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章 强留蔡琰

    赵家庄。

    蔡琰环顾四周,有些疑惑道:“赵将军,这是哪里。”

    “这里是赵家庄,今晚上就请蔡姐,在此委屈一个晚上吧。”赵信淡淡道。

    一听此言,蔡琰心中有些不适。

    他一个女儿家家的,而且还有婚约在身,夜宿在一个陌生男子的府中,若是传扬出去,岂不是有损自己的声名,甚至会连累自己父亲的声名。

    蔡琰有心拒绝:“赵将军对我有救命大恩,怎么敢继续打扰赵将军,还是让我与红,在附近寻个住处好了。”

    “蔡姑娘不必客气了,外面并不怎么安全,若是那些个强盗登门寻仇,你们两个姑娘家,又如何应对。”

    “来人啊,请蔡姑娘前往后院休息,好生伺候着,不可有任何怠慢。”

    赵信发出一阵不容置疑的命令,压根就不给蔡琰任何拒绝的余地。

    蔡琰心中虽然有些不愿,但也没有直接拒绝,只好不情不愿的在红的搀扶之下,前往后院。

    望着那窈窕远去的背影,赵信的嘴角之间,带着几分笑容。

    此时,他的心中已然有了一个不错的念头。

    “阿弥陀佛!”

    一道佛号之声,从后方响起,打断了赵信的思考。

    却见姚广孝站在大堂外面,用那招牌笑容,笑眯眯的望着他。

    那一张笑脸当中,显然带着几分别有深意。

    估计以为,赵信从外面强行俘虏一个女人回来,准备做出某些个禽兽之事。

    “大和尚,你可不要瞎想,蔡琰姑娘只是我在剿灭刘豹那支匈奴余孽,顺便救下的罢了,可不是你想的那样。”赵信随口解释一句。

    “呵呵……”

    姚广孝撇嘴一笑:“主公,你也不用过多解释,主公乃是始皇帝后裔,将来必定是下共主,三妻四妾,后宫佳丽三千,如今不过是消遣一番,又有何不可。”

    姚广孝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理还是这个理。

    在这乱世之中,人命不过是草芥一般,赵信虽然算不得一方诸侯,但真的强占几个民女,在世饶眼中也算是合法的,压根就不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在历史上,张飞也抢了夏侯渊的侄女,孙策、周瑜不也是强行纳了大乔、乔为妾。

    刘备更是过一句,让下女人谴责的话语: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对于姚广孝的话语,赵信也是付之一笑,并没有继续解释下去。

    二人入得大堂当中,姚广孝也将在匈奴打劫的后续事宜,一一向赵信道来。

    自汉武帝北伐匈奴,收纳了不少匈奴降卒,至今为止,匈奴盘踞大汉国土,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他们打家劫舍,不知道劫掠了多少钱财,如今自然是便宜了赵信。

    “夺了匈奴钱财,又有灵丘县作为根基,趁着下大乱,以防备异族为名,招揽勇士,用不了多久,贫僧便能够替主公训练出一支铁甲雄狮。”姚广孝掐动着佛珠道。

    “占据灵丘县不过是一个开始罢了,正如大和尚你所言,眼下最为重要的,便是招兵买马,增强实力。”

    “在这乱世当中,想要生存下去,想要光复我大秦帝国,就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赵信眼下的思路非常清晰,并没有因为一点胜果而沾沾自喜。

    他非常明白,自己要走的道路还非常之长。

    姚广孝面露赞许之色,被赵信的冷静而折服。

    突然之间,他又想到了什么继续道:“主公虽然暂时自领灵丘县县令,然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应该上表朝廷,让朝廷正名,届时则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兵买马,以待时变。”

    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除了实力之外,还要将就名声言顺。

    哪怕是后来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也是打着匡扶汉室江山的名头。

    哪怕是刘大耳,都是成顶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招牌。

    由此可见,名头的重要性。

    “起上表朝廷,如今朝廷不还是董胖子了算,这家伙怕是没有那么好话。”

    “董卓霍乱朝纲,已经惹的不满,咱们要是在这个时候,与他牵扯上关系,会不会……”

    赵信皱着眉头,出了自己的担忧所在。

    “主公无忧,眼下虽然由董卓把持朝纲,但下人依旧将刘协那位大汉子,视为下共主。”

    “咱们是像朝廷宣告,主公剿灭匈奴,保卫汉室的功绩,又不是向董卓投诚。”

    “大和尚估计,主公这封奏报,若是到了洛阳,无论是董卓还是那些世家大族,都会将主公视为大汉栋梁,想尽办法来拉拢主公。”

    “而且,还迎…”

    看姚广孝这一副“淫荡”的模样,赵信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不好的想法,下意识的询问道:“大和尚,有什么话就直吧。”

    姚广笑嘿嘿一笑,眼神有意无意朝着后院撇去,似乎在暗示什么。

    赵信先是一愣,突然之间眼神一亮:“大和尚,难道是在打蔡姑娘的主意?”

    “咳咳……”

    姚广孝咳嗽几声:“主公,瞧你这话的,大和尚乃是出家之人,摒弃七情六欲,又岂会有什么非分之想。”

    “那大和尚你是什么意思?”

    赵信其实已经猜测到了他的想法,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姚广孝无奈,只好直言道:“我看那蔡琰姑娘坡有几分姿色,又与主公有缘,主公何不将其娶为妻,一来可为贤内助,二来也可借机与其父蔡邕拉上关系。”

    “蔡邕乃是闻名下的大儒,若是能够相助主公,再加上主公扫灭匈奴的丰功伟绩,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名动下,下名士,也会云流而影从。”

    姚广孝洋洋洒洒了一大通话,颇有几分拉皮条的意思。

    哪个英雄不爱美人。

    平心而论,就蔡琰这等姿国色与名头,赵信早就动心。

    “不过唯一让龋忧的是,蔡琰姑娘与河东卫家的卫仲道,已经有了婚约。”

    “主公虽然剿灭匈奴,然而根基未稳,想要服他将女儿嫁给主公,只怕还要费些心思与手段。”

    姚广孝喃喃自语几句,随即打了一个佛号道:“如今下形势风云变化莫测,主公也不能将心思全部放在儿女情长之上。”

    “娶亲之事,以大和尚之见,完全可以先礼后兵。”

    “若是那老头,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主公,蔡琰姑娘如今就在主公府邸,以主公的王霸之气,对付这么一个姑娘,相信是手到擒来。”

    尼玛?

    这大和尚了半,合着是想让自己来个霸王硬上弓,生米煮成熟饭啊。

    哥是这样的人吗,这种事情怎么能够干的出来。

    当然,乱世当中,关是靠着礼数,是完全不够的,有些时候,还是要用霸道手段,赵信也深知这一点。

    “大和尚,提亲之事,就交给你去办理了,别让我那未来老丈人挑出毛病。”

    “主公尽管放心,大和尚保证将事情给你办的漂漂亮亮,主公就尽管等着入洞房好了。”姚广孝拍着胸脯道。

    看到大和尚这般信心满满,赵信心中有股不上来的感觉。

    这大和尚,又想搞什么幺蛾子。

    算了,由着他去好了。

    反正事情都是大和尚干的,自己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