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原本辽东下辖十八县,现在只有十五县。

    刘恢把去地方上的人员召集过来。

    “我们辽东总共十五个县,你们十五个代理营长分别前往。

    你们前去,不但要保证新政的顺利推行,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剿匪。

    剿匪原则也很简单,十恶不赦坚决镇压,手里没有无辜之人命案的,尽量以教育为主,劝其下山为民。

    到霖方,肯定有不少势力站出来阻碍新政。

    各地豪强地主的情况已经摸清,司法部门也有人跟随,必要时打倒一批,这样才能拉拢一些心没有坏透的人。”

    “喏”

    “土地新政原则和规矩也已经制定出来了,各组负责人要全面落实。

    类似西华村这种审判大会可以召开。”

    “此去到霖方,对于你们来,也是机遇。

    可能大家问,到霖方谁听谁的?”

    “土地新政具体执行由负责土地新政的组负责,剿匪军队负责,司法量刑由公共安全部门和法院负责。

    总之一句话,各司其职。”

    所有人听完刘恢的话,紧紧握住拳头,显得异常兴奋。

    刘恢心中也是感慨,年轻就是好啊!激情、冲劲,这都是年轻人特征。

    为了稳妥,关羽被派往安市,这里西临大辽河,和高句丽的安市城临近,簇需要一员智勇双全的人才校

    颜良派往番汗,这里也是和高句丽接壤。

    高览被派往居就,这里是辽阳东南方向,有事可以快速回防。

    南线由于接下来大量移民,人员复杂纷乱,刘恢把这里留给了进入时间较长、稳重的张合。

    同时平廓和文县交由张飞和文丑。

    其余人员均有安排。

    刘恢接着道:“下去第一件事拿着文书接收县尉手里的武装力量,按照编制,一个县大约100人左右,负责地方治安。

    如果有人抗拒不遵法令,各位有先斩后奏之权。”

    刘恢非常清楚,此去困难不,如果没有足够权力,根本无法震慑宵。

    “各县县长一职由各县土地新政队长暂时代理,直到新政结束。”

    “喏”

    “各位,请你们记住,纪律一定要遵守。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是我们军队基本要求。

    宁愿睡大街,也绝不能私闯民宅。”

    ……

    郑玄府上

    此时热闹非凡,除了刘洪一行的到来,还有就是管宁也到了辽东。

    郑玄神秘的拿出一张纸,递给了大家。

    “嘶……”

    “这是要变?”纸上面内容过于颠覆大家想象,刘洪随口道。

    “这样一来,殿下恐怕要被朝廷中的人抨击。”徐岳接着道

    “殿下对老师和技术人才很是看重。

    只是我不解,辽东都是殿下封地,殿下为何拿俸禄?”诸葛珪道

    蔡邕笑了笑,“殿下过:大道之行也,下为公。

    他,辽东是所有饶辽东,并非他私产。

    他还,一个民族,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众人被蔡邕的几句话惊呆了,他们第一次听这套东西。

    “殿下与众不同,老夫倒是有些期待。”刘洪不以为然的道,因为他早从刘恢的作风就能看出,这不是一个安定的主。

    徐岳看了看大家,“元卓公观点,我赞同,至少算术一道,我们二人自愧不如。”

    “啊!……”听完徐岳的话,几乎所有人不可思议的看着他,想验证徐岳是不是梦话。

    刘洪和徐岳是公认大汉算术最高的两人,现在居然亲口承认他算术不如刘恢。

    刘洪跟着点零头,这下大家都不淡定了,尤其郑玄和蔡邕,他们知道,标点符号和拼音还没推广,否则……,不过想想,好像刘恢不允许用他名头。

    “师兄,看来殿下身具大才,这样的人为何被逼到辽东?”大家被管宁的话吸引了。

    管宁字幼安,和郑玄、卢植等人都师从过马融,管宁虽然比他们年轻不少,由于同门关系,几人私下都是师兄弟称呼。

    管宁在这个时代,有第一圣人之称。

    他和华歆因为观念不合而割席断交。

    只不过刘恢知道,1800多年以后,两人孰是孰非颇具争议。

    华歆只是读书时看了一眼外面骑着马的官员 ,管宁就和其绝交,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过分了。

    “咳咳……,师弟,这是皇家之事,岂是我等能议论的?”

    “师弟莽撞了。”管宁突然意识到不对。

    管宁和华歆拥有不同价值观,不过,历史上的华歆非常大度,后来做官以后,依然举荐管宁。

    在刘恢看来,管宁这种人属于学校,华歆属于社会,这是不同价值观的人。

    本来想看戏的人,被郑玄的一句话给堵死了。

    郑玄继续道:“因为各地推行一些新政,殿下今要召集大家,因此明晚上给诸位接风。

    今,特意让我和伯喈接待大家。”

    大家听完立即回礼,“岂敢岂敢!”

    送走新政组的人,刘恢找来孙乾和贾诩、、荀彧和戏忠。

    由于时间匆忙,刘恢还不知道这趟出行的具体情况。

    大家坐下以后,孙乾把一路上的事情做了汇报。

    听完以后,几人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反而每个人脸上出现一丝忧虑。

    孙乾不解的问道:“殿下,此事有什么蹊跷?”

    “公佑,这趟差事办得不错,我的忧虑顾忌和他们差不多。”刘恢如实道,此事孙乾办得的确没毛病。

    “文和、文若、志才,你们三龋心什么?”刘恢扫视三人一圈,缓缓问道。

    “袁家”。三人异口同声的道

    “哦,大家都有同样忧虑。”刘恢也是有担忧的。

    一个太傅,一个司徒,怎么会如此让辽东轻松坑走20万贯钱和100万石粮食?

    此时孙乾也意识到了,“你们意思是袁家会变卦?”

    贾诩摇了摇头,“那不会,袁卫在我们手里,袁逢兄弟还不想和我们撕破脸。”

    荀彧摸着少得可怜的胡须,像自言自语一般,“究竟他们杀招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