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定边禁军杨家军升帐。

    定边军营将全员到齐,连主要在定边的燕乙也专程赶了过来。

    定边禁军军指挥使杨元奇、副指挥使扈三娘、参军吴用、燕乙、朱武,监军参军裴宣,定边番军指挥使扈刀,定边军司确定番军调拨给杨元奇指挥。清风寨厢军扈成列席。

    骑营,编制400人,营将燕乙(兼)

    定边禁军1营,编制1000人,营将扈三娘(兼)、营副杨再兴

    定边禁军2营,编制1000人,营将董平

    定边禁军3营,编制1000人,营将刘唐

    定边禁军4营,编制1000人,营将杨志

    定边禁军护卫营(原神臂弓营+护卫营),编制1600人,营将花荣

    定边番军营,编制1200人,指挥使扈刀

    杨元奇只是做了一个细微的调整,将伸臂弓营和护卫营合并,营将由花荣担任,朱武脱离指挥一线专职整军参军。神臂弓和护卫营等于是直属军的一个营,包括护卫和神臂弓,这有点类似后世直属炮营的感觉。

    杨元奇没有再强化禁军的训练,这一年多来禁军操练从未停歇,相反,他给了大家一个月的时间,让各部轮番修整。

    杨元奇道:“安家在定边的,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各家各户都忙,让他们回家帮帮忙,只要做好登记工作,能有召迅速归队就好。家在其他地方的,不安排轮休,年底冬季统一补偿。不过这段时间,一样可以短时间放假,让他们能就近休息几。”

    吴用问:“这样好,大家崩着的弦太紧,是该放松一下。”

    杨元奇道:“吴参军,你和朱武参军再忙一忙,尽量让能休息的人都歇一歇。一个月后所有人员归队,那时候大家又得训练场上流汗了。”

    吴用和朱武应诺。

    燕乙:“我来之前,杨知州让我排定骑营轮休,我还纳闷呢,杨头你和知州倒是想到一块去了。”

    杨元奇微笑,张持有道而已。杨元奇不在禁军中时候,禁军恰恰这段时间训练最是密集,强度也大。这和心态有关,有一种主心骨不在的紧张感,甚至大家都没察觉自己内心隐隐的不安。而杨元奇回来,大家绷紧的神经倒是自然会松懈。杨兴武和杨元奇想到的都是干脆让队伍修养一个月,这样会不知不觉的调整好心态。

    杨元奇道:“裴宣,今儿你们监军营再组织军纪重申活动,让大家背完军规再走。别大家在大营的时候牢记军规条例,这一放出去放纵一下,酒一喝肉一吃就把这些抛在脑后了。”

    裴宣应承:“我会安排当值人员会在清风寨巡察,严肃军纪的。另外,定边州那边我会告知箫让箫大人,让那边军纪监督也注意看着点,有很多人可能去定边修养玩耍的。”

    清风寨本地人或许还要农忙,但一些其他州府的将士,估计就是在清风寨周边游玩了,那里有很多清风寨没有的东西。

    朱武道:“回头各个营将也在本营宣传一下,要是太远不回家的,轮休不轮休都好,大家组织些球赛玩玩,赛事精彩请大家吃饭喝酒,别整想着去庆州。”

    庆州现在处在环州和定边后面,那里距离清风寨一样很近,却要比定边繁华不少,勾栏院更是一大堆,很多周边将士有假期都往那里跑。

    杨元奇才知道还有这茬,赶紧补充道:“以庆州为界,修整的人别乱跑了啊。”

    杨元奇想了想:“杨再兴,有一批粮草要从庆州运过来,你过去接运,顺便和帅府参军一下定边禁军修整的事,你最好晚点回来,别让我们的人在庆州惹事了。”杨再兴是杨家堂少爷,他去庆州,于公于私都能和帅府的人更好沟通。

    杨再兴应诺。

    杨元奇做最后的明:“期限一个月,30后,定边禁军再次升帐!”

    “诺……”

    “诺……”

    ……

    定边。

    杨兴武笑着和箫让打趣:“我儿子我最清楚,你看,不用我们提醒,他先是全军修整吧。”

    这时候杨元奇和扈三娘已经到了军司。

    箫让道:“元奇,我和你父亲还在打赌看你回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呢,我你应该先看看军队状况再决定,你父亲你肯定趁着还有点时间先放假。看来知子莫若父啊。”

    杨元奇道:“其实我到第一三娘就操练了一遍,萧叔你也没输的。”

    箫让哈哈笑道:“杨大哥,这么算还是我赢,今晚吃酒你掏钱。”

    杨兴武也不再争论:“你们过来几个人?”

    杨元奇道:“燕乙在清风寨休息,除了我和三娘,朱武也过来了,他去接手一下骑营的事,毕竟骑营还兼着整个定边前方的监控,不好一下全放开。”

    杨兴武道:“留下一两个都机动就好,定边军司这段时间弄了些马,也组建了几都哨骑,倒不用你们禁军一直看着了。你让他去找下索超协调一下,不过索超这几带队去了前方。”

    杨元奇答好。

    这时候夏荷却是遣人过来道:“老爷,夏姨娘想你们一会回去吃饭,白鹭和思甜娘子也过来了,好不容易几个人在,就一起回家吃饭的。”

    杨兴武应下来:“萧让,还有谁在定边,干脆你喊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的。”

    箫让也不拒绝,杨家从来就是这个习惯。道:“只有朱应可能有空,其他人都当值。朱武既然已经去了骑营,那也不好喊了。”入了军营就得按军规办事。

    杨兴武:“那就我们几个了,我和元奇三娘先回去,你们记得过来就好。”

    箫让点头。

    杨元奇却是道:“我和三娘晚点回去,先去下隔壁余通判那边,禁军交接撩和他打声招呼。”

    杨兴武:“也行,这样更正式一些。”作为通判,有公函交过去就行,但余深还有枢密院承旨的头衔,禁军交接命令出自枢密院,那他们两个当事人去拜见一下最好,这也是对枢密院另外一种缴令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