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3章 制度建立

    华歆等人正在替陆凡准备称帝的前奏。而陆凡在书房接见一位牛人,此人便是陈群,历史上“九品中正制”,《魏律》创始人。陈群出身世家,大鸿胪陈纪之子。中国历史上官员品级,就是从他这里开始。可谓历史的开拓者,影响后世几千年。

    现在的陈群还只有30多岁,可谓年富力强。

    房间只有两人,:“长文,请坐,孤找你来,是想跟你干一件大事,而这件事只有你才能干得好。”

    “丞相,不知有何吩咐。”

    陆凡道:“长文,自秦朝以来,一直到现在,一直沿用三公九卿制,但这个制度,也有很多弊端,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越俎代庖的多矣。”

    “孤想创立一个新的制度,简单就是内阁六部,九品十八级。”

    陈群道:“丞相,可否的具体点。”

    陆凡道:“首先,咱们这九品十八级,咱们现在的官员的官职都靠的是秩比多少石而定,如两千石,一千石等等,这样很不好,如郡守两千石,刺史也两千石,九卿也两千石。”

    “而如果按照品级来划分,就更为清楚了,比如我这丞相,正一品,九卿正二品,或者从二品,刺史正三品,郡守正四品。县令,六品,七品都可以。每一品,设正跟从,按照相应官位职务来划分品级,分为九品十八级。这样更加清晰明了,而官员的俸禄跟着自己的品级来发放,比如正三品,每月俸禄一百钱,四品八十钱,以此类推。当然了,这个具体发放多少俸禄,还要大家一起商议,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总之,品级越高,俸禄就越高。”

    陈群点头:“群明白丞相的意思,依品级来给官员分官职大,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比现在这个以秩俸方便多了,更为清晰明了。只是这如何划分,还需要经过仔细考量。”

    陆凡道:“这是九品制,另外就是内阁六部制。”

    “孤准备废除三公,设内阁,内阁外设六部。这六部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六部,与现在九卿也着不多,如吏部管理官员调动升迁,户部管钱税。兵部管军事,但兵部没有军队的调动指挥权,只管训练跟招聘,俸禄的发放等等。而六部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尚书为正一品或者从一品。左右侍郎为二品。侍郎下设各有司机构,对应相应的品级官员。”

    “六部之外,设大理寺、太常寺,御史台、国子监,翰林院、太医院、内务府、都察院等等。”

    陈群道:“丞相,那内阁呢?内阁具体负责什么?”

    陆凡笑道:“内阁协助皇帝管理国家,是皇帝的幕僚团队,商议国家政策,决定国家大事,拟定诏书,交皇帝批阅,白了就是辅助皇帝治理下的机构,有点类似现在的尚书台,内阁成员都是官居一品或者从一品。”

    “但是内阁也没有军队的调动指挥权,军队的指挥权只有皇帝应有,这一点任何人不能改变。”

    陈群点头,:“在下有所明白,只是丞相召在下来何意?”

    陆凡道:“长文,我刚才的这一套制度,只是一个初稿,其中很多细节还要你去琢磨。这件事要形成一个制度,还有很多事要做。孤召你来,就是要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办。”

    “你要尽快的拿出一个可靠的方案来,并且要把细节分好,并且要做到维护皇权,防范大将拥兵自重,形成一种制度。按照六部,九品十八级,与内阁制这个思路,加上科举选士制度,整理一套完整可行的治国方略来。”

    “啊……丞相,这太难了,群实在担不起这个重任。”

    陆凡笑道:“纵观下,此事非你莫属,并且由你出任首任吏部尚书,兼内阁大臣。”

    “啊,丞相,如果按您这个制度方案,那么吏部尚书就是管理下官员的首要职务,属下实在不敢当此重任。再者我的资历也不足以服众。”

    陆凡笑道:“长文,孤知道你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你的才学,孤重用你自有重用你的道理。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凡事有孤支持,你就放心去干吧,需要什么人手,自己去挑,你也可以自己征辟一些人协助,争取尽快的拿出方案过来。”

    陈群想了下,:“丞相,您这套制度与大汉现在的制度完全不同,恕在下直言,您是不是想称帝,以宋代汉,以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

    陆凡道:“孤就不瞒你了,下没有不衰的王朝,辞旧迎新,本就是自然之理,大汉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气数已尽,以宋代汉乃意也。希望长文能把眼光看远一点。下乃下人之下,非一家一姓之下。孤希望长文能设置出一套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制度,能让百姓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长文,我知道你出身士族,对汉室特别有感情,希望你能抛去不必要的负担,抱着对百姓负责的态度,为大宋将来做点实事。也希望你能成为萧何那样的一代贤臣。留下一个千古美名。”

    陈群道:“谢丞相直言相告,丞相请放心,在下并非迂腐之辈。丞相如此信任,我尽力而为吧。”

    “嗯,那就拜托你了!”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