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8章 拒绝交税

    “我项某人今日所的,若有人向朝廷纳税,即便是一文钱,我项家也会让他在江苏地区做生意困难!”

    “什么!”

    这番言论引起了整个码头的骚动。

    所有商饶表情都变了。

    项鸿坤仿佛在威胁他们!

    不过,这种威胁相当有效,因为项家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在浙江北部,项家涉足各个行业。

    丝绸、布匹、粮食等等,方方面面都涉及。

    项鸿坤是项家主,府上分支众多。

    项家就像一棵茂盛大树,底下根系错综复杂!

    项鸿坤只需一句话,江苏的商人不仅在做生意上会有问题,商品是否能出江苏都成疑问。

    因此,项鸿坤并非在吓唬他们。

    项鸿坤表态后,张彧和其他江浙大商贾家主也纷纷表态。

    简言之,只要有人向朝廷交税,他们在江南一带将无法立足!

    胡柳等人脸色都变苍白。

    他们很清楚这些家族不仅掌握商业力量,而且在官场也有很大势力。

    他们对这些家族了解不多,但也明白他们在官场的操作。

    胡柳的家族曾是江苏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他知道这些商贾家族为了利益能做出任何事情。

    不仅是拒缴商税,甚至插手朝政。

    他的爷爷曾参加过苏商商会的秘密会议。

    会议中最重要的事是商贾家族为分散朝廷注意、谋求利益,决定插手朝政。

    这从启年间开始,启皇帝察觉商饶野心,启用魏忠贤对抗这些商人培养的官员。

    将他们全部除掉。

    在启七年到崇祯元年,商人培养的官员被肃清大半。

    但商人很快做出反应,他们认为之前官员被清理,是因为势力太大,于是改变策略,虽然还插手朝政,但官员不再联盟,而是分散,各自结党营私。

    皇帝满足了控制朝堂的愿望,商人则让皇帝安心。

    一直延续至今。

    张溪知、项德达等人因为新商税而出头,不惜牺牲自己来反对,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商人身份的项鸿坤、张彧等世家,不仅在朝政上有发言权,甚至拒缴商税也是事!

    京师的皇宫内,崇祯坐在御桌前,正在审阅下属官员送来的奏章。其中都是赞扬崇祯免除全国农税之仁政,称其为千古一帝之壮举!

    看到这些奏章,崇祯脸上绽放红光,宛如春风沐浴下,全身带来难以言喻的舒适福甚至有些民间表达对崇祯仁政的褒扬。这让崇祯心情愉悦,立刻感到全身轻松愉快。

    自登基以来,崇祯虽偶尔收到一些奉承的奏章,但此次感觉完全不同。崇祯只觉得全身毛骨悚然,简直像是在拍马屁,且十分尴尬。而现在的奏章则异常流畅。

    除了奏章,还有锦衣卫的密报和大同报社的报纸。自朱慈烺组建大同报社以来,其宣传变得愈发娴熟。

    新商税推行以来,尚未引起大规模骚乱,这要归功于大同报社。大同报社详细解释了新商税,让众多商人明了,实际上商税改革并非针对底层商人,中层商人受影响也不甚巨大。

    波及最广的是那些商贾世家。这也是为何胡柳等人为新税对抗朝廷的行为不值得。朱慈烺和成基命等阁老在一旁看着崇祯满脸笑容、充满欢喜,不住暗中摇头。

    如今的崇祯像个孩童,对每份奏章都感兴趣。此时,已阅读了整整一个时辰。现在,崇祯手里拿着大同报社的报纸看着。

    大同报社自推出以来,内容逐渐改变,不仅关于朝政,甚至涉及引导民众舆论的事情。其中,根据朱慈烺的建议,专门开辟评论版块,供读者就报纸上的时政或文章撰写评论和观点。

    这个举措深受文人墨客欢迎,能在报纸上一战成名。这份喜悦仅次于金榜题名。大同报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崇祯手上的报纸上有不少关于免除农税、征收新商税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