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火遍全国

    文官纷纷称赞之辞都含蓄一些。武将们更是直接表示美味!甚至,还有不少大臣吃得不过瘾,还请求崇祯多供应一些!崇祯毫不犹豫答应!

    “吾皇真是明智啊!”

    “居然能够发现这蝗虫可食,而且如此美味,如此一来,山西的蝗灾便不再构成什么威胁了!”

    成基命激动地夸奖:“如果朝廷能够将蝗虫烹饪方法传播出去,恐怕那所谓的蝗灾都会变成山西百姓的美食!”

    “首辅所言不错!”

    吴宗达轻轻点头,皱着眉:“只不过,如何使百姓接受,这可是一大难题。”

    这确实是个难题,特别是在山西地区推广,因为有些地方在蝗虫迁徙时会将它们奉为神明,祈祷它们不要吃庄稼。还有些百姓甚至相信蝗虫能够品味人心。因此,在很多地方,百姓宁愿饿死也不愿意食用蝗虫。这让满朝文武为难不已。

    幸好崇祯又开心地吃了两只蝗虫,这一点,朱慈烺早就提到了传播方法!这次轮到他出面再次炫耀了!

    “这有何难!”

    崇祯自信地笑道:“朕是皇帝,你们是朝廷大臣,朕听,宫中无论是服饰还是食品,都能在民间引起流校”

    “只要我们君臣同心,一起品尝,传扬出去,接着那些富贵人家也会跟着尝试!”

    “然后再号召地方官府,尤其是山西各级官府,号召他们一起品尝,哪里还会有百姓不敢尝试的!”

    一席话,成基命等人眼睛都亮了。

    “陛下睿智啊!”

    “陛下英明啊!”

    “这样一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品尝蝗虫,而且能有效缓解国家粮食危机!”

    满朝文武激动地满脸通红,纷纷恭维崇祯。崇祯心情大好!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养心殿内欢声笑语不断。最后,到了散朝的时候,崇祯直接给满朝文武大臣放半假,让他们把蝗虫带回家分享给家人。

    并且,离开时,崇祯还让厨师将烹饪方法传授给众臣。每位大臣提着一大包蝗虫和调料,满脸笑容地离开皇宫。成基命回到家时,管家和夫人徐氏都感到惊讶。

    徐氏见成基命回来,有点疑惑:“老爷,您怎么这么早下班?”

    “今陛下特赐我们半假,还赏赐了些食物,让我们带回家与家人一同享用。”

    成基命拍拍稀疏的胡须,微笑着。

    徐氏不解地问:“老爷,陛下赏赐了什么美味的食物?”

    成基命神秘地一笑:“别问,把家里的孩子都叫出来吧。”

    徐氏无奈地笑了,叫来了孙子们。

    成基命有三个儿子,十二个孙女孙子。不一会儿,一群孙子孙女围在成基命周围,嚷嚷着。

    “爷爷,奶奶您带了好吃的回来。”

    “爷爷,我好想您,能不能先给我吃点。”

    一群孩子兴奋地着。

    成基命笑着骂道:“都是馋猫,只有吃的才记着爷爷!”

    孙子们高胸争着要,徐氏也只好笑着把孙子们叫来。

    院子里变得热闹非凡。

    孙子和孙女们围着成基命,争着要吃的。

    “爷爷,我还要,我还要!”

    十几个孩子争着要。

    成基命快乐地笑着,将包装好的蝗虫从包里拿出来。

    徐氏和三个儿子脸色变了。

    “老爷,这不是蝗虫吗?”

    徐氏的脸色有点不好看,这东西能吃吗?

    成基命笑着:“陛下和满朝文武都已经吃了,而且都好吃,这可是好东西!”

    听到这话,徐氏和三个儿子面面相觑。

    连陛下也吃这东西?

    然后,当几人试探性地尝了尝后,他们都感到吃惊。

    这蝗虫真的太美味了!

    他们都是首辅的家人,平时崇祯也没有少赏赐吃食,不吃遍山珍海味,但也算是吃过不少美食的。

    然而,这蝗虫的味道确实独特!

    “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

    “老爹,这蝗虫居然可以吃,而且如此美味!”

    成基命的三个儿子吃得津津有味。

    但由于成基命的家庭庞大,很快一大包蝗虫就被吃光了。

    几个大人都有点不舍。

    成基命的孙儿和孙女们更是馋得快哭了,还没有吃够。

    “爷爷,我还想吃……”

    十几个孙子孙女们眼巴巴地看着成基命。

    成基命苦笑了一下,然后看向自己的儿子们,:“你们去买些来吧,陛下已经将烹饪方法传授给我们了,你们自己动手。”

    着,他将写有烹饪方法的纸递给了几个儿子。

    “好的,爹,陛下真是圣明啊!”

    成基命的三个儿子高胸一起出去买蝗虫了。

    这样的情景不仅在成基命家里出现,几乎满朝文武家家户户如此。

    临凤楼,京师最着名的酒楼,以“汇聚下美食,无所不包”自居。

    通常,众多风流才子、达官要人、富贵显贵会在此汇聚,生意非常兴旺。

    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传了进来。

    \"老板!\"

    柜台后的刘老板抬头,只见一个穿着华丽、富贵逼饶年轻人走了进来。

    \"哟,这不是公子吗?\"

    \"公子,楼上的雅间已经预定好了吗?\"

    刘老板面带讨好之情地道。

    这位年轻人正是成国公的长子,名叫朱时国。

    朱时国扫了一眼刘老板,问道:\"这里是否供应烤蝗虫?\"

    \"烤蝗虫?\"刘老板心中暗自疑惑,居然可以吃蝗虫吗?

    \"没樱\"刘老板摇了摇头。

    \"呵呵,你们号称京师第一楼,居然没有烤蝗虫,真是令人失望!\"朱时国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公子,请稍等片刻!\"刘老板的二丈和尚感到疑惑,朱时国以前常来,怎么今突然发生了这种情况?

    然而,更令刘老板震惊的是,朱时国离开后,陆续有许多贵族和官宦子弟前来,都是为了品尝蝗虫而来,一听没有,便纷纷离去。

    刘老板整个人都傻眼了!

    这也让整个酒楼的客人感到疑惑,纷纷议论。

    最后,刘老板找到了襄城伯之子李茂,递给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低声问道:\"伯爷,这到底怎么回事?\"

    李茂接过银票,微笑着:\"刘老板,你还不知道吗?今早上皇帝召开朝会,以蝗虫宴款待宾客。作为京师第一酒楼,你竟然没有蝗虫宴,实在不妥!\"

    蝗虫宴!刘老板微微一愣。

    ...

    ...

    然而,就像刘老板这样的情况,在京师的其他酒楼中也迅速传开了。

    在锦衣卫的帮助下,这个消息在京师内外传播,很快就传遍了\"蝗虫美味如初,皇帝和国公都喜欢\",\"皇帝用蝗虫款待朝臣\"等言辞。

    一时间,京师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达官贵人宴请朋友,如果没有蝗虫宴,就会感到无颜见人。

    蝗虫宴的传也迅速传到了京师周边的几个省份。

    ...

    ...

    养心殿。

    成基命、吴宗达等人满面喜色,向崇祯汇报。

    \"陛下,自蝗虫可食之消息传至山西后,再加上朝廷发布公文,要各地官府宣传,如今整个山西到处都在捕捉蝗虫。\"

    成基命满怀欣喜地:\"甚至有商人看到商机,将蝗虫从山西越京师贩卖。\"

    \"陛下,这一举措不仅扑灭了蝗虫灾害,还为不少人提供了新的谋生途径!\"

    \"陛下英明!\"吴宗达也面露笑容,恭维道:\"恭喜陛下,向陛下致以热烈的祝贺!\"

    此时,钱象坤补充:\"陛下

    户部尚书候恂也上奏,马铃薯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预计明年将以京师为中心,向周边各省推广。\"

    \"此外,番薯的收成也不错,初步预计每亩产量应在三千到四千斤之间!\"

    \"这也可以在明年全国推广!\"

    \"陛下,我大明的粮食危机即将解除!\"

    \"太好了!\"崇祯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自登基以来,他经历了许多挫折,现在终于听到了几条好消息!

    只要粮食问题解决了,陕西的动荡也将平息!

    大明江山终于有了稳定的前景!

    这一切都要感谢朱慈烺!

    如果没有慈烺,他可能早已被这些问题困扰得不知所措!

    有了慈烺,大明才有希望繁荣兴旺!

    崇祯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对臣子们道:\"诸位大臣,去告诉候恂,等他成功将番薯和马铃薯推广到全国时,我将亲自为他庆功!\"

    \"此外,告诉候恂,在推广时要留意是否还有其他产量高于水稻和麦的作物!\"

    \"番薯和马铃薯一直存在于大明,但从未有人向朝廷汇报这些事情。告诉他,如果发现高产作物,我会丰厚奖赏!\"

    \"陛下圣明!\"成基命、吴宗达、钱象坤连声称是。

    只有乔允升显得有些犹豫。

    崇祯察觉到了,便问道:\"乔爱卿,你有什么话要吗?\"

    乔允升微微鞠了个躬,犹豫片刻,道:\"陛下,请恕臣直言,此事是否真的出自陛下之手?\"

    成基命、钱象坤等人也感到疑惑。

    他们对崇祯非常了解,这似乎不像是崇祯的风格。

    但他们一直不敢质疑,因为那将是对崇祯能力的怀疑。

    崇祯听到这个问题,没有生气,反而自豪地:\"乔爱卿,你果然是细心的人,的确,这个吃蝗虫的主意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另有人!\"

    成基命等人都微微一震,果然是有其他人!

    乔允升深吸口气,继续:\"陛下,请问,这个人是否是朝廷大臣?\"

    崇祯微笑着回答:\"乔爱卿,这个人并不是朝廷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