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7章 倒行逆施

    一罪,暴君崇祯,残害大臣,杀害周延儒与温体仁等朝廷大臣,君主无仁德!

    二罪,强夺百姓财产,朝廷军队行为如同土匪,国家不治,此乃崇祯不德之举!

    三罪,实行祸国之策,倒行逆施,不顾百姓生死,此为崇祯无君父之义!

    四罪,因言获罪,杀害忠臣张溪知与项德达等人全家,此为崇祯无君臣之情!

    五罪,崇祯好色昏庸,轻信谗言,此乃无知!

    崇祯看着书信附带的下檄文,气得全身颤抖!

    这份讨伐明朝的檄文,完全颠倒黑白,将他崇祯描述成一个无德无才、无情无义的残暴君主!

    这不是乱吗?

    这不是在污蔑他吗?

    朱慈烺的并不错,这些商人确实可恶至极!

    崇祯充满愤怒,眼睛通红。

    而他最气愤的是,在张彧传播檄文后,整个浙江商人都响应了!

    仅仅三时间,就占领了整个浙江省!

    另一份则是关于苏商在江苏造反的消息。

    苏商以项鸿坤为首,但与张彧不同,他们以朝廷内有奸臣、清君侧的口号为名起义。

    在项鸿坤的领导下,两内,江苏也被叛军占领!

    短短三内,浙江与江苏失守。

    一般情况下,其他人要想叛乱也难,但张彧与项鸿坤分别是浙江与江苏商会的头领,他们通常与官员勾结,甚至许多官员都是由他们培养出来的。

    他们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占领两省,很多地方官员协助,甚至两地的军队直接投降,为他们增加了力量!

    “这些人都要死!”

    崇祯气得咬牙切齿,把密报扔给王承恩,“让所有朝臣都看看,这些逆贼是怎么诋毁朕,颠倒黑白!”

    “自从登基以来,有哪一次朝政不是明智神武,有哪一懈怠过?”这密报先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看到张彧他们口口声声‘反明复宋’,脑子里充满了问号?

    这……太扯淡了吧?

    是他改变了大明的命运,没有反清复明,而是变成反明复宋了?

    朱慈烺感觉有点奇怪!

    当朝臣们看到张彧他们的檄文时,个个义愤填膺。

    “胡袄!”

    “这些叛贼该死,颠倒黑白,侮辱陛下,不可容忍!”

    “陛下,请允许臣调集一万兵马,立即南下,三个月内必定平定叛乱,生擒贼首!”

    不少忠臣义士气得脸都快变绿了。

    自古以来,臣遭君辱,张彧他们在檄文中对崇祯的描述简直比畜生还差。

    当然,檄文本来就是为了给自己找造反的理由和借口,但这也太过分了吧!

    还有不少将领更是暴怒,直接请求出征!

    崇祯火得牙根痒痛!

    大家都要上阵,没什么好的!

    “你们得对,这些逆贼不除,人神共愤!”

    “传我旨意,张彧与项鸿坤是败类,颠倒是非,永不宽恕,谁能擒杀他们,我必赐爵!”

    崇祯真的是火了。

    他现在只想要张彧和项鸿坤他们死!

    只有他们死了,才能发泄他的怒气。

    那些将领听到崇祯的话,眼睛都亮了起来,就像饿了一样看到了美食。

    张彧和项鸿坤看似是造反,来势汹汹。

    这群商人算什么?完全是一帮凑合的商贾!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功劳吗?

    “陛下,请允许臣请求,给臣一万兵马,三个月内平定江苏与浙江叛乱,臣自愿领罪!”

    “请陛下将此事交给臣,臣愿意!”

    “……”

    一些武官纷纷站出来自荐。

    许多文官也跃跃欲试,他们都很羡慕,只要平定江苏与浙江的叛乱,就能获得封爵,谁不想去呢!

    然而,在武官纷纷请命之时,朱慈烺叹了口气,“父皇,请让儿臣去处理此事。”

    “儿臣愿意!” “太子?”

    满朝文武都震惊了。

    他们知道朱慈烺在政治上的能力,但军事打仗可不是而已。

    更重要的是,朱慈烺是储君!

    怎么能让储君冒这样的风险?

    “陛下,臣认为不妥,太子是储君,我大明朝廷兵多将广,岂能让太子冒这样的危险?”

    “这不是让全国以为我们大明无人可用吗?”

    成基首先站出来反对。

    “陛下,太子还年幼,征战是很危险的,万一太子发生不堪设想的事情,后果不堪设想!”

    “殿下,战争不是游戏,也不是在朝堂上做决策,君子不会让自己置身险境,请殿下三思!”

    “陛下,殿下,我认为大明朝廷并未到让储君上阵的时候,国家储君若参战则必胜,但太子年幼,若有不测,将会损害太子声誉!”

    “……”

    钱象坤等人也纷纷反对。

    崇祯当然不愿意。

    其他事情可以听朱慈烺的,但这个不校

    大明的未来掌握在朱慈烺手上,他是未来!

    就算是他亲自出征,也轮不到朱慈烺上阵。

    “太子,你再考虑一下?”

    崇祯劝:“战争不是纸上谈兵。”

    朱慈烺早就预料到崇祯和文武会反对,他深吸一口气,“父皇,还记得儿臣当年对您过的吗?”

    崇祯愣了一下,然后回想起朱慈烺时候过的话。

    若大明境内有危机,北方的敌人可能会南下!

    而之前,他已经下令不论大明境内发生什么事情,边关将士都不得回朝勤王!实际上,在京城里同样存在危险。

    前些时日,崇祯得知朱慈烺派王承恩,要梳理内宫。

    王承恩报告崇祯,内部有不少商人安插的眼线和奸细。

    甚至,红丸案和先帝落水案,都与商贾家族有关。

    或许,朱慈烺离开皇宫,离开京师,或许更好。

    若有内部变故,朱慈烺在外。

    若朱慈烺遭遇意外,他则守护京师!

    朝廷不至于分崩离析。

    “难怪那时烺儿了这么多,原来他早有准备!”

    崇祯感慨万分。

    自从他偷听朱慈烺的心声以来,朱慈烺从未令他失望。

    既然朱慈烺有预见,必然有准备。

    想到这,崇祯目光坚定,“既然太子这么决定,就这样定了!”

    “平定江苏与浙江的叛乱,朕命太子朱慈烺代替朕出征,为三军总指挥!”

    “赐予尚方宝剑,赏赐金牌,见到太子等同见到朕,统领全国军队,太子所到之处,若有调遣,不得违背,违者立斩!”

    此言一出,朝中文武震惊!

    “陛下,太子如此年幼,岂可参战,请陛下再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