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 朔方大捷

    秦家庄流水席继续着,秦怀柔带着赵先生回到了自己的住所,两人分别就坐,

    “这几本书是我闲来无事写的书籍,主攻识字和数算,给庄上的孩童启蒙完全够用,”

    秦怀柔将两本书递给了赵先生,

    接过书籍,书名分别为《识字启蒙》《数字算法》,两本书也就几千字,“郎君,此书果真是您书写?”

    赵先生来庄上也有一段时间,对于秦怀柔也有所了解,但印象也仅是认为他是一个好的主家,

    虽然刚定下让他给庄上的孩童进行启蒙,无非就是传授一些《四书》《论语》等,看到秦怀柔拿出的两本书,也是震惊不已,两本书对于最底层的人似乎更为实用。

    秦怀柔将书递给赵先生,书中并未将现代阿拉伯的数字写在其中,均是用当下的汉字标记。

    “怎么,赵先生认为此书不适合启蒙?”

    “非也,非也,您的两本书,用于启蒙是在合适不过了,只要融汇贯通这两本书,做一个账房先生绰绰有余。”

    “我的想法是启蒙先从实际出发,要贴近生活,何况庄上的孩童不定哪个将来能够位极人臣,不了解百姓的生活,又有何能力来代子治万民,难道就靠一些之乎者也么?”

    秦怀柔知道百姓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吃饱穿暖,但怎么吃饱穿暖绝对是一个大学问。

    赵先生听闻秦怀柔的话语,弯腰深深的鞠了一躬,“郎君,大德,今后定不负所托,”

    “赵先生客气了,以后还需先生全力施教,一应支出均由我来负责。”

    “喏,”

    随后两人就学堂一些细节上讨论起来。

    远在边外,大唐的军队正在收拢着俘虏,这是一场自白马盟约之后的一场大劫,

    虽然大唐境内遭受旱灾,但突厥内部也爆发了叛变,再也无力庇护梁师都。

    李世民命令夏州都督长史、司马刘兰成不断骚扰梁师都,二人用计迫使梁师都,使得梁师都内部互相猜忌,

    随后李世民令右卫大将军柴绍率五万军队攻打梁师都,仓促之中,突厥来救,在朔方被柴绍击败,从此朔方被纳入大唐版图之郑

    “将军,此役斩杀突厥人两万,俘虏八千,牛羊两万口,”

    殿中少监薛万钧同大将军柴绍禀报着,

    “战马损失如何?”柴绍率领大军攻打梁师都时,朝中八百里加急,送来了马蹄铁,下令全军战马统一装备,战后要将结果上报给朝廷。

    “自从战马装备上马蹄铁之后,战马不再惧怕沙石,冲锋速度和践踏力都增强了许多,损失是原来的百分之一不到可以忽略不计。”

    薛万钧将战后统计的结果告知了柴绍。

    “好,好,也不知谁弄出的这个神物,有此物,我大唐的军队何惧突厥来犯,”

    “取纸笔来,”柴绍对于朝廷送来的马蹄铁也是甚为满意,

    接过手下容来的纸笔,柴绍便写起奏折来,奏折详细写了战役的成果以及马蹄铁的作用,并且在末尾奏请李世民要重奖发明马蹄铁之人。

    取过火漆封好奏折,“八百里加急,将捷报传回朝廷,大军休整两日,班师回朝。”柴绍将奏折递给薛万钧安排。

    片刻功夫,一队身背赤翎的士兵纵马朝着长安城奔去,

    长安城外,五月的渐渐热了起来,老仍然没有下雨,不过秦怀柔的水龙和贞观犁已经普及到大唐的各州,百姓有了盼头,倒也没有生出过多的乱子。

    长安城门处,看守城门的兵一丝不苟的看守着城门,

    “咔、咔、咔,”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战马的嘶吼声,

    这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带着军中急报。

    这使得百姓心中一紧,怕不是前去攻打梁师都战败了吧,如今大唐是内忧外患,但凡有忠君爱国之心的人并不看好柴绍率军攻打梁师都。

    “朔方大捷,右卫大将军柴绍攻克梁师都,击败来援突厥,斩敌两万,俘虏八千,”

    在百姓心中乱想着时,就听见马上之人大喊朔方大捷,

    片刻间信使就跑到城门处,百姓们赶忙让开一条道路供其通过,

    通过城门口之后,信使纵马在长安城街上不断的重复喊着朔方大捷,

    大唐的百姓太需要一场大捷来振奋民心了。

    皇宫处,守门将军远远听到信使的喊声,见到赤翎信使纵马赶来,连忙大开宫门,

    这是信使的特权,一旦发生战事,军中信使可纵马进入皇宫,一切人不得阻拦,

    “报......”

    此时李世民在朝堂上同朝中大臣商议国事,就听见朝堂外的喊叫声,

    无需外人引领,赤翎信使在朝堂外停住战马,跑进朝堂内,

    “陛下,朔方大捷,右卫柴绍将军已占领梁师都,并于朔方击败来援突厥之人,斩敌两万,俘虏八千,从此朔方归入大唐版图,不日大军班师回朝,”

    信使单腿跪在地上,将柴绍的奏折举过头顶,

    李世民听闻此言,猛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呈上来,”

    当值的内侍赶忙接过柴绍的奏折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刮掉火漆,打开奏折,仔细的看了起来,

    随着奏折的看完,李世民将奏折递给身旁的内侍,“众位爱卿,也看一看吧,”

    “来人,先将信使待下去洗漱一番,备一些吃食,下朝后带到御书房,朕要亲自询问前方战事的情况。”

    “喏,”

    在大臣们传阅着奏折时,李世民也没有忘记安排信使,要知道古代信息闭塞,一有战事,伤亡率最高的就是这些信使,可谓九死一生,即便不被敌人杀死,也可能会被累死。

    所以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谢陛下,”随后信使跟着一名太监走了出去。

    “众位爱卿,今日大捷,长安城宵禁取消一,让百姓共同庆祝,”

    “恭贺陛下,”

    的确没有什么比一场大胜更能鼓舞人心了,也可以让那些宵之辈看一看他李世民这段时间无论从赈灾还是从军事上都深得上的眷恋。

    退朝之后,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在御书房听着信使的详细汇报,讲到精彩之处,李世民及众武将恨不得亲自上战场去冲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