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章 战事从骑兵开始

    折可适将折家军兵分两路,自己率领本部4000精锐骑兵冲去了没烟峡口,兵贵神速,趁着西夏还处于战略迷惑期,能捞一把先。

    西夏因为边境狼烟四起,这一带的日常驻军已经有所警戒,双方直接没烟峡口遭遇,这里地势对双方来都非常重要,是一个狭窄的口。

    折可适没有二话,不需要站前动员,他15岁入伍,从对正做起,跟着折家这支精锐骑兵成长,成为一方将军,从几百冉半万,他能如臂指使。

    折可适道:“冲过去!”

    “诺……”

    “诺……”

    鼓声响起。

    ……

    这是宋军和西夏少有的骑兵对冲,还是在一块地形不太适合冲击的地方。

    西夏长期游牧,带领几千骑兵过来堵截的将领也清楚,现在犹豫不得,一旦退却,对面宋军这支骑兵就会跟上来缠住他们。那个时候要想摆脱重新结阵都得看宋军的心情了,而他后方的部队过来怎么都得一两时间。

    在这种毫无花哨的对冲中,部队的没一个细节都影响到战局。宋军有备而来,在装备上占据优势,同时因为前段时间的奔驰,马力还是受到一定影响。

    折可适为了确保冲击起到重锤砸过去的力度,都没有进行弓手齐射。借着铠甲和盾,折家军抵住西夏的一轮弓弩,前锋直直的砸进西夏骑兵阵郑

    西夏将领变了脸色,要知道宋军比西夏更珍惜骑兵的运用,宋军沿线成建制的骑兵并不多。战事前期宋军骑兵往往更多选择和西夏骑兵周旋,以步军和西夏骑兵消耗,等到西夏兵疲马乏,宋军有反击机会,骑兵才会大规模出现。从来没有哪场战事,宋军会这么使用骑兵的,这简直就是决战,还是选他们这么一支边防军,宋人就为打他这么一战?

    西夏将领无瑕思考宋军这个举动的含义,他的反应在于不能把自己的军队全拼在这里,这里是他部族的精锐,事实上双方一接触他知道自己顶不住,一旦这支宋军不顾及自己的兵力,那这么拼下来,他要比对方更惨。

    西夏将领直接弃掉前方几百骑兵,带领剩下部队开始转向后撤。

    折可适这时候松了一口气,他摆出一往无前的冲击态势,一定程度也是想逼退口子的西夏骑兵。这么一战对拼下来,他能确保自己赢下来,但估计后面就没他什么事了,这种对拼打下来骑兵要整补比步兵难很多,起码对于大宋是如此,因为马,后方哪里来得及补充。

    折可适带领骑兵追了上去,剩下这里的战事交给副手。他得继续往前逼,让这支西夏军离口子越远越好,后面也更开阔更适合他周旋。

    西夏守军和他想到一块去,西夏守将撤的快,马上发现宋军的弱项,宋军骑兵奔驰而来,前面的对冲延缓了宋军的冲击,这时候他们马力不足就彰显出来。折可适发现他有点揣不上,这和洪德寨一战有着质的差别,拉到这个战场,他处于疲兵。西夏借助马力优势和对马匹的操控,开始和他周旋,显然对方也有责任在身,不能轻易放弃这里。

    折可适甚至抽出近卫想打出个迂回,也被西夏一个转弯避了开来。时辰一晃而过,折可适停下了追击脚步,他做不到歼灭这支西夏骑兵了。甚至他还必须稍微回撤,要是西夏后方骑兵过来,他自己反倒有被缠住的危险。

    一场战事必须给前方将领主动权在于此,没有谁能完全预料对方打法,战场充斥最多的就是意外。折可适回过身来后撤,起码他打掉了西夏前头接触的几百骑兵。

    折可适喊来传令兵:“告诉王文振将军,没烟峡西夏防御不算厚实,但监控非常严密,守军并未和我们决战,而是拖住我们,估摸应该后面有援军要过来,我们只能逼退对方十多里。入夜,我们会适当回撤,向后方郭成位置靠拢。”折可适这个判断和后续指挥没问题,他得让自己的骑兵有休息的机会。最好就是靠向郭成。

    章楶对于全盘考虑在战略上实际是成功的,没烟峡这时候没有大规模西夏主力集结,毕竟先遇袭的是其他几路。也正是这个原因,折可适冲过来并未遇到西夏大军。放在这场战术层面的战事上,折可适却处于不利的局面,他的奔袭实际没了突然性,西夏边防军队这时候非常谨慎,他做不到不被西夏人察觉,这个时候双方接战,西夏边防军更会保存实力,采用迟滞战术,摸清宋军真正意图。

    ……

    熙河军苗授,这是一个极其彪悍的西北将领,他这次兵出熙河还是抢来的。苗授近六十岁,西安人,有国子监出身,这个出身不是恩荫,而是积功补来的,这是朝廷对沙场老将的恩典,也是对其武职经历的肯定。苗授现在是殿前副都指挥使(正四品),曾经有过知潞州等州的经历。苗授还有节度使的虚职,这个官职在宋是典型的荣耀官职,没有实权,却有品级,妥妥的从二品,不过没卵用,加薪水而已。

    苗授资历非常老,当年元丰伐夏就已经领一路精兵攻兰州。这个殿前副都指挥使还是积功而来。元佑年间,大宋和西夏大规模战事几乎均发生在环庆路,种家、折家和正在崛起的杨家是得益最多的。种朴、折可适和杨兴武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元丰战事他们都称不上将。他们都能称之为他的晚辈。

    苗授的年龄决定他上不来多久战场,他比谁都需要这次机会。当年的晚辈都成为了后起之秀,当晚辈的儿子(杨元奇)都能为将独领一军,他怎么都不愿缩在后面,这哪里是王文振这个主将的好意,这简直是侮辱。

    苗授带着一万二千余熙河军过来,有两千多的精锐骑兵。苗授得知折可适回退,不过拿了百个人头,他怎么都忍不住,率领两千多骑兵就往没烟峡冲去。所谓骄兵悍将,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