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章 堡垒的提请

    扈三娘走凤翔府回太原,杨元奇送到庆州,他当然不是送扈三娘,他是去帅府求见章楶。

    章楶这几召集文武幕僚商议军事,重订了环庆路的军事方略,这个方略再如何修饰,与高太后和政事堂的整体西北策略是相佐的。

    章楶不担心,他已经意识到经过今年这场战争,朝堂再不打算调头,也会允许前方各路有所调整。而他能调到环庆路,政事堂意思就非常明显。

    政事堂云集各种大佬,并不存在压倒性的力量,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都是人老成精的人。这种格局的政事堂,一般决策下来,对于国家来不一定是最优选,但弄个最差选更难。因为各方形成牵制,就得相互妥协。

    新党对外有个普遍特征,强硬积极进取。敢变法的人本身就比较激进,对内都有动刀的心思何论对外。

    现在大宋朝新党全被打压,蔡确一案更是牵连甚广。找来找去章楶是合适人选,放在环庆路试试,搞不过还能背锅。当然,政事堂也不会想最后结果是背锅,他更希望通过新党的人试试其他方略。

    章楶甚至认为他的方略交上去,哪怕心里想他倒霉的人都会同意,背锅都能多给了理由,谁让你要做大调整。

    章楶提出:西夏嗜利畏威,如不给予惩罚,边境不得休兵。

    章楶这个法新颖吗?一点都不,这从来就是新党对外的同一理念,唯一不同就是他话语修饰了一下,他的是不予惩罚,和什么开疆扩土毫无关系。

    这不还是要去打他们么!既然要打人,难道是蹲在家里让人来打?

    章楶的方略也很残酷,不仅是对西夏人也是对自己人,这时候文臣有的不仅是图上画画,也有非常冷酷的一面,更有内心对武饶轻视,不是认为武人不行,而是所有文人内心或多或少都有的东西,他们是社会阶级最上层。

    修筑大型城寨,章楶没那么多钱。但在战略要地修筑一些防御工事驻兵呢,显然这是可行的,摆出几万军队出去占据军事要点,一个点一个点放个几千到万,西夏就得慢慢来拔。这样起码平民会护在内线,会有足够的时间喘息。

    同时,章楶需要组建几支机动部队,他也需要一些箭头,能救援也能打反击,如果时间充裕,每个军事要点能训练点前出队伍那更好。

    现在想想文人打战方略都是一个路数,从来就是这个版本,修要塞也好修战略支点也罢,就是一点点修堡垒往外面推,堡垒后方组建军事集团。宋朝如此,明朝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不对,这些都是在王朝后期,王朝后期面对一个崛起的政权,你必须承认两者整体军队素质已经存在差距。

    章楶的冷酷在于,哪怕没有城寨也得这么打,用无数点拖住你,只要有几个点彪悍顶住了,他就有机会用后方重兵咬上一口。至于那些顶不住的点,既然你无能,死了就死了。这种时候,那些点那些人在他眼里就只是数字,这是上位者的大局。

    章楶会不自觉把民众地位放在军人前面,这也是士大夫的理念,当兵吃粮就得保家卫国,民才是本。而这也是大宋朝武饶地位。

    ……

    杨元奇跑来找章楶就是对他这个方略的考量,他在木波镇,一定是图中的某个点,他已经没有湍道理,他不能让自己成为被战争抹去的点,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加强自己这个点。

    杨元奇强调军人下级服从上级,现在轮到他服从上级了。

    章楶还是很愿意接见杨元奇的,在他眼中这子是个合格的将门。

    杨元奇出来意:“章帅,上次清风寨遇袭我就想过这事。我需要在木波镇东侧借助山势修筑一个防御工事。和木波镇土堡虽然相距有点距离,但两相呼应,中间这个空间,西夏蛮子就不敢太过猖獗。”

    章楶问:“环州种诊种朴知道吗?”

    杨元奇道:“我和种师中大人过,来找章帅是环州没这个钱。”

    章楶这一问出于指挥体系,环州知道杨元奇这个提议一定会答应,他等于帮环州挡住了一条线。

    章楶:“要修军寨不如再往前顶,那个位置有些尴尬。”

    杨元奇一听,章楶想岔了,他这个层面是会这样理解。杨元奇赶紧解释:“不是军寨,我不需要那里有这么强横的力量。那里虽然山势险要,但位置始终是木波镇重要,木波镇丢了那个地方等于被撩在边上。但有那个寨子,我只需放置少量部队,西夏蛮子就会犹豫,强攻木波镇他就得留意那个位置,他不可能知道那里有没有藏兵。”

    杨元奇对付这些大佬从来就是老实:“我需要为清风寨做点什么,我的部队很多清风寨的人,清风寨都打算把他们女儿给我了。这个堡垒在那里,西夏蛮子要去清风寨也会先拔掉它。那战略意图就会非常明显,它是要环州还是就来转一圈。”

    章楶看着地图思索一会:“你需要多少资金和民夫。”

    杨元奇道:“没细算,不会很多,借助山势的一个堡垒而已,那里山势可以利用,真正要花的钱是我得弄得像能够出兵的样子。也不可能在那里花太多钱。”

    章楶点头:“我可以给你调过去乡兵和民夫不到万人,不过你只有三个月时间,这些人我还得修筑其他地方。”

    杨元奇认真想想,这个时间有点赶,杨元奇下定决定了:“既然只有三个月,那我集中人员花一个月先调查怎么修,多少费用,大概的资源。所有确认好后我再具体汇报。”

    杨元奇接着道:“章帅,你能不能调到将作监的一个人,我在开封和他有过接触,算学方面的,我需要他过来计算这些。”

    章楶现在对杨元奇非常满意,他懂治政,也是,好歹国子监给了个优评。这样才能更好节省人力物力。

    章楶:“这事我来办。”借调个将作监的基层官员,对他来不是难事。

    杨元奇谢过章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