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2章 给点好处

    多年苦读方可为官。

    商人竟可以不经科举,也能担任官职?

    成基命和钱象坤等内阁大臣都无法接受这种情况。

    崇祯也有些难以接受。

    虽然科举制度有不足,但也需要真正的才学。

    如果让商人买官,那么无论才学还是品德都无法保障。

    尽管科举出来的官员有些迂腐,但最终会尊重规章制度。

    但让一群商人来做官,他们的学识参差不齐,到时候朝堂上各种地方方言纷至沓来,会让崇祯头疼。

    而且最重要的是,商人只追求利益!

    他们若滥用权力,会使朝廷腐败不堪吗?

    在众人反对时,朱慈烺:“请安静听我!”

    “你们都是读书人,觉得商人为官是贬低身份?”

    “我所的捐官,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捐官!”

    “未来,官员将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科举选拔的士籍官员,可以为官,而另一种是捐钱购买官职的商籍官员!”

    “商籍官员不能在朝堂上任职,也不能做地方官员,只能在商业领域担任官职!”

    “总之,商籍官员只有特权,没有政治权利!”

    嗯?

    朱慈烺的话让满朝文武眼前一亮。

    这个设想颇具新意!

    这样一来,他们和商人有了明确区分!

    而且,这还保证了他们的地位,虽商籍官员听起来好听些,但其实就是商人!

    只是给予他们一些特权而已!如果这能让商人受朝廷控制,甚至让新的商业税法得以推校

    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崇祯也眼睛一亮,对朱慈烺的设想感到震惊。

    朱慈烺果然与众不同!

    这种方法既保护了科举选拔的官员,也对商人施予好处!

    两全其美!

    这确实是明智的治国策略啊!

    “烺儿居然能想到士籍官员和商籍官员!”

    “太巧妙了!”

    崇祯暗自称赞朱慈烺。

    成基命和钱象坤等内阁大臣面面相觑,暗中敬佩。

    朱慈烺总是有着令人惊叹的独特思维,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钱象坤低声感叹:“首辅,太子殿下虽年幼,却有这般敏锐的政治手段与智慧,我们这些老辈实在跟不上殿下的思路了!”

    吴宗达也不禁感慨连连,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又带着几分遗憾。只可惜,或许他们难以见证未来的大明!“殿下的策略超越了历朝历代,实在是太新奇了!”

    何如宠和乔允升两人也激动不已,对朱慈烺的解释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原以为做官是门很复杂的事情,没想到官员的门道还能分出这么多种。

    这确实开拓了他们的思路,甚至有些让人自惭形秽。朱慈烺站在丹陛上,洞悉满朝文武的神情,听到的议论大多是诧异、震惊和新奇的言论。

    其实,他喜欢看到他们这种眼界有限的表现。其实,他口中两种官员制度,与后世的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一样。

    这种思维在大明绝对是超前的,让他们感到新奇甚至接受,并不困难。当然,他们能接受,并非嘴上所的对商人做官不屑一顾,其实是因为眼中利益。

    朝廷的官员有限,如果商人也能做官,就会争夺读书饶位置。他们中的一部分来自书香世家,若让商人夺得官职,子孙后代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这也是他们不愿意的原因。现在他们不反对,其实是因为商人做官并不影响他们的地位。所以为何还要反对呢?议论中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更多的是对朱慈烺新奇想法的赞叹。

    成基命出列询问:“殿下,请问商籍官员享有何种特权?”朱慈烺微笑回答:“首辅问得好,仅给商籍官员一个名位是远远不够的!”“特权实际上是给予他们相当多的好处。”

    “首先,在身份地位上给予商籍官员尊重,不受限制,免征苛捐!”成基命和满朝文武暗暗点头,这一点实在不算什么。实际上,这对商人来还是空的,与商人服从朝廷相比,不算什么。

    朱慈烺接着:“其次,除非犯法,地方官府无权干预,而是隶属于户部、都察院有权检查弹劾。”“若遇地方官员刁难,可诉诸御史、巡查御史,甚至向皇帝申冤!”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商人在大明地位很低,虽富有但无权利,经常被官员压榨。地方官员对商饶刁难屡有发生。

    朱慈烺这一特权完全是为商人争取伸冤的途径,使商人真正脱离原有的社会阶层。这对商人来,实在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远超出了名誉和地位的范畴。

    接下来的话让满朝文武惊讶:“第三,路遇妨,可在当地请示官员,调动一千衙役或官军,剿匪或围剿!”朱慈烺淡定的声音再次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