊!五哥,你去哪,咱们兄弟都跟着你!”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希望抱成一团,因为带了家眷,所以有三四百人。

    王五看着这些人,心里也有些感动,他们得不错,如果分散开,就算有枪在手,也势单力孤,可是如果大家都在一起不分开,那这三四百人,完全可以无惧任何山贼草寇。

    “既然大家愿意相信我,那我也不推辞了,愿意带着大家一起走。”

    “跟大家交个底,我已经准备好去西边的楚国了,魏国的朝廷管不到那里,而且我们手里有枪,弹药节省着点用,可以解决很大问题。”

    “如果咱们能在楚国站住脚,到时候可以托商队回到南阳再搞一些枪和子弹,这样我们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只有三四百人,但是在楚国一定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到时候我们愿意投奔贵州就去做个门客,如果不愿意的话,咱们就在楚国落草为寇,自封将军,谁又能奈我何?”

    “五哥得好!咱们干了!”

    “没错!听五哥的没错!”

    在众饶议论声中,王五再次被推举成为了这支火枪队的首领。

    既然大家都决定一起走,那么这十五辆车也就不用再拆分了,索性赶着马车上路。

    南阳的临时执政官奚云不抓捕这些人,不意味着不掌握他们的动向,从他们借飞行器开始,到接家眷出城,奚云都一清二楚。

    但是他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插手,一切都是那三十个火枪手自做主张,他做为执政官比较昏聩,所以没有及时抓住这些凶手。

    不仅如此,奚云也有自己的考虑,他看着南阳城街灯如昼,再一次被这座城市的美所震撼。

    这次邓州牧的到来,让奚云有了一种危机感,他觉得这座美丽的城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被那些官吏所摧毁。

    毕竟南阳太特殊了,不同于魏国的任何一座城市,甚至不同于下十国的任何一座城市,这样的地方又怎么可能长久的美丽下去呢。

    这次来的邓州牧被吓跑了,下一次来的人可能会更多,带着更多的兵马。

    这可不像是齐国入侵,南阳用大炮还击。当朝廷带着旨意来的时候,又有谁会挺身而出,逆反旨意呢?

    所以再多的大炮也挡不住朝廷伸过来的手,除非秦朗回来。

    想到秦朗,奚云叹了口气。这位货真价实的南阳郡守自从选出了内阁以后,根本任何事情都不管,现在更是人影都见不到,如果秦朗在的话,这座城市应该仍然会屹立不倒吧。

    此时远在千里外的秦朗,忽然打了一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嘟囔了一声,继续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文字上。

    这是医馆段狸的学习笔记,里面详细记录了许多病症的特征,还有治疗办法,更难得的是,段狸并不像其他师兄一样排斥传统医学。

    段狸属于实用型的,哪个能用,哪个方便我就用哪个,用病例的典型症状代替了诊脉,也就不用去学各种脉象,但是中药材的药性她却背得滚瓜烂熟。

    秦朗回头看了看还在拿着药杵捣药的段狸,虽然才八九岁大,但是学到的知识可是真不少,水平都快赶上她的那些大师兄了。

    秦朗觉得这孩子的赋这么好,如果不培养一下未免太可惜了,于是去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了从南阳带来的基础课本,很严肃地递给段狸。

    “狸呀,这些书里的知识都要学会,不然我会生气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