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血统和历史

    王大卫决定主动出击,掌握节奏。

    “我先件事吧!我这趟去河州还想顺带办另一件事。董娘子那些江湖人中有个领头的,复姓慕容。你们都听了吧?”

    王厚:“听过。怎么了?”

    王大卫:“我认为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东晋时期,衣冠南渡,北方成了各路英雄的斗兽场,犹如养蛊的鼎炉。其中鲜卑慕容氏表现尤为突出,先后建立了五个燕国,分别是: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那个姓慕容的江湖人很可能是这几个燕国的皇室后裔。”

    曹七:“北燕不能算慕容家的吧!”

    王大卫:“但北燕是借着慕容家的声望建的国,而且连国号都没改。”

    王厚:“那又如何?大卫,你不会觉得他还想复国吧?那怎么可能?这都多少年了?凭啥?就凭他姓慕容?切,谁家祖上还没阔过?是吧?”

    三人彼此对视。

    屋内的三人分成两姓,这两姓都出过皇帝。巧合的是,虽然两位帝王相隔了两百年,彼此没有任何交集,但在后世总是被一起提及、联袂出镜,妥妥的一对儿绝世好cp。

    只不过他们总是以反派形象示人,所以三人默契地没有继续深入讨论这个话题。

    王大卫:“你得很有道理。不过,这是汉饶道理,只对汉人管用。在汉人以外的地方,血统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就比如——青唐。

    唃厮啰是怎么起家的?他时候只是一个放羊娃,手底下别人了,连那几只羊都可能是财主家的。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一条——血统。

    他是吐蕃赞普的后裔。那时候青唐这个地方由两大豪族把控。其中一个叫李立遵的,可能是一不心看到了《三国志》,觉得曹孟德迎献帝于许都,挟子以令诸侯是个好办法,于是照猫画虎,把唃厮啰迎过来,立为傀儡。

    然而,南橘北枳,在咱们中原能做的到了青唐却未必好使。

    曹孟德把刘协死死压制了一辈子,李立遵却压不住唃厮啰。最终,唃厮啰成了青唐雄主,而李家只能匍匐在地。

    这足以明:血统,在青唐这个地方还是非常有用的。”

    见王厚和曹七连连点头,王大卫继续胡言乱语:“到这儿,我倒有个疑问:挟子以令诸侯真的是个好计谋吗?我看一点儿都不靠谱。

    刘协刘子对曹老板的事业有帮助吗?曹老板的地盘中有哪块儿是靠‘令诸侯’得来的呢?还不是全靠曹家军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吗?

    这也罢了,刘公子吃着曹老板的,喝着曹老板的,还一直不消停,今弄个血书,明安排太医下个毒。我要是曹老板肯定特别后悔弄这个破事儿,简直花钱买罪受,太闹心了。

    所以,挟子以令诸侯根本就不成立。这事儿就相当于把鸡蛋立在桌子上,理论上确实有一个平衡点,但是随便来个风吹草动立马就倒了。

    倘若真有一位大神能把这么高难度的事情办好,我看他也根本不用挟什么子,自己直接令诸侯就行了。”

    王厚继续点头:“你得对。不过,你能不能别跑题?咱们继续血统这事儿。慕容氏出自鲜卑,就算青唐的吐蕃人信这个,那也不至于对一个鲜卑人顶礼膜拜吧!”

    王大卫:“猴子,你这历史可不怎么样啊!体育老师教的?我劝你好好补一补,否则考进士可够呛。慕容氏除了建立过五个燕国,他们还建立过第六个政权。曹七,你知道吗?”

    曹七略加思索:“你是吐谷浑?”

    王大卫:“对,就是吐谷浑。还是曹七的历史学得好。

    慕容氏有两大特点:一,人才辈出,还都是能做主角的那种;二,喜欢内讧。

    在他们南下逐鹿中原之前就内讧过一次。后来建立五个燕国的只是这次内讧中胜利的一支,而失败的那支则一路西迁,其首领就叫慕容吐谷浑。

    迁徙总是很艰难的。走到哪儿都有主儿,打得过才能留下,打不过就只能继续走。这支队伍的运气还算不错,而他们最终找到的落脚点就是......现在的河州。

    之后又经过几代饶努力,立了国。国名就用老祖宗的名字——吐谷浑。其控制的区域正好就是现在的青唐。

    吐谷浑在东晋、南北朝期间很低调,没什么突出的表现,所以比较容易让人忘记她的存在。当然了,可能他们也想过高调,只是没打过,所以高不起来。

    但是吐谷浑的国祚超级长。

    五个燕国都灭了,她还在;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她还在;西魏变成北周,东魏变成北齐,她还在;北周灭了北齐,又变成隋朝,一统下,她还在;隋朝亡了,换成李唐,她还在;

    一直到吐蕃崛起,这次终于没挺住,亡了。

    亡了之后事情却还没完。唐朝有位名将,叫薛仁贵,打了一辈子胜仗,就败了这一次,在大非川,让猪队友郭待封给坑惨了。

    唐朝那次出兵用的理由就是帮助吐谷浑复国。要是那一仗大唐打赢了,吐谷浑没准儿能一直苟到现在。

    所以,现在有一个慕容氏的后裔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到河州去,这事儿还简单吗?咱们是不是得派个人过去看看?”

    王厚和曹七都沉默不语,看得王大卫有些心急:猴子,你赶紧动笔啊!

    过了一阵,王厚道:“嗯!我记下了。大卫,我再问你个事儿,咱们这次出兵用个什么理由比较好?”

    王大卫:“嗯?这事儿......听王叔的啊!”

    王厚:“我就是想听听你的建议。”

    王大卫:“我的?先好,我只是建议啊!

    要是我来弄的话,我就随便找两个人,要可靠,但是要生面孔。

    让他们冒充河州难民,跑到秦州衙门前哭诉,把夏桀、商纣干过的事儿都安在木征身上,就河州老百姓已经被木征残害得民不聊生。

    求上国兵拨乱反正,还河州一个朗朗乾坤。

    这个时候王叔恰好在衙门。一听这个,直接脱了官服,留下官印,假装热血上头,要单枪匹马替河州百姓讨回公道。

    秦州城里肯定也有一些要参与这次出征的人吧!最起码舜臣和昇哥肯定要来。让他们那统一行动,都恰好听到这个消息。于是,一起出发。

    之后就是伏羌城这里,一直到渭源。等出了大宋国境,进入青唐,找个地方开个誓师大会,大家推举王叔做统帅。齐活。

    总之,咱们这次行动每个人都是以个人名义志愿出征的,跟大宋朝廷没关系。所以,这支军队可以姜—志愿军。”

    王厚:“这......太假了吧!将来写到史书上,能有人信?”

    王大卫:“嗨!其实无所谓的。我们川越国有句话,叫: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关键是你要先成为胜利者,只要王叔领着大家打赢这一仗,一切全都好。甚至这段都可以等打赢了之后再编都校”

    王厚:“啊?大卫,你这历史......就这?齐太史简,晋董狐笔啊!”

    王大卫:“那是以前。现在修史都归朝廷了吧!我问你,写史书的官叫什么?为什么叫编撰官或者编修官?那么多汉字不用,为什么偏偏用胡编的‘编’、杜撰的‘撰’和修改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