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0章 大明新气象4

    整个朝会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中午大家都在食堂吃了一顿自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像以前那种动辄全国动员的自然灾害如今在朝廷上变成了几句话带过的事。

    花间今年暴雪淹没县城,若不是城中的府兵足够谨慎,搞不好全城都得被冻死!

    大中午的整个县城没有任何人烧火做饭,他急忙回去禀告,府兵出动去一家家的帮人家砸地窖口,全特么被冻住了!

    在即将下朝的时候朝廷之中讨论的是学子的费用问题!礼部的意见是免除学费,学生自己带着米面粮油自己到厨房做饭!

    而户部则是觉得至少需要收一部分束修,而十岁以下孩则是全免,所有夫子都由当地府衙负担。

    监察部觉得十五岁以下的统一学业不收,十五岁以上的专业学业学子可以自己打工支付束修!

    儒家那些学子这会站在后面,一个个人高马大全身都是肌肉的样子,他们纷纷开口“束修是古礼,礼不可废,必须要收!而且那些课本也价值不菲,多少还是收一些!”

    这些事情真的是一团乱麻,朱翊钧头都听晕了,最后张居正站出来打的圆场“陛下,其实各地也不是支付不起学子的那点束修和课本费用,主要是担心免费的东西百姓们不珍惜!”

    朱翊钧一愣示意他接着。

    张居正继续道“自古束修都是限制孩子入学的最大门槛,前面几年大家都难,缴纳束修的家庭每年就要多卖几百斤粮食。

    而一个家庭其实孩子挺多的,一个上一个不上的合适吗?至于能不能学成就看他们自己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些孩子只是做不了考卷又不是做错了人,没必要那么苛刻!”

    此话一出,满堂都陷入了寂静!张居正自顾道“但是,正所谓久负盛恩反成仇。

    朝廷给予的恩惠总不是无尽的,大部分人或许会感恩,但是谁敢保证所有人都这样。

    而且入学之后难道真的就能学到知识了吗?下的学子能成才者并不多,更多的人只需要知礼明耻足矣。

    陛下是否考虑过未来大明出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学子,到时候又是否继续免费!”

    “张首辅的意思是收还是要收,但是需要甄别?”朱翊钧觉得自己有些理解了!

    “没错,咱们如今的大明官学虽然没有明确的分级,但是其实已经分好了!

    初级就是六岁到十岁的孩子学习拼音、数字、加减乘除、现代文阅读!

    这一部分的学子是最多的,这些人臣建议不收束修!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明的识字率!

    第二部分是十岁到十五岁的中级教育,这一部分人就是要考功名的,学习的就是陛下您规划出来的那些教材。

    八股、算数、历史、古文、诸子,这一部分学精了是为童生。

    第三部分十六岁以上的,就是精研各种书籍,所学也逐步加深,学子可以一直从县学升到府学,再按照功名从府学升到省学甚至国子监,最终的目标就是大明的各家大学。

    臣的建议是,初级的县学不收任何束修,所有夫子可以由官府奉养,基础课本由印刷局提供!

    后面的学习就需要交付束修并且自己做饭洗衣,至于束修的费用臣以为要不就直接定死,县学夫子以从九品官的俸禄发放。

    府学为九品以此类推,至于津贴则是教不动书之后,官府给一点养老钱即可!

    府学每个学子每年的束修为1000元!省学每个学子为2000元,国子监和大学的学子必须强制半工半学。

    咱大明高等学府出来的学子不能是个只会打嘴炮的废物!即便未来没有进入工厂或者朝堂,出去之后也能自行养活自己。”

    张居正的话想来是禁得住质问的,堂下虽然还有几个医家的人反对,但是都被他给反驳了。

    “首辅大人,医者讲究严谨,我们医家的学子未曾出师是不允许行医的,在半工这一方面我们比较吃亏啊!”

    张居正横眉道“山上采药也不至于饿死,自古医师哪有不采药的,大明如今给医师提供了安稳的环境,不限量的优质药材。

    这些都是百姓们一棵棵采集回来的,最少也是自己种植出来的,若是以后遇到灾害药材紧缺,他们要如何治病救人!

    医师在大明的待遇是最好的,哪怕是最低级的县医每月的津贴都要远远超出县府尹,既然拿着这么高的待遇就要做好自己医者的事。

    李国士年过70,如今还在带着学生在各地寻找最好的道地药材,你们有什么资格躲在学院里享受别饶成果!”

    朱翊钧静静的听着张居正教训人,他的没错,如今大明的执证医师非常少。

    每每人都要看大量的病人,虽然都是按照治愈率来评等级的,他们开药都非常谨慎。

    甚至是内卷,比一比谁开的药最少疗效最好,很多病人其实都被当作了实验对象。

    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一般都能治好!

    特别是青霉素和链霉素,水杨酸硝酸甘油这些特效药,开药的分量一个比一个,只要能够生效治愈的慢一点就慢一点!

    但是即便如此,这么大的百姓基数每看病的也都不少,厉害一些的高级医师一能够治疗三四十人,每月津贴都在2000以上,非常的赚钱。

    很多人看电视可能会以为医馆很多,看病很容易之类的,但是实际上以前大明九成的百姓除非是受不了了,否则基本上一辈子都不会去医馆,病拖一拖大病忍一忍!

    如今医药价格下降,看病问诊也只需要最多一百块的开方费,这算是非常的便宜了。

    当然药方也是看人下材,像是达官贵人看病,他们的药方会根据要求添加很多名贵的药材还有各种进补的方子搭配。

    最终这场朝会快结束了,朱翊钧象征性的问了问“可还有什么事需要一起商议的!”

    这不问还好,这一问又来了!

    文学院孔尚贤站出来,稍稍往前走了一段,主要是他年纪大了,怕的话皇帝听不清。

    “陛下,如今全国各地官话的推广有成效,但是在此期间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比如一些字,咱官话里面是这个音,但是民间更习惯另外一个音,对于这些事臣请求将这些读音加入大明字典之郑

    另外就是地方语言是否保留的问题,少数民族那边倒是还好,但是一些方言其实还是很有文化价值的,若是每人传承也可惜了!

    臣希望给这些方言也弄一个字典!”孔尚乾这个想法有些超前,朱翊钧听着眼前一亮。

    “可以,这事各地的地方官配合文学院进行处理,一应花销由教育局出。”

    “多谢陛下!”孔尚乾乐呵呵的就要回去,朱翊钧叫住他“孔夫子,再等等!

    你们文学院此次就一起将少数民族字典和音典也做出来吧!这件事现在不做,后面的人可能没你做的那么好!”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