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3章 挥师西进

    李怜云激动道:“哦!?真是喜讯呐!尔等将士歼敌有功,本王定当论功行赏!”

    二人立即抱拳道:“谢大王!”

    紧接着,李怜云又一脸期盼地看向奈比海问道:“忠义侯,此战既胜,那本王嘱托你的事情······”

    不等李怜云说完,奈比海就立马会意,抱拳回道:“大王放心!除了全歼秦军之外,微臣这还有一个更大的喜讯呐!”

    李怜云忙催促道:“快说!”

    “遵命!”奈比海应了一声,抱拳道:“大王!匪首蒙恬已被我军擒获,现正在押赴京师途中!”

    “果真如此!?”李怜云有些难以置信,又大声问了一遍。

    乃比海立即抱拳确认道:“回大王!千真万确!”

    李怜云忙问道:“尔等是如何擒获蒙恬的?快跟本王细细说来!”

    奈比海抱拳应道:“遵命!”,接着便将克什克大峡谷的战斗经过娓娓道来。

    原来,当日在奈比海和秦少游率部前后堵截了蒙恬的秦军后,秦军便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不过,蒙恬并未因此放弃抵抗,再加上他治军从严,麾下将士也是拼死顽抗,所以燕军着实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攻入秦军大营之中。

    当燕军合围了蒙恬的中军大帐之后,蒙恬自知逃生无望,便准备挥剑自刎,以身殉国。但在关键时刻,却被他的两个部将给拦住了。因此,奈比海和秦少游也得以顺利擒获蒙恬和他麾下的数十名将士。

    听完奈比海的讲述,李怜云兴奋地拍了拍大腿,赞道:“太好了!真是喜报频传呐!尔等擒获贼将,待大军班师回朝,本王定要重赏!”

    奈比海和秦少游忙跪地叩首道:“多谢大王圣恩!”

    李怜云抬手笑道:“起来吧!”

    “谢大王!”二人道谢一声,随即恭敬起身。

    紧接着,二人又同时望向城外的大军,看着那齐整的军容,秦少游不禁问道:“大王!微臣观我大军阵势威严,杀气十足。莫非大王您要挥师西进!?”

    “哈哈哈哈!”李怜云大笑一声,点头道:“还是少游眼尖呐!不错!本王正欲西征!又逢尔等捷报频传,秦国北伐之兵已被全歼,本王就更不能让嬴政安生了!”

    二人听罢,立即抱拳赞道:“大王英明神武,微臣不胜钦佩之至!”

    李怜云点了点头,接着又话锋一转,问道:“不过,本王出征在即,可给不了你们休整的时间了!你们一路艰辛至此,眼下已是人困马乏,还敢随本王一同出征吗?”

    二人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抱拳应道:“区区劳累又有何惧,微臣和将士们愿随大王一同出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李怜云感叹一声,随即提枪指向西面,大声命令道:“众将士听令!全军立即开拔!挥师西进!”

    闻得这声将令,全军立即行动,浩浩荡荡向西开进,杀奔秦国腹地。

    李怜云麾下的这支大军,是由神武军、天策军、苍狼军这和沧龙军这四大军团混编而成,其中神武军有八万余人,天策军有五万余人,苍狼军有一万余人,而沧龙军则有三万余人,满打满算整支大军约十八万人马。

    他们以骑兵居前,步兵殿后,排成四列,有序行进。队列绵延十数里,声势颇为浩大。

    由于沿途所经之地的秦军主力皆被抽调一空,所以见了燕军的阵仗,当地驻扎的秦军皆望风而逃,不敢与之一战。

    而李怜云则趁势向西席卷,大军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每冯作战无不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短短一个月时间,燕军便已一路攻破渔阳、广阳、恒山、上党、河东等五郡六十余座城池。

    而且,通过劫掠沿途所占城池府库中的钱粮,燕军的补给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可谓是愈战愈勇,愈战愈强,兵锋直指秦国的心脏——咸阳城。

    李怜云率部急速西进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咸阳,嬴政闻讯,是大为震惊,急命蒙毅调集关中内史之地的全部守军前往函谷关,以拒燕军。

    而当三十万关中秦军在函谷关紧急集结之时,李怜云的大军也终于挺进秦国内史之地,抵达了函谷关。

    时值深夜,燕军列阵于函谷关前,可当李怜云看到雄伟的关隘和城墙上密布的守军之时,他便放弃了进攻的念头,毕竟,秦军是以逸待劳,而燕军则是劳师以远,且无任何攻城器械,冒然攻城,并无胜算。

    紧接着,李怜云便命令大军后撤十里,安营扎寨。而燕军的兵锋也终于在此刻暂时收住。

    对于休整的命令,燕军众将并不意外,可让他们意外的是,李怜云只是下令全军按兵束甲,休整一夜,却并未下令打造攻城器械。

    众将带着这样的疑惑用完晚膳后,便急急前往李怜云的中军大帐商议军情。

    而众将刚一齐聚,心急如火的燕犇便抢在李怜云开口之前大声问道:“大王!我军明日便要与秦贼决一死战,您为何不下令打造攻城器械啊!?”

    李怜云还没来得及回答,又听王玄说道:“是啊大王!不管怎么说,您好歹下令赶制一些云梯呀!不然,我军明天拿什么攻打函谷关!?”

    二人说的是火急火燎,可李怜云听完之后,却是微微一笑,反问道:“本王何时说过要攻打函谷关啦?”

    燕犇听罢,不解道:“大王!请恕微臣斗胆,您若不攻函谷关,我等来此作甚!?”

    夏千凡也跟着疑惑道:“是啊大王!眼下我军兵锋正锐,当趁势扣关才是!岂有息兵之理啊?”

    “呵呵。”李怜云笑了笑,反问道:“都说完了?”

    众将听罢,都感觉李怜云话里有话,于是在尴尬对视一眼后,便纷纷抱拳道:“回禀大王,说完了,只是臣等愚钝,不明圣意,还请大王赐教!”

    李怜云听罢,并未吱声,而是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卷丝帛递向众将,说道:“这是绣衣直指刚刚送来的密报,你们都看看吧。”

    “密报!?”众将闻言,皆惊叹一声。紧接着,金扎便一脸疑惑地问道:“大王,微臣记得万寿庆典当日,那六名秦使曾经说过,我北燕在咸阳的绣衣直指已尽皆殉国,此刻怎么还会有人送来密报呢?”

    李怜云笑道:“哼哼,那几个秦使的话倒不假,可是后来本王又派了更加精锐的绣衣直指去咸阳了呀。有道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若是连敌人的情报都无法获悉的话,本王又如何能与之一战呐?”

    众将听罢,不禁齐声赞道:“大王圣明!”随后便聚在一起看起了密报。

    “啊!?”看完密报之后,众将再次惊叹一声。

    紧接着,凌天便一脸震惊地望向李怜云,难以置信道:“大王!这密报究竟是真是假!?秦军居然调集了三十万兵力镇守函谷关!?那可几乎是他们关中一带的所有兵力了!”

    其余众将听罢,也纷纷看向了李怜云,期盼着李怜云的回答。

    李怜云思索片刻,说道:“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无论这份密报是真是假,面对蒙毅镇守的函谷关,我等用兵都需小心谨慎,不得贸然行事!”

    王玄抱拳应道:“大王言之有理,听您这么一说,微臣倒是有些明白您的用意了,看来这函谷关是无法轻易攻克的了。”

    李怜云点头笑道:“那是自然。且不说那三十万秦军好不好对付,就是那函谷关也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关前有黄河天堑所阻,那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燕犇有些不信邪,立即抱拳回道:“大王何故长大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眼下我军兵强马壮,且战意旺盛,只要将士们上下用命,区区函谷关又有何惧!?”

    燕犇言语急切,而且情绪也有些激动。可李怜云却不恼他,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威北侯此言差矣,我军此行并未携带抛石车,登城塔亦不便运过黄河,仅凭着区区云梯就想攻克函谷关,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所以,强攻函谷关,我军难有胜算,即便取胜,那也会遭受重大伤亡,届时,别说攻克咸阳了,就连我军能不能安撤回北燕都还很难说。”

    闻得此言,燕犇立即低头陷入了沉思,再没有了半点异议。其余众将也纷纷点头称是。显然,他们现在已经完全同意了李怜云的想法。可是这样一来,他们又有些为难了,因为按照李怜云的想法,他们只得班师回朝了。而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多少还是心有不甘的。

    片刻之后,夏千凡不禁抱拳问道:“大王,如此说来,想要攻克函谷关是难于登天了。我等莫非只能就此罢兵了吗?”

    李怜云思索片刻后,摇头道:“强攻固然不行,但也不是毫无办法。”

    众将听罢,立即两眼放光地看向李怜云,齐声道:“请大王明示!”

    李怜云捏着下巴,若有所思道:“强攻不行,唯有智取。所以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诱敌出战,只要他蒙毅敢率兵出关迎战我军,那我军便可发挥骑兵的优势,一举将其击溃。如此一来,函谷关也就唾手可得了。”

    众将闻言,纷纷小声讨论了起来。片刻之后,凌天皱眉问道:“大王所言甚是,可万一蒙毅他不出关怎么办?”

    “哎!”李怜云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即陷入沉思。虽说就此班师回朝他也是心有不甘,可面对函谷关的铜墙铁壁,他也自知不能意气用事。

    于是在沉思良久过后,李怜云抽回思绪,对众将说道:“若他不肯出关,本王也就无计可施了。我等只好班师回朝咯。”

    四个小姑娘和众将听罢,皆难掩失落地垂下头去,不过,他们也没有再做劝谏,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眼下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见众将神情稍显沮丧,李怜云便站起身来,近前对众将宽慰道:“诸君不必如此,此战虽不能全尽其功,但亦给了秦国沉重一击,本王料想秦贼日后必不敢轻易犯边了。再者说,我北燕如今是国富民强,只要我等回去之后,厉兵秣马,待时而动,他日一定还有机会打败秦国,定鼎中原!”

    凌天听罢,深以为然,于是便抱拳附和道:“大王所言极是!我军虽未必能攻克函谷关,但这一路南下西进,连克秦国数郡上百余城,如狂风席卷大地,足令秦贼胆寒!”

    王玄也跟着附和道:“不错!我军西进之前大王曾说过,此番西进的目的便是要震慑秦国,如今蒙恬屯巨兵于函谷关,便是畏威之举。既然我军战略目的已经达到,那班师回朝也未尝不可。”

    听完几人的宽慰,其余诸将终于稍觉心安,纷纷抬头看向了李怜云。

    李怜云微微一笑,训诫道:“诸君切记,为将者当知取舍,万不可患得患失呀!”

    众将立即抱拳应道:“大王圣明!臣等谨记大王圣训!”

    李怜云欣慰地点了点头,接着便坐位帅位,与众将继续商讨起了军情。直至夜深,他们才将明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和各种应对方案确定了下来。

    紧接着,众将就陆续告退,各自回营安歇。然而退出大帐之前,凌天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对李怜云抱拳道:“大王!臣还有一事斗胆进谏。”

    李怜云应道:“讲。”

    凌天思索片刻后,不无担心地说道:“大王,我军虽已后撤十里,但秦贼不得不防,值此夜深人静之时,您看是不是要增派人手,以加强大营的戒备啊?”

    李怜云摆手笑道:“不必了,你踏实回去歇着吧。”

    凌天听罢,心中仍是忐忑不安,忙抱拳劝道:“大王!函谷关的秦军有三十万人,若是他们趁夜偷袭,我军岂不危矣!?还请大王三思啊!”

    李怜云自信笑道:“放心,秦军是断然不会夜袭我军大营的。”

    凌天不解道:“大王为何如此肯定?”

    李怜云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你有所不知,蒙毅乃是内卫出生,行事一贯小心谨慎,他虽有雄兵三十万,但与之相比我军军威更甚,且更善野战,这一点他不会不知道,所以,他必定不会冒险出关的。再说了,函谷关易守难攻,本王怕的就是他闭关不出,他要是真的率兵前来偷袭,本王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给他设防啊!?”

    此言一出,凌天终于恍然大悟,忙抱拳赞道:“大王圣明!”

    李怜云摆手笑道:“行了行了,快回去歇着吧。”

    “遵命!”凌天应了一声,恭敬道:“请大王早些安寝,微臣告退。”说罢,他便缓缓退出了大帐。

    而在凌天身影消失的瞬间,雨燕却突然伸手勾住了李怜云的脖子,在他耳边哈气道:“主人,诸位将军都回去安歇了,你劳累了一天,也该歇着了。”

    李怜云一听,瞬间是冷汗直流,心头乱颤。

    可他还没来及借故拖延,露娜便走到门口一把拉下了帐幕,米娅和紫玄也跟着熄灭了帐中所有的灯火。

    无奈之下,李怜云只得举手投降。对他来说今夜无疑又是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