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3章 既然是楚王,就应该在乌江落幕!

    “公子,黑冰台传来消息。”

    赵央眼中满是激动:“上将军王翦攻破平舆,项燕率军八万精锐逃亡。”

    “上将军在平舆休整之后,率军南下衡山。”

    “与此同时,上将军蒙恬攻破上郢,楚王负刍带领楚国文武奔亡,目标东海........”

    闻言,扶摇眼中一亮,然后朝着王离,道:“少将军,将地图拿过来。”

    “诺。”

    王离将地图拿过来,扶摇看了许久:“东海,只怕是楚王走不到东海了。”

    “通过黑冰台,替我向上将军道谢。”

    “诺。”

    赵央不懂扶摇话中的意思,但他依旧点零头。

    因为他清楚,只要是扶摇懂得就校

    望着赵央离去,王离抬头,道:“公子,既然楚王负刍走不到东海,我们要去何处?”

    “乌江!”

    扶摇眼中浮现一抹特别的神色,手指落在乌江之上:“既然是楚王,就该是在乌江落幕!”

    “秣陵太好,楚王负刍没有资格埋葬在这样的帝王之穴!”

    他自然是清楚,王翦的意图便是将楚王负刍逼向秣陵让他收割。

    但是,扶摇想要乌江送楚王一程。

    虽然负刍没有项羽那般惊艳,楚王也没有西楚霸王那样的威势。

    但,终究是带了一个楚。

    闻言,王离微微点头。

    而一旁的章邯则皱着眉头,很是诧异的看着扶摇:“公子,乌江的位置远远不及秣陵,若是选择在秣陵,我们完全可以兵不血龋”

    听到章邯的话,扶摇笑了笑。

    他对于章邯的眼光很是满意,但是对于章邯的论断,则不以为然。

    沉吟了片刻,朝着章邯,道:“兵不血刃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

    “楚王负刍就算是走投无路,身边也会带着高手的。”

    “楚国在南方繁衍生息了数百年,底蕴深厚,还在大秦之上。”

    扶摇对于楚国从未觑过。

    他可是记得清楚,有一个老人曾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而后世,便有一个年轻人实现了。

    那个老人叫楚南公。

    那个年轻人叫项羽。

    “大军出发,我们需要提前赶往乌江,更需要隐藏踪迹。”

    扶摇眼中满是肃然,朝着章邯,道:“项燕在上将军眼中是丧家之犬,但是在我等眼中,依旧是庞然大物。”

    “我们不能被项燕盯上。”

    “嗯。”

    这一刻,章邯也是慎重的点零头。

    毕竟项燕的弱只是相对于王翦,而不是他们。

    “既然如此,我军当昼伏夜出,这里毕竟是楚地,三万大军声势浩大,很容易被察觉。”章邯朝着扶摇建议。

    闻言,扶摇摇头:“大军化整为零,秘密渗透,以最快,最隐秘的方式,赶往乌江!”

    “三万大军目标太大,一旦被项燕察觉,只怕会全军覆没。”

    这一刻,就算是扶摇心下也是没底儿。

    绝对的实力压制。

    项燕手握八万精锐,而且,其那就象境的兵家,一念勾连大军煞气,至少能也是半步陆地。

    他就算是以上古军阵之势,勾连煞气,也不过是将他提升至指玄。

    而且三万大军,以他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全部勾连。

    此时此刻,扶摇只能将一万大秦锐士的力量发挥至极限。

    人数多,对于他未必是好事儿。

    “好。”

    见到扶摇主意已定,章邯也是点零头。

    他自然是清楚,人数多了反而容易暴露,更何况这里是楚地。

    “既然如此,那边以百人将为基础,各自化整为零。”

    这一刻,扶摇断然做出了决定,他朝着章邯与王离,道:“大军在乌江边上集结,狩猎楚王负刍。”

    “好。”

    一声令下,大军迅速化整为零,朝着乌江边推进。

    扶摇朝着姜辛点零头:“三千人,还是目标有些大了。”

    “但是,这也是我能够发挥力量最强的时候。”

    “让黑冰台清场!”

    “诺。”

    扶摇有恃无恐。

    他清楚,当初的老人依旧在暗中跟随。

    这样一来,有一尊高手随行,可以最大程度上示警 。

    .........

    “王上,平舆城破,上将军战败了。”

    任倪脸色难看,朝着楚王负刍,道。

    这一刻,他已经顾不上了朝争。

    大楚已经濒临灭亡,他们在如何争斗,只会白白便宜了秦人。

    “根据可靠消息,王翦亲率大军追杀上将军,与上将军巅峰一战,上将军不敌,率领八万精锐仓惶而逃。”

    “与此同时,蒙恬攻破上郢,已经陈兵曲阳,钟离一线,我们北上的路,被蒙恬堵死了。”

    这一刻,众人都沉默了。

    他们从上郢而出,现在只不过刚刚抵达东城而已。

    但是,他们前路被断,后路被阻。

    “诸位爱卿以为,寡缺前往何处?”楚王负刍声音清冷:“同样的,我大楚当何去何从?”

    “王上,既然东海不可去,那边前往会稽。”

    这一刻,项氏的族长站出来:“会稽之上,有曾经威王埋金之地,秣陵嫩王之穴,有王气滋生。”

    “我大楚可以定都秣陵。”

    “然后将秣陵改回原来的名字金陵。”

    闻言,楚王负刍也是心中一动,他可是清楚,关于楚王埋金葬王气一事,并非是空穴来风。

    而是记录在楚国宫廷典籍之上。

    如今秣陵仿佛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这件事不能他一个人决定。

    一念至此,楚王负刍朝着群臣以及宗室高手,道:“诸位爱卿,对于项卿此话觉得如何?”

    此话一出,群臣便清楚,楚王负刍心动了。

    而且秣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秣陵之地,有大江作为险,易守难攻。

    最适合当下的大楚休养生息。

    “王上,项族长所言甚是,秣陵确实是一个好去处。”

    这一刻,任倪也是点零头,道:“我们北上的路被断,又回不去上郢,放眼大楚诸地,也只有秣陵最适合作为大楚新都了。”

    听到任倪的话,负刍转头看向了土黄色衣衫的中年,眼中掠过一抹狰狞:“王叔以为如何?”

    这一刻,中年人笑着点头:

    “秣陵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