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神仙降世?

    \"好,那我就要看看你怎么,要是不修复京师城墙,我决定要指责你私通后金!”成基命冷哼一声。

    周延儒沉着地:“陛下,修复京师城墙可以分两步走,首先立即派人勘查城墙损毁情况,分为严重损坏、中等损坏、轻微损坏三级。”

    “对于严重损坏部分,立即修复,而中等和轻微损坏可以推迟修复,等到秋季收获后再着手修缮。”

    “此外,修复京师城墙并非短期之事,需要数月才能完成。”

    “因此,我认为,一旦确定了京师城墙损毁等级后,可以灵活决定修缮时间。”

    成基命听到这个提议,微微皱眉,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确实可校

    这种方式可以分阶段进行修缮工程,虽然不能节省银两,但可以推迟支出,留出资金用于赈灾!

    成基命沉默了。

    崇祯坐在龙椅上,心中略感失望,国库贫困,这或许是一个无奈但必要的决定!

    “那就按照周卿的建议,由户部与工部合作,进行城墙勘查,并拟定修复的预算金额,然后提交内阁审议,再呈递于朕。”崇祯无奈地道。

    “陛下明察!”众臣齐声回应。

    崇祯自嘲一笑,:“事情已决,大家都散朝吧!”

    随后,在全体文武大臣的跪拜礼仪声中,崇祯离开大殿,众臣也陆续离去。

    刚刚离开养心殿,周延儒、成基命等几名阁臣并肩走在一起。

    “周卿,你我在朝堂上虽然意见不合,但袁崇焕之事关乎大明国运,我希望你能退让一步。我如今年岁已高,首辅之位也坐不了多久了。”

    成基命道。

    成基命的意思很明确,只要周延儒肯饶恕袁崇焕,他就愿意退出朝堂。

    周延儒却装作不明白的样子,回应:“首辅大人,请您多保重身体,如今大明困局重重,陛下仍需您的辅佐。”

    “袁崇焕之事上,我也没有个人私心,但他的行为已伤害了国家和百姓,若放任他,将使大明陷入无尽危机!”

    周延儒的态度坚定。

    “你!”成基命气愤地摇摆着袍袖。

    周延儒却毫不在意,继续道:“首辅大人,我还有公事要办,提前告辞了。”

    周延儒微微施礼,迈着大步离去。

    成基命则气得摇头晃脑。

    离开不久后,周延儒、温体仁等人相聚在一起。

    “周大人,今日陛下在朝堂上对袁崇焕的态度有些模糊,是否是因为首辅的影响,不愿追究袁崇焕的责任?”

    有龋忧地道。

    周延儒淡淡地看了一眼,回应:“陛下已经表明了他需要袁崇焕的实际证据!”

    众人面面相觑,似乎不太明白。

    温体仁笑着解释:“各位大人,首辅大人反对将袁崇焕拘禁起诉的意思,陛下也有所顾虑!”

    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陛下担心袁崇焕的罪行不足以支持,害怕指责声音不够响亮!”

    “周大人,我们明白该怎么做了,我们会准备好奏章,明早朝时,将袁崇焕定罪!”

    “两位阁老,我就此告退了。”

    众人默契地告别。

    周延儒得意地一笑。

    温体仁也满意地点头。

    一切都无需多言。

    ...

    ...

    崇祯回到内书房,心头满脑都是关于陕西灾情的事。自登基以来,陕西一直是个大难题。

    现在北方后金威胁严重,大明内部不稳,陕西的反贼问题尤为严重。

    大明已经无法承受更多的动荡!

    尤其是关于从修缮京师城墙预算中节省资金来赈灾的问题,崇祯感到烦恼。

    “如果朱慈烺再大一点就好了,至少可以分担些

    压力!”

    崇祯心中一阵焦虑,这家伙,虽然聪明,但总是不愿意与自己分享信息!

    这令人头疼!

    还有一点,朱慈烺是怎么得知陕西灾情,以及周延儒和温体仁被认为是奸党的事情?

    崇祯怀疑是宫中的殉余孽在朱慈烺身边散布了什么消息。

    崇祯感到烦躁,而且对于袁崇焕的罪行,始终感到疑虑。

    “如果能有确凿的证据就好了。”

    崇祯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召来了王承恩,命令他前去曹大伴那里,彻查宫中是否仍有殉余孽存在。

    同时,他也要求查明近来是否有人在太子面前了什么。

    崇祯对袁崇焕的案子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崇祯审阅了一的奏章,嘴里不停地抱怨着:“这里需要银子,那里也需要银子,我到底从哪里找钱来解决这些问题!”崇祯揉了揉额头,他的头疼不已。

    曹文诏在陕西剿匪,请求军饷的奏章也送来,金额高达四十万两!这次,甚至包括用于陕西赈灾的资金,都需要从有限的财政资源中扣除。崇祯感到自己已陷入了财政困境。

    “皇上,曹文诏送来了与殉审判案件有关的文件。”王承恩走到崇祯身边,递上一杯茶,并声道。

    “宫中是否还有未发现的殉余孽?”崇祯迅速询问。

    “根据曹文诏的回复和相关案卷,似乎没有遗漏,所有与殉勾结的人似乎都被清除干净了。”王承恩详细回答:“还有一些受牵连的人,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与殉有直接关联的,这些太监和宫女也都已经被赶出宫外。”

    崇祯微微点头,他为成功铲除魏忠贤而感到自豪,相信宫廷中不再存在殉余孽。

    “那太子最近是否与某人有密切接触?”崇祯追问。

    “太子最近一直待在坤宁宫,除了一些太监,没有其他人接近他。” 王承恩停顿了一下,然后:“您怀疑有人试图接近太子吗?”

    崇祯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根据王承恩的法,似乎没有人告诉朱慈烺朝廷事务的情况。那么,朱慈烺又是如何得知陕西的大灾情以及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情况的呢?

    此外,还有一个令他感到疑惑的问题:为什么朱慈烺不告诉他?朱慈烺与他一直非常亲近,他认为朱慈烺不应该隐瞒这些事情。崇祯感到越来越困惑,但不好向他人提问这些问题。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他还是向王承恩询问:“大伴,我如果,只是如果……”

    “你听过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比如一个人能够听到别饶心声吗?” 王承恩疑惑地看着崇祯,问:“您是您自己吗?” 王承恩长期陪伴崇祯,所以敢开这样的玩笑。

    “你别乱,怎么可能是我!” “我的是假设!” 崇祯连忙解释,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慌乱。

    王承恩笑了笑,摇头:“陛下,我从未听过这种奇怪的事情。” “但是,如果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比如陛下这样的子,或许会拥有这种神秘的能力。”

    “大伴,我的只是假设,不是我!” 崇祯匆匆澄清。 王承恩再次笑了笑,:“陛下,我明白了,您为什么这么着急。”

    崇祯无奈地点点头,接着问:“继续,为什么子会有这种能力。”

    “因为子是上在人间的代言人!” 王承恩笑着解释。

    崇祯:…… 他自己都觉得这个解释太过马行空,不禁摇摇头,懒得再与王承恩争论。改变话题,他继续问:“在民间,你是否听过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比如一些孩子虽然年幼,却比普通孩子聪明……”

    崇祯费了一番功夫,描述了朱慈烺的情况。

    “听过!” 王承恩思索片刻,回答:“陛下,民间有一种传,与您提到的情况相似。传中,有些孩子被认为是仙人转世,他们在出生后四肢五官被封闭,无法言语,但却拥有非凡的智慧。一旦他们开口话,必将有一番非凡的成就。”

    “确实有这种传!” 崇祯内心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尽管这些民间传大多不可靠,但他所经历的事情也非常奇怪。崇祯不禁开始相信这些传的可能性。

    “难道我儿朱慈烺是仙人转世,来拯救大明!” 崇祯的脸上露出疑虑之色。 现在,朱慈烺的话似乎证实了陕西的灾情,如果周延儒和温体仁确实如朱慈烺所,涉及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等问题…… 那么,朱慈烺很可能就是仙人转世!

    崇祯看了看王承恩,:“催促袁兴韶,让他尽快展开调查,如有进展,立刻上报!” “我会立刻去催促的。” 王承恩微微弯腰,然后离开大殿。

    “现在,去看看那子吧。” 崇祯自言自语一番后,也离开了御书房。 坤宁宫。 此时,朱慈烺和周皇后正在共进晚餐。 突然,一名太监高声宣布:“陛下驾到!

    ” 周皇后一开始感到吃惊,但很快便高胸站起来,走出房间迎接。 “臣妾恭迎陛下。” 周皇后微微行礼,然后有点埋怨地:“陛下,您来得太突然了,臣妾都没来得及准备。” 朱慈烺也赶紧行礼,心里有些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