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章 敬酒不吃吃头孢

    崇祯感到不安,情绪激动。他首先考虑是否能够独自面对朝廷的贪官污吏,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获胜。

    崇祯面露沉思之色,他担忧群臣会联合对抗他,使他孤立无援。

    \"你有什么对策吗?\" 崇祯问道。

    朱慈烺回答:“有上中下三策。下策是效仿太祖时期,太祖采用坚决果断的方式解决淮西党与浙东党问题。他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直接铲除所有人。然而,考虑到父皇现在的局势,这个策略可能较难实施,因此被称为下策。”

    崇祯微微点头,他也有类似的想法。他最希望的是一次性解决所有的贪官污吏,使大明政治清明。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于太祖时期,他也没有太祖那样的权力和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

    \"那中策呢?\" 崇祯继续追问。

    朱慈烺回答:“中策是通过与朝廷中的忠臣合作来打压贪官污吏,实施政策改革。这样可以分化朝臣,避免他们团结对抗皇帝。即使那些贪官背后有势力,也不会怨恨皇帝。父皇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亲信,掌握朝堂的局势,有需要时铲除敌人。”

    崇祯微微摇头,他之前也有类似的想法,试图通过文官来打压魏忠贤。但这样做后,他发现文官的实际表现并不理想,反而导致了贪污腐败的问题。

    朱慈烺见状,继续提出:“最后的上策是整顿京营,掌握军权即政权。如果京营中的精锐将士能被合理利用,那么威权即可归于皇帝。这些士兵并不一定忠于勋贵,因为他们都是经历了战斗的百战士卒。”

    崇祯自嘲地笑了笑,表示他已经考虑到这些方法。但他深知要掌握京营,面临巨大难题。京营中的精锐完全受到勋贵们的操控,他们的忠诚性是个问题。

    “那么为何不借助这些家将呢?”朱慈烺提出,试图引导崇祯。

    崇祯犹豫地回答:“这些家将都是被勋贵们派驻在京营的,他们可能不愿意将家将交给我。而且,勋贵们可能会密切监控他们的行动。”

    朱慈烺淡定地:“他们担心被父皇发现,所以如果父皇借口视察京营,他们可能会将家将送来凑数。在那时,父皇可以下令将这些京营士兵调往蓟辽、河北或陕西等地。这样,这些家将就会成为父皇手中的棋子,不再受勋贵们控制。”

    崇祯听后,眼睛瞪大,表现出兴奋之情。这个计策似乎很有效,他可以用其他地区的军队来替代京营,从而掌握军权,这对他来是一件好事。

    周皇后看到丈夫的兴奋,流下了欣慰的眼泪,认识到儿子的智慧。

    而王承恩也对朱慈烺刮目相看,这位还十分年幼的孩子的计策有望挽救大明。真是大明之幸。他决定不再看朱慈烺。

    周皇后擦了擦感动的泪水,心情复杂地:“烺儿虽年幼,却能为陛下分忧,臣妾实在高兴!”

    \"那你以后不反对烺儿跟着朕一同处理朝政了吧?\" 崇祯笑着问。

    \"不反对。\" 周皇后经历了这一事件,再也没有理由反对。

    崇祯心情大好,现在有了解决办法,那就要马上实施!他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

    但他刚要开口吩咐王承恩,又想起要从何处调兵?

    崇祯稍作思考,继续问道:\"烺儿,你认为从哪里调兵回来比较合适?\"

    \"可派曹文诏部的游击将军曹变蛟统领兵马回来!\" 朱慈烺提出。

    \"曹变蛟,嗯,的确是一位杰出的将领!\"

    \"可让他统领京营!\"

    崇祯若有所思地点零头,他也听过曹变蛟的勇猛之处。

    \"曹变蛟不太合适。\" 朱慈烺摇摇头,道:\"尽管他是猛将,但缺乏统帅之才。\"

    这并不是贬低曹变蛟,只是指出他不适合担任这个职责。

    \"那……\" 崇祯疑惑地看向朱慈烺。

    \"可派遣洪承畴回来指挥京营!\" 朱慈烺淡淡地提出。

    崇祯有些犹豫,因为洪承畴曾受到牵连,但很快他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图。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崇祯兴奋地道:\"吾儿慈烺,你的智慧让我钦佩不已!\"

    \"哈哈,太皇帝英明!\" 朱慈烺也为自己的建议感到高兴。

    随后,崇祯立即派王承恩去执行此事。他下了中旨,不经过内阁和六科,秘密命令曹变蛟率领兵马回京。

    ……

    ……

    与此同时,在崇祯和朱慈烺商议的时候,京师的勋贵们也聚集在成国公府。

    如今,勋贵们在朝堂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他们的后代多数被废黜,只有成国公朱纯臣仍然拥有一些权势。

    \"成国公,这次陛下大怒,许多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人都被卷入其中,会不会继续追究下去呢?\"

    \"陛下查出这么多贪官污吏,如果要整顿朝政和吏治,我们可能会陷入困境。\"

    \"成国公,提供一些建议啊。\"

    勋贵们表现出担忧。

    \"我们只是从事一些生意而已,陛下要是知道,最多会责备一番。再,如今陛下的亲卫二十六卫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京营又在我们手中,陛下怎敢对付我们?\"

    \"成国公,我也担心陛下要整顿京营,我们可是要失去了四万精锐。\"

    \"这真是太过分了!\"

    勋贵们对于京营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但他们知道京营兵力的确存在问题。

    \"这四万人中,有四分之一是我们的家将。\" 李国祯笑着。

    \"什么?这就是,十二万京营只剩下不到两万人了?\"

    \"襄城伯,你这样做太过分了,毕竟那可是十二万京营的精锐!\"

    \"是的,这等于是十万人都领了空饷,要是陛下知道了,我们该怎么办?\"

    勋贵们纷纷表示震惊,同时对李国祯有些不满。

    \"哈哈,诸位,现在才来责怪我吗?当初领了钱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