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朱慈烺又继续道。

    崇祯感到沮丧,一脸幽怨地看着朱慈烺,这家伙对政治一无所知!

    恼!

    我已经开始讲了!

    朱慈烺还没有完。

    真希望可以掐死朱慈烺!

    怎么办!

    亲生的,亲生的……

    崇祯心里默默念叨,忍住怒火,问道:“烺儿,还有哪支军队?”

    朱慈烺回答:“四川忠州世袭柱石宣慰使秦良玉的白杆兵!”

    秦良玉不仅才能卓越,虽然身为女性,却文武双全,堪称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史记载的女将,她的功绩单独成传,整个大明历史上只有她一个人有这待遇。

    而她指挥的白杆兵更是无敌,具备抗衡骑兵的实力。

    尽管白杆兵原是山地军,但在萨尔浒战役中表现卓越。事实上,虽然明军在那场战役中失利,但局势的结果并不是单纯以兵力数量决定的。

    原因之一是明军在那场战斗中,由各地调集的军队组成,缺乏协同作战的配合,这也导致了惨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明军几乎没有骑兵,这也是战败的一个因素。

    然而,要注意的是,萨尔浒战役的结局并不否定努尔哈赤的战术才能,他成功地利用了明军各地分散的情况,采取了分割和歼灭的战术,这最终导致了胜利。不过,这并不代表努尔哈赤的部队无担

    在一些局部战斗中,明军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浑河之战郑努尔哈赤攻陷盛京后,一支前来支援的明军并没有退却,反而积极进攻。

    这支明军是由江浙三千戚家军和四川四千白杆兵组成,他们在浑河两侧布阵。努尔哈赤率领两万骑兵先攻击四川白杆兵,但这支四川白杆兵坚守兵营,凭借少数兵力成功抵抗,据史料记载,明军击落两三千鞑子骑兵。

    这使鞑子的损失惨重,这一壮丽战绩足以被誉为辉煌。最让人震惊的是,努尔哈赤的军队多次攻击,都未能击败白杆兵,最终努尔哈赤只能调遣大炮轰击白杆兵。

    由于白杆兵饥饿疲惫,最终无法坚持,全体壮烈牺牲。因此,鞑子骑兵并非无敌,如果兵力相当,战场条件相似,努尔哈赤必然会被击败。在随后满清建立国家后,为了渲染努尔哈赤的英勇和政治需要,对浑河之战进行了曲解。

    因此,浑河之战的一些记录是含糊其辞的。比如,关于明军的人数,他们宣传为数万,但实际上只有七千多人,甚至不到一万。而关于鞑子的人数也是夸大其辞的。崇祯轻声咕哝了一句:“调秦良玉的白杆

    兵北上,我自然同意。”

    目前陕西成功镇压反贼,其余叛乱势力已无足轻重,秦良玉的白杆兵可以被调动了!

    思虑至此,崇祯当即宣布:“那就派卢象升的雄军镇守大同,秦良玉带领白杆兵进入宣化!”

    “关于晋商通敌的问题,烺儿,你怎么看?”

    朱慈烺思考片刻,:“目前采取隐蔽战略,密切关注晋商的动向,因为如果朝廷立刻采取行动,鞑子可能趁机入侵大同宣化,我们不敢保证能否战胜他们!”

    “现在,皇室可以使用晋商作为诱饵,引诱鞑子按这个路线前进。一旦他们的大军抵达,朝廷将突袭晋商,割断鞑子的援助,让他们无路可逃!”

    崇祯和成基命都兴奋不已!

    “好!”

    “只要他们冒险前来,我必定让他们来去无踪!”

    崇祯振奋地。如果朱慈烺的话成真,晋商的存在将成为鞑子入侵辽东的关键。

    一旦鞑子入侵,消除晋商后路,他们就会变得羽翼丰满,再加上雄军和白杆兵的协助,崇祯坚信鞑子不可能逃脱。但是,崇祯和成基命的兴奋很快消退。

    “唉,收复辽东容易,实际上很难实现!”

    崇祯叹了口气,感到无力。

    “殿下,目前我朝无法对付鞑子的骑兵。如果他们入侵大明本土,或许还有机会抵挡,但如果他们进入辽东,大明军队将无法对抗他们的骑兵!”

    成基命也叹了口气。想法虽好,但现实却残酷。

    在大明本土作战,有足够的粮食、军备支援,但在辽东则完全不同,这些保障都没樱

    哪怕大明军队战斗力再强,也无法与鞑子的骑兵相抗衡。收复辽东容易,但实际操作困难。“哈哈,鞑子有骑兵,而大明有格物论!”

    “对付他们算不了什么!”

    朱慈烺不以为然。

    格物论是大明对科学的称呼,“致知格物”!

    朱慈烺认为这个词比西方的“科学”更高级,更高大上!

    “这项奇技妙巧与战争有关吗?”

    崇祯和成基命吃惊不已!

    崇祯和成基命对这一观念并不反感,甚至支持。因为在这个时期,大明已经开始接受格物论,甚至开始研究。

    崇祯第二年,已经指示徐光启编写《崇祯历书》,这本书包括基础的文学原理、文表、必要的数学知识,甚至引入了西方古典文学。这本书非常强大,被西方誉为“古典文学的百科全书”,是西方科学传入东方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大明的格物论和西方的科学各有特点,没有高低之分。大明的科学成就非常多,包括《本草纲目》、《律学新》、《河防一览》等。尽管《律学新》相对陌生,但提到钢琴,就会感到熟悉,因为西方钢琴采用了《律学新》的十二平均律!

    此外,未来几年还将出现《农政全书》、《工开物》、《瘟疫论》等作品。在这个时期,大明在数学、化学、物理、格物论等各个领域都能与西方媲美,从上至下都接受了格物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