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0章 主战派

    多铎同样是主战。

    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是一场冲突解决不聊,若是有,那就再来一场!

    他们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因为每一次南下,几乎都是他们受益。

    南下就意味着获取财富、物资!

    当然,也有些人是明智的。

    代善冷笑看着多尔衮和多铎二人,:“现在已是寒冬,不利于我军作战。之前让豪格他们南下,是因为有晋商支援!”

    “如今晋商被查抄,我们拿什么南下?”

    代善的言论得到很多饶认同。

    的确如此,再次南下对他们而言极不利,因为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牛羊、马匹都需要草料。

    不仅大明京师附近没有草原,就算有,也需要提前找到足够支撑冬季的草场,否则他们的牛羊和马匹将饿死、冻死。

    在这个时候南下显然是不明智的!

    “但是不南下,我们如何挽回面子,如何拯救我大金的勇士?”

    “岂不是要向南明朝廷求和?”

    多尔衮不屑地:“我大金从未低头向南明,何来先例!”“大汗,我反对再与南明开战!”

    “今年南明平定陕西,曹文诏逐渐平息了陕西的叛乱,崇祯还清查多位明朝官员和晋商,财政充裕。我所知足以抵得上南明数年的税收,崇祯还取消了三饷,南明的百姓正心向大明,大明已经显示中心迹象!”

    “再者,我军刚刚失利,明军士气高涨,又实行军政改革,现在不少明军渴望一战,甚至在关宁锦防线,许多明朝将领都渴望与我军交锋!”

    “南明此时占据了时地利!”

    “大金此时再战,可能势必处于下风!”

    一位汉人文官站了出来,理智地分析。

    代善颇有同感,点头道:“文寀先生得很对,现在我大金应该等待时机,再考虑南下!”

    代善口中的文寀是范文程的好友,他们于万历四十六年南下抚顺时,范文程与文寀一同投降后金。

    崇祯二年,皇太极设立文馆,拉拢汉人文官,积极启用,其中最受信任的人之一就是文寀!

    文寀虽不及范文程出名,但具有一定谋略!

    “文先生,我们现在不南下,您能否谈谈,我大金八旗数千勇士该如何?”

    “大同一战,非我八旗勇士不效命,实为豪格轻敌,导致我八旗勇士被迫归降!”

    多尔衮沉声:“如果我们对此置之不理,将如何向他们的家人交代,如何向其他的八旗勇士交代!”

    “蒙古各部会如何看待我们?”

    多尔衮的话也有一定道理,他们本就刚刚失利,如果不迅速整顿局势,对他们而言是个不好的消息。因为近年来,他们与蒙古科尔沁部建立了联姻关系。

    这支军队的矛头直指蒙古的林丹汗。

    这是大金未来政治走向的方向,联合蒙古一同对抗南明。

    而蒙古的林丹汗则有意与大明合作,对抗大金。

    早在去年,皇太极与范文程商议,制定大金国策,削

    弱林丹汗势力,整合蒙古各部。在以往的大明与大金交战中,大金总是占据上风,导致蒙古各部有朝一日可能向大金靠拢。

    如果明年,皇太极能够征服林丹汗的部队,削弱所谓的黄金家族,那么,整合蒙古各部,成功的机会将大增!

    因此,此次大同之败,对于大金而言,不仅仅是在战争中的损失,更多是在政治上的损失。

    这很可能影响那些观望态度的蒙古部落,使它们再次动摇!

    因此,大金接下来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以挽回局面。

    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皇太极有些焦头烂额,揉了揉太阳穴。自从崇祯三年初开始,大明发生了多项变革,让他心生一种强烈的不安。

    他能感觉到,这个年迈的大明帝国,内部正在经历某些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崇祯的性格,仿佛焕然一新。

    先是袁崇焕,按照他们对崇祯的了解,崇祯本应处决袁崇焕,削弱大明一位将领的力量,让祖大寿等人与大明朝廷疏远。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崇祯并未处死袁崇焕,反而重新任用他,让袁崇焕成为陕西三边总督!

    还有孙承宗,守卫宁锦!

    这两人掌管大明九边,威势凛然,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在内政方面,崇祯整顿官场,查办贪官,导致大明国库渐渐充实。

    再加上崇祯取消了三饷,吸引了下百姓的支持,使大明百姓重新对大明产生信心。

    还有陕西,高迎祥自从上次在朱家川的大胜后,销声匿迹,陕西的形势变得一片大好!

    再加上大同的大胜,一位书生卢象升突然成为崭露头角的军事之星!

    现在的大明,不仅有足够的兵力、将领,还有充足的资金、粮草。

    一旦崇祯进一步整顿内政,改革大明官场……

    那时,大明必定会迎来全新的活力。

    崇祯很有可能发动北伐,收复失地!

    大金的处境将变得更加严峻!

    不要看他们的八旗骑兵实力强大,号称无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