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4章 不明白陆杨这是嫌小,还是在故意试探他

    “皇上为何要去?”

    陆杨提出疑问。

    赵烨听着,却是十分不解,“朕也想要听听你是如何教他们的,顺道,也学一学这异......”

    他看着陆杨面上露出的不赞同,话说到这戛然而止,眉心逐渐皱起,“怎么,难道朕不能学?”

    陆杨摇头,“回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觉得皇上没有必要学这个。”

    赵烨不明白,“朕不懂你这话是何意思。”

    他嘴角紧紧抿着,眉宇间带着股尖锐冷意,仿佛如果陆杨说的理由不能说服他,这冷意便要散发出去一般。

    于喜不用看,也知道皇上这会的心情肯定不妙。

    他抬眼看了下陆杨,心里也是不懂陆杨为何要说这样的话。

    明明,就跟往常一样顺着皇上的话往下说就行了。

    怎么这会却是不顺着了呢?

    于喜看不明白。

    陆杨也看懂了皇上脸上神色所蕴含的意思,但他却是丝毫不慌。

    “皇上,您是我们靖朝的一国之君,您可以学,但没有必要去鸿胪寺学,臣可以教您异国语。”

    陆杨顿了顿,加重语气,“您可以会听会说,但您到时,没有必要与他们说异国语。”

    赵烨眉头皱紧,有点明白陆杨话里的意思,但又不是很明白。

    “为何不用说?”

    于喜也有点听不懂陆杨的话。

    听到皇上这样问,他连忙竖起耳朵,生怕自己听漏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陆杨笑了笑,拱手道:“虽说来者是客,但他们也得拿出诚意来,不光是我们要学,他们也得学我们这边的话。”

    他看向赵烨,语气十分认真,“您是皇上,会听,知道下面人没糊弄自己就行,说也可以说,但在他们面前,您也得摆出个态度来。”

    赵烨听懂了陆杨的话,沉思片刻,道:“这样,你教完鸿胪寺那边,再过来教朕,朕需要会听会说。”

    他顿了顿,看着陆杨的眼神变得深邃黝黑,“朕听你的,也得让他们学会我们这边的话。”

    陆杨听着,嘴角忍不住上扬,“皇上英明!”

    待他们打响知名度,多国派人慕名前来,也得把他们的文化、语言,传播到各国去!

    说起这个,两人便也顺道谈及罗安等人。

    “朕看他们年前估计就要走,码头的事,你们户部尽快弄个折子过来,确定好位置,也得拨款开始弄了。”

    “臣明白,昨日任尚书已经让我们去讨论研究,有了结果,臣便递折子过来。”

    说起正事,陆杨脸上的神色也变得异常认真。

    “依臣看,罗使节他们到时肯定会留些人在这边观察学习,我们也可以派人随船过去学习。”

    他沉思着,又道:“关于异国船只停靠点的规章制度,也得在他们走之前确定下来。”

    赵烨点头,“你们商量好了,拿给朕确定。”

    他顿了顿,脸上出现一丝迟疑,“至于你说的派人前去学习......爱卿觉得派哪些人前去比较好?”

    陆杨没想到皇上问他这个问题,想了想,他道:“皇上,您要不去问问君尚书他们,臣这一时半会,也不知该派哪些人去。”

    要按他想的,肯定是要派年轻的过去。

    至少这漂洋过海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怕是路上就得出事。

    不过这事,还是交给几位尚书去讨论吧,陆杨也不想出这风头,把事都揽了。

    赵烨也是明白陆杨的,他想了想,便也没有再问此事。

    “爱卿下去吧,到时弄完鸿胪寺那边,再来教朕。”

    闻言,陆杨脸上的笑意慢慢垮了下来。

    “皇上,您要不,移驾鸿胪寺?”

    赵烨似笑非笑,“不是爱卿不让朕去的?”

    陆杨轻咳了下,“臣之前也是考虑不周,其实过去也无妨。”

    赵烨摆手,“朕之前既然答应了你,便就不会过去了。”

    陆杨叹气,他刚刚怎么就漏听了皇上的话呢,怎么就给自己又找了个事呢......

    不过他脑子转得也快,“那臣到时,就让曹译语过来教皇上吧。”

    这人还是不错的,陆杨很是看好他。

    赵烨听着,根本不记得他说的那人是谁。

    “你不能教?”

    陆杨一听,神色哀怨。

    “皇上,臣哪有空闲?”

    “教鸿胪寺有空闲,到朕就没有了,行。”

    赵烨摆手,“你走吧。”

    陆杨听着,皇上这语气平静,倒是不像生气的样子。

    他眼睛一转,便道:“皇上若是想臣来,臣也行,就是罗使节那边,可能得让曹译语过去帮忙了。”

    赵烨听着,心中自然懂得轻重。

    “朕明白,你下去吧,到时让那曹译语过来教朕就好。”

    “是。”

    陆杨十分干脆地退了出去。

    曹正彬哪里知道,自己莫名就被贵人给挑中了。

    他听着陆杨的话,只觉眼前天与地都在旋转。

    “陆侍郎,您说真的?”

    此时已是众位官员歇息的时辰,陆杨和沈泽匆匆赶到了鸿胪寺。

    鸿胪寺可是热闹非凡,屋子都是站满了人。

    陆杨这一眼看去,都是人。

    他趁着还未开始,便把曹正彬找了出来谈话。

    主要目的就是让他好好学,认真学,滔天的富贵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曹正彬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入了陆杨的眼,导致他这么帮自己。

    但这个机会,他肯定是要紧紧抓住的。

    屋里人多,但并不吵闹。

    随着陆杨从外面走进来,众人都十分自觉地闭上了嘴巴,安安静静地等着陆杨上课。

    陆杨看了一眼那眼熟的几人。

    哪里想到自己岳父也过来了。

    白临对着陆杨点了点头,又把手上拿着的毛笔举了下,示意陆杨别看了,该讲学了。

    陆杨欲哭无泪,没人跟他说六部尚书都过来啊......

    既然要讲课,陆杨便让人去把上书房那边的黑板搬了过来。

    他也不多说,直接便把古早英语的元音往上写。

    边写边读。

    白临埋头跟着做笔记。

    旁边的薛涛手肘轻轻碰了碰白临,小声道:“白尚书,您这女婿看的什么书呢,怎么这东西都知道?”

    白临看了眼上面黑板上写着的歪歪扭扭,完全看不懂的异国文字,眼睛都没往薛涛身上瞥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

    “你别管,好好学就是,反正给你看,你估计也看不懂。”

    这话说得,薛涛心里十分复杂。

    任志业摸着胡子,压低声音,“这机会可是难得,你看上次他给钦天监那边讲学,现在钦天监都拿那些札记当宝贝。”

    他微微加重语气,“别去想陆侍郎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你能学会,那都是你自己的。”

    白临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哪还不懂任志业的意思,几人连忙点头。

    陆杨这一讲,便是讲了半个月。

    而在这半个月里,罗安等人也没有闲着。

    他们把京城都逛了一遍,甚至,还做了不少笔记。

    陆杨这半个月里,抽了三天的时间陪着罗安他们逛了逛。

    自然清楚他们笔记里记的什么。

    什么药材,珍宝,纸张,墨锭,丝绸棉布等,提前把自己国家要换的东西都给做好了准备。

    这阵子,关于海外贸易的规章制度也快弄出来了。

    其中便有一点,罗安等人若是想换东西,首先得跟官府这边换。

    之后,才能跟私人换。

    另外,军器人口不能进行交换。

    另外还有一些点,比如不能随便靠岸,要在指定的几个靠岸点停船,并且到时他们这边会进行检查,记录相关的货物数量等。

    比如与私人换物前,得先报备等,大家集思广益,很多细节也被慢慢添了上去。

    随着与异国第一次交换货物的日子越来越近,具体的规章制度也出来了。

    罗安等人这阵子也让人去学了靖朝这边的文字和语言,加上陆杨这半个月的努力。

    大家沟通起码比之前要好了很多。

    说慢点,不管是说靖朝这边的话,还是说异国语,双方都能有来有回。

    关于海外贸易的相关规章制度一出来,陆杨便译了一份,让人给罗安他们暂住的驿馆送去。

    罗安看完之后,便与自己的部下讨论了一番。

    最终与陆杨交涉了两天,户部这边才稍微退让一步,稍改了些条例。

    十月下旬,一个大好晴天,就在太和殿里。

    在众位臣子的关注下,靖朝与此次前来的各国使节签订了关于海外贸易的相关协议。

    随着协议一签,定下的三个靠岸点也将拨款下去建造码头。

    这三个靠岸点分别设在扬州府,泉州府和台州府。

    至于后面还会不会增加,那得另说。

    而在户部拨款下去的第三天,靖朝与各国交换货物的日子也到了。

    这天一早,陆杨便坐着马车直接去了交换货物的会馆。

    他到时,罗安等人也到了。

    因为已经签订了协议,罗安见到陆杨,倒是亲切。

    “陆侍郎早。”

    “罗使节早。”

    罗安说的,是靖朝这边的话,显得诚意十足。

    而陆杨回的,也是靖朝这边的话,不卑不亢,十分自然。

    他看了一眼罗安身后的几辆板车,以及其身后两步那捧着一堆册子的使节,若有所思地收回视线。

    “罗使节准备得挺充分。”

    板车上的,自然是此次用以交换货物的样品货。

    而册子上写的,想必就是这些货物的品质数量等信息。

    或者,是之前罗安想好要交换的货物的信息等。

    陆杨也没问,与罗安闲聊起来。

    未到交换货物那会,大家倒也不必针锋相对。

    陆杨之前跟皇上谈过,没必要的东西不要交换,有必要的,能交换多少就交换多少。

    比如地瓜,地果和棒子花生这些,自然是能交换多少就交换多少,多多益善。

    但那些什么珠子宝石类的,有就行了,弄多了也没地方放。

    赵烨起初有些不赞同,毕竟老祖宗们向来都是先换奢侈物,像那些宝石珠子香料等,可经陆杨一说。

    他顿时也觉得多换些吃的比较重要,至于那些奢侈物,用又用不了多少,吃又吃不了的,换了还不如不换呢。

    被陆杨说动后,赵烨干脆直接把这事交给了陆杨负责。

    要换什么,换多少,都由陆杨说了算。

    赵烨朝上把事这么一提,任志业没意见,直接点头同意。

    白临虽觉有些不妥,但因为陆杨是自家女婿,他怎能不挺?

    所以他也没有意见。

    而薛涛,还指望着陆杨到时再给他弄些地瓜地果啥的给他,自然也没有意见。

    君颜没有表示,直接默认赞同。

    而上任不久的吏部尚书,和与陆杨接触少的兵部尚书萧承安,自然也不会在皇上都同意的情况下出来反对。

    而在六部尚书全部赞同的情况下,其余官员自然也不敢提什么意见。

    于是这与海外各国的首次交换货物会,便由陆杨一人说了算。

    罗安会这般态度好,自然也是派人打听到了这个消息,想与陆杨处好关系,到时好换到自己心仪的货物。

    这会两人有说有笑地往前走,不知是谁故意还是谁无意,渐渐的,走在前面的,便只有陆杨和罗安两人。

    其余的人,都落后了一段距离。

    罗安瞥了眼周围,从怀里掏了个盒子出来。

    “陆侍郎,一点见面礼,您收下。”

    罗安说的是异国语。

    馆内的人员就算不小心听到,估计也是听不懂的。

    这人倒是谨慎。

    陆杨心想,随即看了一眼罗安手上拿着的盒子,眼里带着深意。

    “罗使节这会送见面礼,是不是有些晚了?”

    罗安淡淡笑了笑,似是没听出陆杨话里的意思。

    “难不成是陆侍郎觉得我送晚了?”

    “那倒不是。”

    陆杨摇了摇头,用异国语应付着罗安。

    “这盒子里的东西,想必也是贵重,我就不收了。”

    罗安一听,连忙借着身子的掩饰,把盒子塞到陆杨手里。

    “陆侍郎打开看看就知道贵不贵重了。”

    陆杨挑了下眉,半推半就地把盒子拿起来打开。

    “这便是罗使节当初送给皇上的那些珍珠?”

    里面的珠子有红白粉,看着倒是挺好看。

    罗安心里也明白陆杨问这话的意思,连忙解释。

    “给皇上的,那是最好的珠子,而给陆侍郎的,自然也是不差的。”

    陆杨笑了笑,随手拿了颗红珍珠打量。

    “皇上的,想必要更大一些吧?”

    罗安点头,“陆侍郎难不成嫌弃这些小了?”

    他语气里有些不确定,不明白陆杨这是嫌小,还是在故意试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