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2章 最后的机会

    “项鸿坤的态度确实十分强硬。”

    张彧稍作停顿,他已经给了项鸿坤面子,没想到项鸿坤如此不知感激!

    “哼!”

    “项会长,既然如此,我们浙商与你们苏商就没有进一步商讨的必要了!”

    “这次对抗朝廷,我们各自所为吧!”

    张彧不屑地哼了一声,甩了甩衣袖。

    他如今的实力远超项鸿坤!

    有着能联系到陕西高迎祥,也与北方鞑子有所来往。

    他为何要屈就于项鸿坤?

    如果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他也不会盲从项鸿坤的意愿。

    “呵呵,正合我意,各自施为吧,再会!”

    项鸿坤冷笑着拱了拱手,转身大步离去。

    李泓玉等人愣了片刻,看着项鸿坤的背影,再看了看张彧等人。

    他们知道张彧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但在张彧和项鸿坤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是否还容得下他们苏商?

    最终,李泓玉默默地点零头,没有多言,只是拱了拱手,表示打过招呼,然后跟随项鸿坤离去。

    其他的苏商也纷纷告辞离开。

    浙商与苏商关系彻底破裂!项鸿坤等人刚离开张府,李泓玉等人注视着他们。

    “项会长,您刚才是否有些仓促?”

    “我觉得张彧早已在预谋后路,他与高迎祥书信往来,似乎还与北方鞑子有联系,如果我们能与他合作,成功的机率将大大提高!”

    “是啊,项会长,单凭我们自身力量,能与朝廷对抗吗?”

    李泓玉等人对此感到不确定。

    然而,项鸿坤并不以为意,:“浙商走南闯北结交许多人,难道我们苏商就不会走南闯北,不认识人?”

    “而且,张彧愿意做鞑子的二等奴才,我不屑于此,我没这份委屈,也承担不起做他饶二等奴才!”

    李泓玉等人听了项鸿坤的话,露出疑惑之色。

    “项会长,难道您认识北方蒙古?”

    李泓玉等人期待地看着项鸿坤。

    当时下势力只有大明、鞑子和蒙古三方,项鸿坤这么,除了蒙古,还有什么可能?

    “不要随便猜测,我认识的不是蒙古,蒙古同样是异族!”

    “我背后的势力暂时保密!”

    “但你们可以放心,我背后的势力与高迎祥和北方鞑子绝不相上下!”

    项鸿坤自信地道。

    李泓玉等人听后感到疑惑,除了蒙古部落,还有谁能与鞑子和高迎祥相媲美?

    他们无法想象。

    项鸿坤收敛了话题,:“现在再多担心也无济于事,想活下去,只有一条路可走,谁害怕谁就会面临绝境!”

    李泓玉等人明白,朝廷或许会放过其他人,但绝对不会放过他们!

    “项会长,请您指点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唯您马首是瞻!”

    李泓玉语气凝重地道。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立即返回,备足粮食和武器,为造反做好准备!”

    “时间紧迫,一旦大明安定下来,朝廷就会对付我们!”

    项鸿坤沉声道。

    “好,我们立即回江苏!”

    李泓玉等人表示同意。

    他们也非常着急,越晚发动起义,对他们就越不利!

    而就在项鸿坤他们急速回到江苏的时候,张彧等人也开始准备造反!

    鸽子传信,夜幕下飞往大明北部。

    在陕西。

    陈仓县。

    华亭。

    这里群山环绕,陡峭山峰,离西安虽近,却人迹罕至。

    然而,在华亭一座陡峭山峰上,却炊烟袅袅。

    一座巨大的山寨耸立。

    寨上还有许多旗帜。

    黄旗黑底,写着一个巨大的‘高’字!

    没错,这是高迎祥的藏身之所。

    朱家川失败后,高迎祥率领残兵西逃。

    途中,高迎祥集结两万多残兵,全数抵达此处。

    可谓壮志凌云。

    尽管距离西安很近,但此处人烟稀少。

    高迎祥安顿在华亭后,开始招揽其他义军。

    目前势力蔓延整个陕西。

    诸多山贼土匪,看似股,实则皆归高迎祥控制。然而,高迎祥暂时不敢行动。

    陕西朝廷重兵布防,袁崇焕坐镇。

    加之朱家川一役后朝廷大力救灾,银子、粮食源源运往陕西。

    如今陕西灾情未除,但百姓日子能勉强维持。

    如今的陕西,已无造反土壤,不再是一年前群起响应的景象。

    更重要的是,高迎祥面临一大难题。

    缺粮、缺银、缺武器!

    种种制约,让高迎祥无法轻举妄动。

    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然而,年关过后,坏消息传来,朝廷发现数种高产农作物,准备在陕西推广。

    一旦推广,即便遭遇旱灾,陕西百姓也不会再受苦。

    对于陕西百姓而言,这是解脱。

    但对高迎祥而言,却是严重打击。

    陕西一旦稳定,他可能只能在山中做土匪。

    此时,高迎祥与部下正在寨中商讨。

    “大帅,最近朝廷赈灾银子源源越,陕西已经安定下来,听袁崇焕还有平匪策略,只要山贼愿下山,一切从轻处理,由朝廷分田分粮。”

    “现在山上局势动荡,继续这样下去,我们恐怕会暴露在朝廷眼前!”

    一名身穿白袍的中年男子沉声道。

    他是高迎祥的谋士章创龙,最初与高迎祥发动陕西起义,为高迎祥出谋划策,使其在陕西站稳脚跟。

    “是的,大帅,军饷已经拖欠三个月,寨内粮食只够一个月。”

    “再这样下去,我们很难镇压下面的兄弟。”

    另一位亲信陈斌道,神色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