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七十章 面圣

    “什么事啊?”

    坤宁宫内,崇祯正在跟周皇后还有自己的两个孩子享用午膳,这边刚刚吃饱,想要逗弄一下这俩兔崽子,就见到王承恩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郑森到了。现在已经在客栈住下,不知陛下打算什么时候召见?”

    “后吧。明傍晚传出话去,就朕的风寒已经好了,安排徐文爵他们一起来见朕。”

    早在五之前,徐文爵带着的那十几个鸿儒就已经到了北京城。不过提前得知了魏国公府的一些安排的崇祯,并没有立刻面见这些人,而是在他们到来的前三,从宫里传出信去,自己感染了风寒,如此一来,徐文爵他们自然便见不到皇帝了。

    两后,大病初愈的崇祯,走了个形式一般上了次早朝,看完了官员们扯皮,回到乾清宫便接到了徐文爵跟郑森两饶拜见。

    按理来,徐文爵他们来的时间更久,崇祯应该先接见他们才对。

    可当这些鸿儒们,因为爱惜脸皮并不能拉下来脸跟一旁一直嚷嚷着自己有极其重要的军情要进行禀报的郑森争抢,所以最后还是让郑森得了先行一步进入乾清宫的资格。

    当然,郑森敢在乾清宫外面这么喊,当然也是受到了昨晚上那个前来自己房间宣旨的太监的明示,不然给郑森八百个胆子,他都不敢在乾清宫外喧哗。

    崇祯从王承恩手中接过郑森带来的厚厚一沓地图。

    “还真是专业啊。”

    打开地图,崇祯忍不住在心里感慨了一声。

    “陛下,此乃魏国公托我郑家转交给陛下的海图。图上乃是从我大明一直到西方蛮夷之地的详细路线,以及南方绝大多数与蛮夷进行生意往来人家的航海路线图。”

    “郑爱卿,这该是你家献上来的东西,就应该是你家献上来的。怎么?怕朕还容不下你一个的郑家立功不成?”

    崇祯当然知道这海图是徐弘基送上来的,也知道徐弘基把海图送给郑芝龙让郑芝龙呈上来的目的。同样,郑芝龙让郑森这么,崇祯也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

    明面上,徐弘基是为了让郑芝龙欠下他魏国公府一个大人情,这些图纸的重要性,对于现在正忙活着指挥海盗在大海上抄家的皇帝来,不言而喻。

    郑芝龙这么,明面上也是为了试探皇帝的态度,看看皇帝是不是真的想要提拔他。如果皇帝同意了郑森的辞,就表明现如今皇帝还不想让郑芝龙位置过高,就算以后要用,现在也要晾一晾。

    如果皇帝像现在这样了,就代表他郑家发达的机会来了。

    同时,两人都还存了一副心思,这心思,就取决于皇帝要不要将郑芝龙献海图这件事情挑明了。

    如果挑明,徐弘基这种做法,就是在于让郑芝龙背锅。

    要知道魏国公府现如今可是公认的南方各贵族领袖。如果魏国公府明面上送给皇帝海图,那不就是把自己家把柄送到皇帝手里了?

    到时候皇帝一嚷嚷,就魏国公府送来的海图上详细标明了南方所有跟蛮夷做生意的船只路线。你看看魏国公府得被南方那些贵族恨成什么样,这南方领袖还能继续做下去?

    从这点上看,郑芝龙让郑森这么的意思,也就不用再解释了。

    “承恩,让宫里先复刻一份到蛮夷那里的海图给郑爱卿拿回去。”

    “是。”

    领了皇命,王承恩重新拿着地图,带着很有眼色自己请辞聊郑森走出了乾清宫。在门口,王承恩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徐文爵。

    “国公还请进吧。”

    “多谢公公。”

    “不必不必,这是咱家的本分。”

    寒暄客套完,王承恩带着郑森继续往外走。

    “公公。敢问陛下此举是何意?晚辈愚钝,还请公公示下。”

    郑森走在王承恩身边,不动声色的递给了王承恩几张银票。

    接过银票,王承恩看了一眼郑森。

    “这官场上,讲究的便是名正言顺。如果你父亲没有什么能让人实质性看到的立功表现,就凭借海盗的家底,摇身一变坐上高位,这可不是为官之道啊。”

    “多谢公公解惑!”

    让王承恩这么一,郑森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对了,还要记住一点,既然陛下了这是海图,那么一些杂七杂澳,无关紧要的东西,就不要再了,明白吗?”

    “公公放心,晚辈明白了。”

    ......

    等到王承恩再次回到乾清宫,正好再在门口碰见了刚刚出来的徐文爵一行人。

    “国公如此喜悦,想必心想事成了吧?”

    对着徐文爵近乎于面瘫的表情,王承恩奉承了一句。

    实际上不管是徐文爵还是他身后的鸿儒们,都知道王承恩这句话是在跟他们的。

    “哪里哪里,事关重大,陛下听闻以后,还是决定明临时加一场朝会,在朝会上,再与诸位大臣们进行讨论。”

    “诶呦,这些年能够被陛下放在朝会上讨论的大事可不多啊!那咱家在此便先恭喜各位了。诸位一番拳拳爱国之心,想必此刻陛下心里也是很欣慰的吧。”

    “公公言重了。吾等身为儒家门生,自幼便研习圣人之道,如今百姓困苦,吾等能够前来为民请愿,那也是吾等的荣幸。”

    “而陛下如此圣明,更是我大明的荣幸啊!”

    再次客套一番,两方分开,王承恩重新踏进了乾清宫内。

    走到皇帝身边,王承恩两只手捧着刚才郑森递给他的足足有十万两的银票,送到了崇祯面前。

    “谁给的?”

    “回陛下,是郑森。”

    “那这么,这群夫子们,还真是有够清高的。”

    崇祯连看都没看王承恩手上的银票,摆了摆手。

    “老奴多谢陛下赏!”

    王承恩这才喜滋滋的把十万两银子揣进兜里。

    收郑森的钱,跟先拿给皇帝看经过皇帝允许以后揣进自己兜里,这可是两码事。跟在崇祯身边这么多年,王承恩还不至于连这点分寸都没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