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6章 苏轼的奏折

    刘仲武和苏林大婚,苏家却是气氛有些低沉,把人送出门口,苏家闭门谢客了。

    苏轼在屋里痛哭流涕,那个一直护着他的高太后走了,苏轼出世就背负大才的名声,官家都后世又多了一个宰执的人。

    真正重用苏轼的人是高太后,他离政事堂最后那一步没有踏出,不是因为高太后,而是他自己。哪怕如此,他也是帝师,高太后给了他一个不能再好的平台了。

    作为老师,苏轼清楚的知道赵煦内心对新法的认同,实际连苏轼本人那个时候也不认为新法全无可取之处,那毕竟是一个大才对治政的另外一种领悟总结,新法燃烧了他的全部。

    ……

    一直“王安石变法”,这不是历史书上简单一句话,王安石上台后就推出另外一套治政理论,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变革。他是很多法慢慢推出的,一点一点改变各部的现行法令,有一些法前后推出时间就有五六年。那实际更是大宋朝士大夫集团里面梦想着革新的一个群体的尝试。没有王安石总会有其他人,就像范仲淹没做成,后面就有王安石。

    ……

    苏轼对于政治不再那么热心,他再也不想分辨哪些有用哪些无用,也不想再找一个对错的答案,在这件事上,答案各不相同,本就没有完全的对错。

    苏轼在写奏折,严格意义上这不是策论,他对这个已经没有了心思。苏轼只想以一个老师长者的身份,给那个就要真正掌下权的少年子点心得,一些过来饶感悟,一些关于人生的体会。他希望少年子凡事能看看,把事情放一放,多听听大臣的争论,不必着急做决策,因为他的决策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那就是最终的决策,无可更改。

    这是一份最终留中不用批复的奏折,或许苏轼认为自己老了点这个没啥。赵煦的感悟却不是,他这九年就是一直在忍,一直在看。在他心里,事情不是放一放,他已经放了九年!

    ……

    岭南传来消息,蔡确病死,时年五十六岁,他终究没能逃过。这是大宋朝一个曾经的左相死于南岭以南,因为贬谪。在那个曾经偶有温情的大宋朝堂,这极其罕见。甚至在此之前,你很难找出几个政事堂相公被贬谪到岭南的。(现在想想,明朝才是真的狠!)

    苏轼听闻这个消息内心都在颤抖,他对蔡确没有好感,朝堂上当年那场争论也不是因为私交,那不过是一种同病相怜,以言论罪是没有道理的,何况还是如此牵强附会。

    苏轼有一点懂,刀既然已经出鞘,只会用鲜血来浇灌。前人既然已经做过,后面人做得就更不会有心理负担。

    苏轼非常颓然,任职政事堂尚书右丞是贬谪在外的李清臣,这个风向大家如果还有疑虑,张商英这个首先回朝的言官呢,接下来的那个董敦逸呢,他回朝重新任监察御史?

    张商英是不折不扣的新党,董敦逸称不上,年轻官员你是不能轻易给他贴个标签的。董敦逸外出的直接原因是他弹劾苏辙和苏轼,那个时候他还弹劾了杨元奇。

    如果董敦逸和李清臣很难确定谁弄回来的,那张商英一定是那个少年子的意向,不会是政事堂其他人,政事堂上的旧党不会让他回来。

    苏轼现在觉得他这个龙图阁大学士知眉州真是鸡肋,告老还乡该多好。所谓豁达,不是不要命,只是看淡世事,特别是曾经那种“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心态早已没了踪迹。

    ……

    苏轼要苏林随刘仲武去西北,即日启程;杨垣怡和李清照也赶紧送回开封。

    这事让大家都感觉突然,原来好了在蜀中玩几个月,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这些地方大家可是好聊。

    王朝云没办法,被几个女娃缠得头大。她跑去问苏轼:“夫君怎么突然着急了。她们也难得有这种机会,对于女子一辈子可能就那么一两次呢。”

    苏轼一脸凄然的看着王朝云:“我照顾不来她们聊。”

    王朝云怔然,高太后死了,对于苏轼的确不是好消息,但苏轼现在都不想去那个朝堂了,他甚至知眉州的差事都还在拖延着交接,只想找个由头直接在家乡终老,谁还和他过不去?!对于一个主动脱开政治的曾经的大佬来,连对手这时候都会给他一点礼遇,前提你不是去找个地方蛰伏。苏轼的表现已经极其明显,他是先告老了高太后不准,又借着孙女婚事出京的。到了眉州他也没像以前在杭州那样,他都不愿任事了。

    王朝云有些慌,苏轼这时候笑着安慰道:“没什么事!就是三个女娃在这里,我倒不能静下心来了。”

    王朝云这次不打算管了,那还是送她们走。王朝云问:“夫人在开封这段时间病有所好转,要不要遣人问她启程回来?”

    苏轼道:“再养养吧,这段时间我也好彻底把告老的事落定下来,那会子她回来就是。”

    王朝云更是不放心了,他不让王闰之回来,是不是会有变故。如果他还有迁徙,王闰之就没必要现在来回折腾。

    苏轼拍了拍王朝云的手:“不要多想,你去安排吧。”

    ……

    王朝云出去,无奈的告诉几个女娃,苏老爷子心意已定,只能这么安排。苏林一听爷爷不肯,加上她新婚燕尔,去西北就西北,还能看看刘仲武的茫茫草原,大漠黄沙呢。她也就不再争论。

    李清照和杨垣怡傻眼,这才来了没多久,又赶着回去了?!

    李清照这时候想到了一个人,杨垣紫。不是有事躲她那里去,她一定护着她嘛?!这一趟回去老爹估计也不会放她再出来,那也西北玩去。

    这下轮到王朝云傻眼。

    李清照拉着杨垣怡一起哭,就在那边过个冬,看下大漠的雪一定回家。

    王朝云无奈了,想着反正原来也是开春送她们回开封,现在不过是把中间这段时间蜀中换成西北。

    王朝云:“行吧行吧,我先写信问问就是。”

    李清照和杨垣怡马上换了副嘴脸,笑得乐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