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8章 清风寨调整

    环庆路庆州。

    杨元奇率军回清风寨,在庆州拜见孟元老爷子。

    对于这些调整,孟元看得开,这就是大宋,武将的地位从来就是如此,大宋武职越到后面升迁越难,路子越窄。强如当年狄青,一个同知枢密院(副使),一样把实际军权拆得七零八落。如果你不惦记私兵问题,这其实非常公平。不过是杨元奇这种辈需要适应而已。

    孟元就:“你子别有怨,想想苗授苗大人,三品节度使不过领着万余禁军,朝廷对杨家足够恩泽了。”苗授并未战死,但回来伤势很重,加之心情郁结,一病不起,在他这个年纪,这关很难过。

    杨元奇哎的:“一路顺风顺水,以为这次又打了胜战,自己也有机会领了万人征战沙场。”

    孟元哈哈的道:“你父亲或许可以,你才多大年纪?!你真想这样?!”

    杨元奇愣神,是这个道理,他还是太年轻,升迁过快不见得就是好事。哪怕平夏城之战前期苗傅对他的反应,不就是认为他官职可能有取巧之嫌。

    杨元奇问:“定边知州是谁?”

    孟元道:“还不清楚,你别管这些,开封想你回去一趟,关于你儿子女儿的婚事最好定下来,趁着定边知州未上任你要就赶紧回去。”

    杨元奇:“孟爷爷你都开口,还有什么好定不定的,办就是。”

    这话孟元爱听,杨元奇可没管皇后孟婵如何,这是他这个老头子的想法。

    孟元道:“杨家军就驻守清风寨吧,定边知州要是担心,可以把剩余的厢军收缩回来,这个等新知州上任我去和他谈。”

    杨元奇谢过孟元,杨元奇不担心清风寨,那是羁绊寨,没有哪个官员会去动这种寨子,包括扈成的厢军。真正麻烦的倒是杨家军,知州对这支军队是有一定的指挥权的,现在就希望来的不是朝堂曾经的大溃

    孟元看出杨元奇脸上的忧虑,哈哈的:“这边境州府除去经略使兼知的,哪里会来什么人,其他知州关于防御,怎么都得和我商量一下。”事实上杨元奇也的确多虑,除去帅臣,边境很多州都是战场下来的人,特别定边还是军州的情况下。

    有孟元这个环庆路兵马总管,杨元奇想着的确不用担心被缺炮灰。

    ……

    清风寨。

    杨兴武和杨元奇坐在一处,朝堂这次调整有些突然,杨兴武推迟了去平夏城的时间,很多定边事宜需要安排。

    杨兴武道:“晁盖全军我会带走,后勤军中的安乐坊和铁匠都,我打算留在清风寨,这里更需要他们,其他我带去定边,那里是新城,战事最可能发起,有朱应这支后勤军我多了更多把握。我和扈庄主商议来,他会请调扈成这军厢军驻守清风寨,孟元孟大人已经同意。作为羁绊寨,枢密院都不会多加置喙这事。”

    扈成这支厢军清风寨的人员最多,以前杨兴武知定边,杨元奇又是禁军指挥使,清风寨不用担心自己会受袭扰,现在清风寨却不得不做这个打算,哪怕杨家也是如此认为。对于杨家来,清风寨是不能丢的地方,对于下一任定边知州呢?或许这里最后也是可以牺牲的。

    杨元奇回道:“刘唐的禁军营我留在平夏城,另外吴用吴先生我也放在那里,他已经开始安排平夏城的事务,老爹你过去上手会顺畅很多。”

    杨兴武:“武松和杨雄我没让他们过来,防务要紧,定边军州正在换防。回头你有时间和他们碰一面。”这两只厢军是真正意义上脱离杨家的指挥,班底是以杨家庄和北水帮组建,对正很多出自木波镇,多少军心会有点影响。武松和杨雄都在定边,他们全全面接手定边军州的防务。

    杨元奇道:“索超索大人呢?”

    杨兴武:“他收到任职,和我见过一面先去渭州。章楶大人那里也需要我和他有个人赶紧先去。”

    杨元奇点头,索超这个任职不可能让他在清风寨逗留,这就太惹眼。至于索超是否另起炉灶,这不是杨家甚至他本人就能决定,他这个禁军指挥使手下六个营,这在枢密院是单独计算的,会因为战事调动。如果他立下战功,自然就会得到升迁,这不是杨家能多什么。杨家最大的希望是他善待军中老人,这一支军脱胎于杨家军,基层武官最大的一系和杨家或多或少都有关系。

    作为杨家这个任职最大的尴尬恰恰就是索超,要知道朝廷完全是可以从杨家军中提拔一个指挥使,这更会让这支禁军有延续性,也更能保持战力。朝廷却从定边调来索超,索超是原定边厢军军指挥使,杨兴武调整定边厢军留下了他,实际他和杨家关系是最浅的。现在这个禁军军指挥使给到他,怎么看有些让人玩味。

    杨家最大的郁闷在于,朝廷组建禁军收平夏城无可厚非,却不该是从杨家军抽调禁军出来,还减少了杨家军原有的编制。这时候,杨元奇不清楚政事堂这次调整原来的想法更离谱,想通过提升杨兴武和杨元奇官职,直接把杨家军拆成两军,这还是赵煦带了一句节奏,认为杨家战场浴血,更应推恩。

    朝廷中枢有没有人对于前线各路官员就是如此,这实在不上什么,起码政事堂没想着找点什么借口贬谪了杨家。别一个的杨家,章楶这个帅臣当年可不是浮浮沉沉,他找谁理去。

    杨兴武最大的影响是文职官这次没有,表面上品次是提高,也有实职,但路却有点走窄不少。不过这个他倒不是特别在意,现在大西北武将出身也能任职经略使,他知定边几年的经历已经给履历划上这笔。当然,一般来,杨兴武要想更近一步,杨家军也不能无限扩大。要是真有一他做到经略使手里还有一支强大的杨家军,这会让一些没自信的人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