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6章 此一时彼一时

    这段时间姚永辰从外面出差回来了,在路上他就听闻自家大人遇刺,当时他是非常惊讶的,这又是闹哪般?

    不过听说最后自家大人有惊无险,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要是知府大人出了意外,那事情就大条了。

    之前说好的猪苗鸡苗蚕种,姚永辰这段时间也全都跟“合作商”商定好了,这些天陆陆续续的运往大定府城这边来。

    虽然大定府最近出了点状况,但政务还是要按照计划执行。

    任俊杰还是让姚永辰负责分苗一事,只要有苗到了府城,那就快些分发给百姓,别耽误了事。

    这两天大定府到处都弥漫着禽兽的味道,浩浩荡荡的禽兽大军,一路吃一路拉,官道上的味道确实冲天。

    这些苗有一小部分在路上就死了,但不多,都在任俊杰原先的预算内。

    而大定府有些百姓听闻知府大人遇刺,那是相当的愤慨,纷纷大骂异族人不讲武德。

    可以说,任俊杰现在在大定府的名声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了,毕竟像这么好的父母官可不多见啊。

    虽然每天是累了点,但看着那一大片茁壮成长的麦苗,他们就挺有盼头的,这会大家伙都已经在幻想秋天的大丰收了。

    ...

    昨天下午,皇帝就已经收到了任俊杰六百里加急的密奏了。

    当时刘煜看完了密奏,那是直冲天灵盖,气得他拍着御案,站身来连连喊了两句“放肆,尔等岂敢?”

    旁边的郑三宝当时差点被吓尿,因为他已经很久没看到皇帝这么生气了。

    都已经拍桌子了,那这事得有多大?

    反正郑三宝当时努力扮演着透明人,只希望皇帝看不到他。

    刘煜拍完桌子后,冷静了一会才让郑三宝去喊四位内阁大臣和四位军机大臣来御书房议事。

    这事发生得太突然了,几位大臣听闻后,也是相当的震惊,这是要搞事的节奏啊。

    刘煜问他们这事要怎么处理妥当,八个大臣各有各的说法。

    这幕后黑手究竟是谁,现在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要说发型吧,虽然金国是这款式,但少数契丹人也是这发型。

    要说玉佩吧,那金人也可以说是辽国故意栽赃。

    有说,现在大定府还没稳定,不宜多生事端,但也不能示弱,朝廷应当派两个使臣分别出使金国辽国,表示强烈谴责,讨个说法。

    有说,人家都上门挑衅了,朝廷不能没有实际行动。

    既然所有证据都指向金国,朝廷应该适当出兵,打出大魏的威望,是金国先惹我们的,那之前的盟约就不算咯。

    诶,这个还真有点道理,不管是不是金国,大魏可以趁这个机会摆脱金国之前的盟约,是你不义在先,那就别怪我不仁了。

    既然和金国不是盟友关系了,那东北边关的边军可以出来活动活动了吧?

    金国现在大部分兵力都在对辽作战,辽国摇摇欲坠,大魏若趁机在东北那边起兵,倒是可以占一大便宜。

    但也有人说,现在不适合与金国为敌。

    辽国已经是强弩之末,若是大魏此时伐金,那金国对辽作战就会大打折扣,也给了辽国喘息的机会。

    之前辽国割让大定府和西边草原,为的就是不让大魏再出兵了,但这次是辽国自己作死,大魏可要把握住机会啊。

    魏辽金三国必定要有一国先灭,大魏何不趁此机会,派出使臣出使金国,与金国他们谈谈辽国这件事,谈好了才好安排下一步嘛。

    也就是说,现在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大魏要说是金国做的也行,要说辽国做的也行,反正总有一个要出来背这个锅。

    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往往真相是什么没人关心,只要符合自己利益的,那就是真相。

    昨天八个大臣扯了一个下午也没个定论,索性皇帝就让他们都先回去仔细想想,隔天再决定。

    这不,今天一大早,御书房。

    八个大臣又组团来了。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煜放下手中的奏本,摆摆手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喊完之后,八个大臣分列两旁。

    接着,刘煜扫了他们一眼,敲了敲御案说道“众爱卿昨天回去,对大定知府遇刺一案,有别的看法没?”

    众臣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支支吾吾的,就是不想先开口。

    刘煜见状也都习惯了,又要点名了,就先点个刺头的吧。

    于是乎,刘煜看向户部尚书文正民,眯着眼睛说道“文爱卿,你先来说说吧”

    文正民讪讪的站出来,拱手道“回皇上,微臣的观点还是跟昨天一样,大魏去年刚经历对辽一战,虽说是顺利的就拿下大定府和安北都护府一带,但也耗资巨大。

    今年大魏需要钱粮的地方很多,大定府和安北都护府的粮草银两还是户部慢慢挤出来的,微臣以为现在不宜大动干戈,这次肯定是辽金其中一国的阴谋,目的就是想拖大魏下水,大魏此时动兵的话,可能就如贼子所愿,不妥啊皇上”

    昨天就是户部尚书提出派使臣去辽金两国强烈谴责的那位。

    其实他也是怕打仗又要劳民伤财了,这好不容易攒的家底又要花出去,铁公鸡看了都挺难受。

    此言一出,别人就不乐意了,这不就是要当软蛋吗?大魏现在此一时彼一时了。

    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异族想来就来,想跑就跑的时候了,时代不同了。

    于是乎,兵部尚书刘涟出列,高声道“胡扯,文阁老将我大魏的威严置于何地?刺杀朝廷命官,就是挑衅大魏的底线。

    如果此事轻轻放下,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让辽金二国,甚至让其他番邦小国怎么想?这不是让他们看笑话吗?是不是以后谁都能来踩大魏一脚?杀朝廷命官如儿戏?”

    詹事府詹事许咏也附和道“刘尚书说得没错,这事朝廷不能轻轻放下,总之辽金二国得要有一国出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否则,我大魏士人不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