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 灾难频发

    第二日一早,朱翊钧美滋滋的喝着‘养生’茶,听着下面栗钢的回复。

    “陛下,臣昨日观察了一下,咱们柴油机上面的油箱装满油为四十斤,运转了大概两个半时辰。”

    朱翊钧估算了一下,四十斤柴油大概四十七升,烧了五个时,油耗大概五升一时。

    至于马力朱翊钧这可真拿不准,他们制作的这台柴油机有些大,还需要测试一下才校

    朱翊钧跟栗钢道:“这东西可是宝贝,你们多研究,多生产一些,另外朕给你的书上面有拖拉机的图样。

    你们尝试着造一辆出来,制造的标准就是能够让一个什的人可以舒服的坐上去。

    当然你们能够造大一点更好,最好做一个班,这个你去自己去研究!

    柴油机虽然好但是只有一个缸体力量太,你们要尝试着缩体积或者多增加几个缸体。

    蒸汽机的研究也不能停止,那东西以后可是要安装到军舰上面的,你们看一下军舰图纸,和造船的匠人们研究一下造多大合适......

    朱翊钧正在和栗钢交代着事情,国务院的一群大佬全部上来求见,朱翊钧看他们的面色就知道,出大事了。

    “你先回去,此次你和赵士祯功不可没,每人赏百万银!底下的工匠每人赏一万铜,麻兴明赏一万银!

    你回去和他们这个好消息吧,奖金不日就会下发,你们拿着存折去银号领取。”

    “诺,臣叩谢陛下隆恩!”

    栗钢跪拜之后就离开了,出门前看见那么多大佬面色凝重,点零头就匆匆离去。

    栗钢虽然只是个五品官,可是人家深受皇帝喜欢,这些大人们也都点头回礼。

    栗钢走后,国务院的一大群人进来了,高拱出列悲切的道“陛下,淮河大水!死伤无数!

    另外河南和陕西的干旱还在持续,臣担心大旱之后的大涝还有蝗灾,请陛下拿个主意。”

    高拱话还没完,朱翊钧就突然感觉脚下的地板在晃动。

    冯保,陈矩立马发现不对劲,飞身冲上御台扶着软塌上的朱翊钧,军机阁几位大将更是一人一手,提着软塌就开始往楼下跑。

    震动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快就结束了。

    这几个猛汉抬着朱翊钧和几百斤的软塌从八楼冲下,愣是只用了两分钟。

    朱翊钧面沉如水,心中有些拿捏不住,原来明朝二百七十九年的国运就发生了一百六十五次地震。

    这还是有记载的造成破坏的,没有记载的地震更多,而这些地震大部分就聚集在万历、崇祯年间。

    “陛下是否无恙!”

    气喘吁吁的内阁老头们对着朱翊钧问道。

    朱翊钧摆摆手:“大伴,你亲自前去慈宁宫慈庆宫查看是否出现问题,并向两位太后报平安。”

    “诺!”

    而后看向其他人“召集群臣、藩王、勋贵奉殿议事!”

    “诺!”

    朱翊钧走下软榻朝着奉殿的金龙宝座走去,心中开始暗暗思量该怎么办,如今朝廷构架重建之后官员就是处于一个刚刚好的状态。

    眼下的灾害以及以后会发生的灾害都需要有人处理,他必须搞出一个灾害处理部门。

    首先他想到是海瑞,不过随即摇了摇头,海瑞虽然是四朝元老,可是年纪太大了,根本受不了奔波。

    随后他想到了被他派出去整饬全国土改的李庭机,在此摇了摇头,此人刚正有余灵活不足。

    赈灾还得看和珅的,无论贪也好,腐也罢,人家确确实实把灾民的命给保住了。

    必要时候的一些龌龊手段也是必须的,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很多灾后的瘟疫村,重伤员都会被无情焚烧。

    或许百姓看来这是伤害理大逆不道,可是在官员看来,危机时刻断尾求存才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以上的这些事,他选择的两位清官都不会干。

    他坐在龙椅上想了半愣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很快,所有在京的大臣全部来了,就连平日里在街上溜猫逗狗的藩王也穿着蟒袍肃穆的站在下面。

    不过勋贵来的不多,大部分人都跟随第二军,第三军去边关了。

    整个奉殿一片寂静,朱翊钧没有开口,下面的人也不话。

    就这样过了半个时辰,朱希孝急匆匆的拿着一个飞鸽传书进来。

    “陛下,河北急报”

    朱翊钧摊开一看,是锦衣卫的密信“河北唐山地区地震,府衙倒塌,府尹重伤,城中百姓损伤千余,房屋倒塌较多。”

    “嘭”朱翊钧一把将纸条拍在桌子上,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个跪倒在地“臣等有罪”。

    朱翊钧停着这句屁话只觉得牙疼,高声道“淮河大水,河北地震,河南陕西大旱。

    现在不是你们有没有罪,而是如何处置,谁去处置,钱粮多少,人手多少。

    朕要的是方案人选,不是这种没营养的话。

    朕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从今往后百年内定然会灾频发,全国各个省都不会落下。

    现在你们对于赈灾的办法”

    下面的大臣们纷纷抬起头道“陛下,可循祖制”

    “陛下,臣愿往赈灾”

    “陛下,臣也愿往”

    .......

    不得不,这些大臣还是能干的,不像电视里那些遇到事就缩头缩脑。

    看着下面有些混乱,朱翊钧抬手打断他们“起来话,从后面开始,有什么意见都来听听,赈灾也不急于这一两下。”

    奉殿内,历来都是前排的下,可是能够进来的人,有几个是庸才。

    站在最后面的一个六品主事出列道:“回陛下,臣白靖有禀”

    “臣以为,近几年朝廷在州府存放了大量粮食,朝廷的救灾不急于一时,更多的需要当地官员组织百姓自救。

    皇家商行的粮食也可以借贷的名义外借给府衙或者百姓,无需利息,来年直接归还粮食即可。

    此法可基本保障灾民生存,不至于发生暴乱!”白靖完行了一礼就退回去了。

    后面不断有官员出列提意见,不过大多都是补充明,并没有否定白靖的想法。

    轮到前排大佬的时候,几人相视后徐阶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诸位大臣的言论综合 起来的话就比较完善了,老臣给陛下总结一下。

    粮食问题不大,实在不行还可以从隔壁州府调拨;

    太医院和医学院派遣医学生下去灾区救治病人;

    另外农部的意见无论旱灾涝灾,不强制抢救粮苗,直接重新种植土豆、甘薯、玉米这是非常好的决策。

    至于家园重建,工部建议开放水泥技术,或者在全国建立多家水泥工坊。这样也好直接一步到位,以后朝廷修路、修水库、河道免不了要用到的。

    至于救灾人手,兵部的意思是调动本地大军,如今军制改革基本结束,各地驻军也都全部脱产在各个府县剿匪训练,可以一用。

    最后还需要派出三品以上大员作为主导,而后礼部派出人手印刷宣传单,主要讲解朝堂救灾政策安抚人心由当地主官带领官员下发。

    综上所述,所需人员为三品大员一位,粮食局官员一位,医疗局官员一位大夫若干。

    宣传局官员一位,审计局官员一位,监察局官员一位,建筑局大匠若干以及本地驻军兵符。

    若是可以,老臣希望陛下让大学城的学子们出去看看,实地考察民情才能更好的创造为民有利的东西。”

    朱翊钧眼帘一掀:“好!诸位藩王和勋贵回去后派遣家中子嗣前往工部学习水泥烧制,今年年底前朕希望你们能够将水泥作坊开遍大明。

    哪里有皇家商行,哪里就有水泥作坊。

    水泥的出售朕全权交给你们,朕也不要你们的分成,这东西以后需要的量比较大,只需要提供水泥给朝廷就行,你们觉得如何?”

    “臣等谢陛下隆恩!”藩王们脸上露出些许喜色,并不是这东西能够赚多少钱,其实并不值几个钱。

    主要是他们家的孩子终于有事做了,那些早就报名愿意舍弃世袭官位的子嗣一直没有被分配任务,现在好了,有事做了。

    “从灾区开始修建吧!另外潘季驯那边有几个非常疯狂的想法,你们出去的时候带着他们学院的人。

    若是真的成了,那我大明至少可以保证旱涝保收!此次三地赈灾官员你们商议之后报给我。

    军机阁留下,其他人先去忙吧!”

    “诺!”

    朝臣散去之后,朱翊钧揉了揉眉心道:“潘季驯提议利用大量炸药开山修水库、修新河道,水塘,你们给朕可行性有多高!

    另外他想趁着如今黄河水位下降,疏散开封的人口,直接炸开开封大堤,让黄河重新流出一条通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