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9章 荀谌荐人才

    荀谌点了点头,“袁公也知道,百姓大会的重要性晚辈不再赘述。

    赵国未来的很多权力都是这里赋予的,从法律角度上,这个机构成立势在必行。”

    袁愧点了点头,他在华夏多年,华夏讲求法治的关键一点,那就是首先要解决权力来源问题。

    “眼下普选恐怕不现实。”

    “正如袁公所说,眼下做不到普选,眼下的百姓大会会员主要是行业精英,以三年为期限,争取三年后正式普选。”荀谌说出了自己的规划。

    “嗯,百姓大会这个院长就显得十分关键,谁来担任合适?”

    “这个职务很重要,说实话,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友若,你就不要给我这个老头子绕弯弯了,不妨直言。”袁愧说道。

    “晚辈考虑过,这个人选首先要清廉,赵国高层符合的目前就尚书令高干一人。

    然而,赵国要改革,政务必须依赖于他。

    有一人比较合适。”

    “谁?”

    “目前居住在华夏的辛毗,辛佐治,曾经是赵国的右仆射。”

    袁愧有些意外,“他啊?”

    “袁公,据晚辈调查,辛佐治在位期间,为官是比较清廉的。

    更重要一点,他和先王袁熙之间有矛盾,更有仇恨,这一点可以说众所周知。

    如果此时启用他,赵国上下对王室改革的决心再无疑虑。

    在他们看来,王室为了改革,可以用一个曾经的仇人,大家还有什么不信的?他们更加会想,辛佐治没有理由和王室勾结在一起?”

    “哈哈哈……,好,老夫有时很羡慕慈明,荀家真是人才辈出。”袁愧并未反对荀谌的想法,反而认为,荀谌做法非常合适,想要赵国臣民相信,就要拿出让大家信任的东西出来。

    “袁公心胸开阔,晚辈佩服!”荀谌并不是拍袁愧马屁,这是有感而发,用自己子孙的仇人来监督改革,这不是一般人有的肚量。

    “友若,实不相瞒,老夫这点和大统领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难怪大统领告诉我,赵国有袁公坐镇,赵国改革就成功了大半。”

    “你不要安慰老夫了,老夫可没这个本事。

    将来赵国百姓富裕了,所有的人都会记住你荀友若的大名。”

    恢都城

    荀彧接到荀谌的请求以后,第一时间请来了辛毗。

    “佐治兄,我们有多少年没见面了?”看到辛毗进来,荀彧站了起来走向辛毗。

    “荀院长…,不对,现在是荀会长。

    你可是大忙人,你还记得我这个多年前的故人?”辛毗打趣道。

    二人简单握了一下手。

    “佐治兄,我们坐下说话。”

    “好!”

    荀彧给辛毗倒了一杯茶,“我听说你准备去洛阳,原本以为你已经走了,没想到,你还在?”

    “子远兄先过去了,我在这里等家人。”辛毗现在逐渐喜欢上了华夏,这里不用担心别人用权力整自己,做好自己就行。

    “这是我今天早上刚收到的电报。”荀彧起身从桌子上拿起电报单直接递给了辛毗。

    辛毗看后眉头紧蹙。

    “文若兄,你这是把我往火坑里面推。”

    “佐治兄,先不要生气。”

    辛毗一脸黑线的说道,“怎么可能不生气?在下的兄长一家就死在那儿。”

    “佐治,友若兄长这个建议我倒是认为可行,对你也有利。”

    “哦?我今天就要听一听你这个华夏战略家的想法。”对于辛毗来说,他内心十分敬重荀彧,这些年,荀彧的大名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你现在在赵国臣民眼中,依然是一个逃犯,你兄长依然是一个罪犯。”

    辛毗听到这儿,一脸怒气。

    荀彧并未理会他,继续说道,“这次前往赵国,不仅仅能给你们洗刷掉身上的污垢,还能让你青史留名。

    你辛佐治跟着赵王袁绍可以说忠心耿耿,也是一段君臣佳话,如今这样,你甘心吗?

    重新回去赵国,你是去监督王室的重要一环,对于你来说,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你们兄弟二人一个比一个精明,友若是想用我来告诉所有的赵国百姓,赵国改革是玩真的。

    谁都可能勾结赵国王室 唯独我这个王室仇人不可能。

    这样一来,接下来改革将是一片坦途。”

    “佐治兄睿智!”荀彧笑着说道,他也知道,这种事情根本瞒不了辛毗。

    “文若,你恐怕是想借此告诫周边国家,华夏想要扶持谁就能扶持谁?”辛毗一脸复杂的看着荀彧。

    “佐治,我怎么想的重要吗?最关键是,佐治你不仅不吃亏,还能在赵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荀彧依旧一脸轻松。

    辛毗想了想,“你赢了,我答应你。”

    没有人能逃脱名利二字,辛毗也不例外。

    辛毗接着说道,“我有一个要求。”

    荀彧说道,“放心,你的安全有保障的,否则,我们也不会同意你回去。

    你经常看报纸,应该知道,赵国的军队已经全面被我们节制。”

    “子远能回去吗?”

    “他回不回去主要取决于他个人。”荀彧从内心不希望许攸回去,许攸这个人过于贪财,不利于改革,如果翻出旧账,恐怕许攸就遇到大麻烦了。

    “子远应该不会回去,因为他会担心友若的刀砍向他。”辛毗打趣道。

    “哈哈哈……”

    “你们看报纸没有?辛毗居然担任赵国百姓大会的临时院长?”陈纪看着报纸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这是一招妙棋!”卢植看完以后称赞道。

    “的确是妙棋,这样一来,赵国百姓大会的信任度很快就能建立起来。”郑玄对此也深表赞同。

    “慈明,你们荀家的后辈都是了不得啊!”蔡邕看完报纸,也不得不感叹荀家人才储备。

    荀爽谦虚的说道,“不是因为华夏宽松的环境,他们也没法施展才华不是?”

    “慈明,你也不要谦虚,你的确有几个优秀后辈。

    不过,今天我会向次阳竖起大拇指。”阎忠说道。

    “是啊,赵国改革还真的多亏了他。”刘虞赞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