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八十二章 讨逆选将

    “本公要亲率兵马,征贼讨逆,定要把秦朗的人头,告慰先帝在之灵!”

    文武百官一听邓巢想要统兵,赶紧劝道:“国公息怒,想那南阳一郡之地,秦朗蕞尔吏,根本无须国公亲自征讨,就请国公稳坐京城,派一支偏师就可以轻易荡平。”

    大臣们的建议也没有错,毕竟一个郡守造反,连兵力可能都有限。

    因为州府、郡、县三级行政,只有州府是有兵驻扎的,郡县里面是没有兵的,最大的武装力量就是衙役。

    就算秦朗造反,把南阳郡的百姓全都逼反,那人数也有限,一万人左右就算是最多的了,因为一个郡才几万人,除去老幼病残,再去掉女人,也许一万的青壮都不到。

    也就是,往多了算,南阳郡的反贼也就一万人。派一支偏师去荡平真的是轻轻松松,根本犯不上调集全国的力量征讨。

    迟国公怎么肯授人以柄,既然决定了要养寇以破魏,那么就得先把自己摘出去,只有表现出对此事的无比重视,以后才有的。

    如果现在轻飘飘派出一支军队,结果送了人头,只怕那时大臣们就会反过来自己轻视反贼了。

    邓巢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秦朗虽然仅为一郡守,但此人才华绝顶,不可视,一支偏师岂能赢他?我听原来齐国四万兵马犯境,直指南阳,就是被秦朗使用雷神炮击湍,四万人灰飞烟灭。”

    “这样的南阳郡,你们还觉得可以视吗?一支偏师就能征平吗?”

    大臣们全都无语了,这件事情的确传得下皆知,而且得有鼻子有眼,但是问题是谁也没有亲眼看见,当时有幸亲眼看见的,就是太子隆庆。

    而这些大臣们远在京城,谁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现在邓巢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大臣们觉得只是传罢了,还能是真的不成?

    “国公,下官觉得,这仅仅是传罢了,如果真有此事,岂能不下震动?但下各国从来没有拿此事来,而且齐国也没有表态。”

    “是啊,国公!这件事是真是假还有待考究。而且如果是真,那么秦朗根本就无人能敌,他能灭数万兵马,岂不是可以直接杀奔京城了吗?”

    “对啊,四万兵马灭就灭,那大魏也无人能敌了,就算国公亲自统兵征讨,怕也敌不过那等利器吧?”

    一时间大殿上人声鼎沸,什么的都有,但是大多数大臣都持反对意见,觉得南阳的秦朗并没有吹嘘得那么厉害。

    迟国公邓巢故意叹了一口气,不再坚持:“既然大家都这么,也许真的是我错了,那么就派一支偏师去征讨?”

    “一支偏师足矣!”

    “是啊,一支足矣。”

    迟国公嗯了一声,心中思谋人选。

    丁罗带回来的消息实在是太过惊人,邓巢还有些拿不准,所以这个人选要心选择。

    既要听从自己的命令,试探秦朗的虚实,还要让反贼做大,并且不能输得太惨,否则大臣们一害怕,大兵压境,万一把这个造反的家伙灭掉了怎么办?

    邓巢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态,思虑着心目中的人选。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有军中从军经历,后被他调任相州牧的张何,因为是州府级别,所以相州是有兵的,足够一支偏师的军力。

    在大魏,一个师的军力是一万人左右,一支偏师也就勉强七八千人。

    而相州军是有足足两万饶,再加上张何本来就来自军中,有足够的经验,应该可以胜任。

    但是一转念,邓巢又否定了这个想法,相州是他的老巢,不宜轻动。

    “各位,各位静一下!”邓巢开口道:“既然大家已经决定派遣一师前去讨逆,那么可有人选啊?”

    武将们一听这话都活跃了起来,太平年间,武将最难,既不受朝廷重视,又无战功可立,所以越是下动荡,武将们就越是高兴,觉得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许多武将纷纷毛遂自荐,愿意带兵前去征讨。

    邓巢在这些武将中挑选,其中有一名武将是很早就投靠了自己的,叫做危陶,也曾参与过几次机密的事情,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武将。

    “危陶,你可愿意前去讨贼?”

    危陶一听大喜,果然投靠迟国公是没错的,这不是好事就临头了吗?现在金銮殿上至少二十几名武将,迟国公偏偏就点了自己,这就是自己人好办事。

    “国公!下官愿往!”

    邓巢大喜:“好!你这就去准备吧,为了壮你行色,我府上有一把斩云刀,可赠予你,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散朝之后,危陶去了迟国公府郑

    “你可知此去应该如何行事啊?”邓巢漫不经心的问道。

    危陶满脑子的建功立业,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更加不能示弱,于是豪气地回答:“禀国公,末将带兵前去,定然生擒匪首,带回来请国公定夺。”

    这个回答也算是琢磨过聊,是想把功劳让给迟国公。

    他岂知,迟国公已经是辅国辅政大臣,难道还需要这种功劳不成?

    迟国公冷哼一声,觉得这些手下真是死脑筋,居然都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还需要亲自点醒。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样头脑简单的手下也有好处,那就是心思单纯,比较容易掌控。如果真出了一个能猜透自己心思之辈,只怕容不得他活到明。

    迟国公清了清嗓子道:“危陶啊,你不懂,这件事情,一定要心才行啊。”着他翻了翻眼睛,看着危陶。

    危陶没明白他话中的隐喻,还以为迟国公真的为他的安全担忧,立刻拍着胸脯道:“请国公放心,危陶此去,不破逆贼誓不回!”

    迟国公一看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把话挑明:“你要心,不是让你去逞能知道吗?”

    危陶愣了,敢情讨贼是逞能吗?

    如果不逞能,该怎么讨贼?

    他一时愣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