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章 不可思议

    什么事情?

    满朝文武都目瞪口呆了!

    崇祯是不是吃错了药?

    竟然要让一个比三岁的孩子大不了多少的娃娃参政!

    百官都觉得这不可思议。

    太子懂得朝政吗?

    他几乎一无所知!

    刘煜也被吓住了。

    他看了看崇祯坐在龙椅上,崇祯也回看着他,刘煜不禁心生灵机。

    这是崇祯希望他发言的意思!

    \"陛下圣明,臣同意!\"

    刘煜当即站出来表示支持。

    接着,其他人,包括许均在内,纷纷站了出来,表示同意。

    满朝文武再度惊愕!

    怎么了?崇祯怎么变得如此明智?

    刘煜等人难道都疯了吗?

    首辅怎么也变得如此糊涂?

    今是早朝,不是在做梦吧?

    满朝文武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醒来。

    一群御史站了出来,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不满三岁的孩怎么可能参与政治,他又不懂,根本不合适。

    \"崇祯之前怎么能信任我?这可真是个奇怪的决定!\"

    \"谁会允许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孩参政?\"

    朱慈烺站在丹陛上,心生疑虑,看着崇祯。

    崇祯则微微点头,示意他不必担心,这只是个场面而已。

    然后,崇祯:“我之所以要让太子参政,有我的原因。”

    \"大明目前饱受灾之苦,百姓疾苦,太子居于深宫,无法感知民情,作为国之储君,他需要了解百姓之疾苦。否则,他如何能够承担国家的重任,领导大明前行呢?\"

    \"诸位爱卿,难道你们不希望太子了解百姓的疾苦吗?你们不希望太子成为一位明君,继承大明江山吗?\"

    御史们被崇祯的话堵住了嘴。

    怎么能反对君上想要了解民情,培养太子的雄才大略?

    崇祯压得住他们,就是这么一副立国之智的架势。

    其他朝臣也不敢反驳,他们可能觉得崇祯只是让太子学习朝政,而不是真正参与决策。

    毕竟,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如何能参与政事呢?

    他们觉得崇祯只是让太子多学一些处理政务的知识。

    崇祯的话让满朝文武都明白,他们不要反对皇帝的决定,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接着,崇祯宣布几项政策。

    首先,改革杀敌奖赏制度,恢复士卒爵位制度,赏赐男爵和子爵头衔,世代递减。

    这个政策宣布后,全场哗然,文武百官都惊呆了。

    \"陛下,您是认真的吗?这样的奖赏太丰厚了,竟然连士卒都能获得爵位?\"

    \"这需要多少财富啊?\"

    \"杀敌赏赐百两银子,我也想去边境打仗了!\"

    \"都不如成为爵位者,虽然不如真正的勋贵,但至少拥有爵位!\"

    满朝文武充满了羡慕,特别是那些未获得爵位的军官们,他们眼红得几乎要哭出声。

    文官们也不例外,他们听到这一政策后,纷纷心生憧憬,有些人甚至萌发了想要去前线打仗的念头。

    他们是看不起臭卒,因为一个平凡士兵,要想崛起,几近不可能。

    即使他们成功崛起,他们依然瞧不起。

    但现在情况不同,赢得爵位通过战功,而且还有慷慨的奖赏!

    足以令人疯狂!

    无法否认,崇祯的赏赐太慷慨了!

    在朝堂议论纷纷之际,王承恩继续宣读法令。

    第二项法令涉及免征三饷的规定!

    这三饷包括辽饷、练饷、剿饷!

    刚一宣布这项法令,整个朝堂顿时陷入疯狂!

    文武百官此时只有一种感觉,或者他们听错了,或者崇祯疯了!

    崇祯真的是疯了!

    当前,大明每年三饷总额不到两百万两白银,其中三饷占据一千六百多万!

    就连两百多万两的三饷税收,已经勉强维持朝廷运作,各种支出仍需资金!

    尽管陕西军队对剿匪有所成效,但免除三饷意味着失去了一千六百多万两的收入。

    需要强调,这一千六百多万两中有近一半用于军费开支!

    如果放弃三饷,怎么维护关宁防线,怎么支持九边军队?

    朝廷还能运转下去吗?

    崇祯肯定是疯了!

    朝堂上的官员再也无法保持镇定。

    “陛下,臣明白陛下怀念百姓,但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秋,取消三饷将不可避免地威胁到国家的存续!”

    “陛下,千万不要取消三饷,否则朝廷将面临崩溃,数十万大军甚至无法支付军饷,陛下,请三思啊!”

    “陛下,恳请您撤销这项法令!”

    等等...

    大部分官员都站了出来反对。

    勋贵、文官、军官,几乎无一例外。

    崇祯目睹这一幕,脸色阴沉下来。

    他是皇帝,但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的皇帝。

    实际上,崇祯多次提出取消三饷,每次都会遭到反对。

    多数官员都会反对这一提议。

    与民争利,为政不仁!

    这意味着,一旦实行这一政策,崇祯就会被视为暴君,不是合格的君主,没有仁政!

    而崇祯十分重视他的名誉,不愿被人视为不仁。

    因此,以前每次提出的政策都搁浅了。

    然而,这一次,朱慈烺的影响力让崇祯看得更清楚。

    他们为什么不能实施这一政策?

    因为官商勾结!

    一些官员之所以能够担任政府职务,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商业巨头的支持,有人在朝中替他们话。

    崇祯难道能容忍这种情况吗?

    “都安静!”

    崇祯冷冷地:“你们得很好,你们得非常好!”

    “与民争利!”

    “以前,朕取消三饷时,你们纷纷站出来反对,朝廷面临困难,取消三饷会导致国库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