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八十四章 魏州计划

    因为魏州不同于南阳,隆庆意欲把魏州打造成自己的大本营,在魏州彻底清除士族的影响,所以发展的模式与南阳也有所不同。

    所以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支持。如果全都靠南阳的资金,用不了一年,就可以打造出一个跟南阳差不多的魏州,但这毫无意义。

    所以,南阳的得失,秦朗并不是太过在意,丢官又能怎么样呢?隆庆可是全指望着自己帮他呢,丢官也好,不丢官也罢,总之都要在魏州把这里发展起来,实在是无暇顾及南阳了。

    于是秦朗在回信中干脆把责任全都揽到自家身上,由自己一力承担。

    设立了魏氏医馆和魏氏学院之后,魏州的大本营计划已经正式展开了,隆庆再一次跟秦朗核对了整个计划。

    “秦师,现在医馆有了,学院也有了,接下来应该如何做呢?”

    秦朗在桌上铺开一张纸卷,蘸了些墨,用笔画出了一幅流程图。

    “医馆是取民心的关键,也是保民生的关键,所以是第一步。而学院是开民智之举,想要打破士族的垄断,就要开民智,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识字,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医馆和学院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而第二步,则是创造更加开放的选任制度,挑选更加优秀的人才,公子想象一下,当我们的官吏来自魏州的各个阶层时,整个社会就会充满向上的活力。”

    “而公子要做的就是在这个阶层流动的过程中,保证公开公平和公正。”

    “到邻四步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使魏州迅速向前发展,别看现在魏州跟以前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只要走过邻二步和第三步,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快。”

    隆庆凝望着纸上的流程,心中涌起豪情万丈,只要几年时间,魏州就会象他们计划的一样飞速发展起来,然后不断推动向周边扩展,到时候就可以夺取一个又一个州府,直到重回大业。

    他狠狠的一握拳,似乎要把未来紧紧握在手中,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神色:“秦师,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隆庆,一定要杀回京城,亲手凌迟了巢!”

    秦朗其实很想问隆庆一句,霓裳现在到底是生是死。但是看着隆庆眼中仇恨的火焰,觉得还是不问的好,真相也许很难令人接受,还不如做一个无知的人。

    六月下旬,魏氏学院开始组织训练了。

    秦朗是奔着全民皆兵去的,整个魏州,将来只要是从魏氏体系中走出来的,可以全民皆兵,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军事训练。

    当然这个训练不能那么明目张胆就叫军事训练,而是称为体能训练。

    君子六艺里面的射和御都是要求体能及反应的,算是最早的体能训练了。射就是射击,御就是驾车。而魏氏学院的体能训练则是队列与搏击。

    队列是为了将来装备火枪方便一些,而搏击则是从士兵里面挑选特种战士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兼顾普通士兵和特种士兵的训练,能够为魏州将来提供两个方向的兵种。

    无论体能训练还是什么,医疗是最基础的保障,如果没有医疗保障,训练强度和营养都跟不上去,而且万一有些损伤,医疗保障能够及时跟上。

    魏氏医馆在魏州城里名气很大,但是毁誉参半,城南的贫苦百姓对魏氏医馆赞不绝口,乡野中的百姓更是全指望着魏氏医馆。

    但是魏州城其他地方对医馆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看病便宜,让人觉得是骗子,再加上用药也是非常随意,许多人觉得不过尔尔。

    只有城北的宋大夫知道魏氏医馆并不简单,自己上门踢馆反被踢,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魏氏学院里医学专科学生,出来后全都送到医馆里去实习,跟着师兄们出诊,走遍魏州的每个角落。

    这也导致魏州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在学院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城南贫苦人家的孩子,而城北和城西城东的私塾里,都是家境比较优渥的孩子。

    学院的学生经常走入百姓家中,为他们解决实际难题,比如医学专科的学生会跟着医馆的医生跋山涉水去行医。

    而工学专科的学生则会与木匠、铁匠组成一个圈子,由学院出钱,资助他们,鼓励他们研究新事物,新工具。

    商学专科同样不是空学理论,而是在秦朗的安排下,进入魏氏行会,为将来的金融行业打好基础。

    反观城北城西和城东,私塾中教授的仍然是圣人言论,研究的都是夫子微言大义,私塾里出来的学生走路都是鼻孔朝的,对于低层人不屑一顾。

    秦朗找了个闲暇的时间,拉着隆庆出门。

    “公子,你稍稍打扮一下,不要让李榷那个家伙认出来就行了,咱们出去走走。”

    隆庆有点愣神,他正在全力准备明的讲义,要为商学专科的学生们做课前准备,不知道秦朗拉他上街有什么事情。

    “秦师,外面气也挺热的吧,出门走一会儿就觉得汗流浃背,出去干嘛?”

    秦朗道:“你不是一直在问咱们的大本营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吗?现在有了一个初步的气象,公子可以去看看。”

    隆庆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找了一顶破草帽戴在头上,穿了一件破短褂,就跟着秦朗上街了。

    城南仍然到处都是茅草房,而且非常拥挤,街道上污水横流,充斥着垃圾的臭味。

    隆庆尽管已经在这种环境里住了半年,仍然十分不适应,捏着鼻子道:“秦师让我出来看的不会就是这些垃圾吧?”

    秦朗却不以为意,现在还没有开始发动,城南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很正常,一旦推动建设,立刻就是翻覆地的变化。

    隆庆只知道看这些表象,还没有学会看到隐藏在表象后面的本质啊。

    走了不远,就是个胡同,胡同口挂着一块肮脏的木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匠人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