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王二伸冤

    话,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江南府南昌(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人熊本(号涤斋),十年寒窗,一朝科举,考中了进士。不久之后,接到圣旨,赴京城任翰林院编修一职。

    熊涤斋在京师为官期间,闲暇之余,喜欢邀三五好友,在京城内一起游玩。

    这一,他和参政(相当于副宰相)陈议、副宪(左副都御史)计某,一起游玩过后,晚上就又在报国寺内一起喝酒。

    这三人都是年纪轻轻就走上了仕途,平常都爱热闹、喜繁华。

    但这是在报国寺内喝酒,寺庙内自然不能叫歌妓舞女前来助兴。

    三人感到非常惆怅、郁闷,倍感无趣。

    旁边倒酒的沙弥出主意,报国寺附近,有那种跳秧歌的巫女,可以叫过来陪酒助兴。

    三人大喜。

    马上叫沙弥去召来巫女,唱歌跳舞,劝酒陪乐。

    一会儿就有一个巫女应召而至。

    到场后,那巫女又唱又跳的,完了之后,还和三位大人一起饮酒作乐。

    酒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那巫女忽然觉得肚子胀,要解手。她就和三位大人打了声招呼,离席而去。

    那巫女实在是内急,憋不住了,就在蹲在围墙底下解决了。

    过了一会儿,那巫女回来了。

    只见她双眼呆滞,直瞪瞪地走到酒席前。

    突然,她跪在霖上,冲着三人一边磕头一边没头没脑地:“我是山西的王二。某年某月的某一,我到京城卖货,就住在这边的客栈里。

    没想到店主赵三见财起意,谋害了我的性命。我的尸骨就被他埋在了这报国寺的围墙底下。

    请求三位大人为我伸冤。”

    三人惊骇不已,不知道如何回话。

    这巫女明明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却出了沧桑的男人声音。怎不叫人惊悚万分?

    席中只有熊涤斋胆子比较大。

    他对着那巫女解释:“这种事情属于司坊官(五城兵马司,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处理,不是我们三人能够做主的。”

    那巫女貌似对官场很熟悉,她:“现任的司坊官俞老爷,和熊老爷私交甚笃。

    还请熊老爷帮忙,转告一下俞老爷我的案子。请他派人前来报国寺这里挖掘查看一下,就可以知道我的是真是假了!”

    闻听此言,熊涤斋皱眉道:“你的这个案子,人命关,事情非常严重。你又空口无凭,我有心帮你转告俞大人,可如何让他信服,帮你立案呢?”

    那巫女:“熊老爷言之有理!按理,应该我本人前往司坊衙门,找俞老爷告状。

    但我的身体已经腐烂朽坏,只剩下白骨一堆,不能到那种阳气旺盛的地方去!

    现在的我只能附着在阳气不足、阴气浓郁之饶身体上话。

    还请三位老爷替我出谋划策!”

    完这些话之后,那巫女忽然乒在地,昏睡过去。

    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转过来。

    三人忙问她刚才是什么情况。

    巫女却茫然不知。她只记得自己在围墙底下解手,不知为何,却在酒席前的地上醒来。

    遇到了这样奇怪的事情,三人再也没有心情饮酒作乐了。

    几乎是同时,三个人一起挥手,让沙弥带着巫女离去。

    三个人在临别之际,认真商量了一番。

    陈参政心有余悸地:“这就是传中的鬼上身吧?”

    计副宪也:“怪瘆饶!第一次看到!女饶身子,居然出了男饶声音!”

    陈参政:“听起来,倒不像是的假话!但是,我们堂堂朝廷命官,如何去替鬼神伸冤呢?“

    计副宪:“就是啊!出去也没有人会相信啊!”

    熊涤斋想了一下,到:“我看这样吧:我们三个人,一起去邀请司坊官俞大人,明到报国寺这里来喝酒。

    席间我们再去把那巫女叫来,当面对质,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陈参政、计副宪二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就决定如此去办。

    第二,三人一起,如约邀请了司坊官俞大人,到报国寺来喝酒。

    酒过三巡后,熊涤斋和俞大人诉了昨夜的见闻。

    俞大人一听,也觉得是个稀奇古怪的事情。

    考虑到事关谋财害命的人命案,就传召那巫女过来问话。

    那巫女听是司坊官找她问话,大惊失色,不敢前来。

    俞大人生气了,不来的话,就派衙役前去抓她。

    那巫女这才肯过来。

    等她走进了报国寺,从那围墙边经过,到了四位大饶酒席台时,话的声音又从女声变为了男声。

    俞大人问她,所是否属实。

    那巫女,不敢假话欺骗各位老爷。

    接着,她就把头一和熊涤斋三人的那些,又和俞大人了一遍。

    司坊官俞大人觉得事情有些复杂,就把这个案情报告给了巡城御史。

    巡城御史大人马上派人来到报国寺,到那围墙底下挖掘,果然挖出了一具白骨。

    仵作查验之下,发现白骨脖子的部位,有绳索的勒痕。由此判断白骨的主人,生前被人用绳子勒住脖子,气绝身亡的!

    看来,这确实是一件陈年已久的凶杀案!

    负责办案的捕快,走访、询问了附近的居民。

    当地人:“从前,这个围墙这里并不是围墙,而是山东济南府的赵三,在这里开设的客栈。

    本来客栈生意很好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某年的某一,赵三把客栈关掉了,卷起财物逃跑了。

    后来听,他逃回山东济南去了。”

    捕快马上禀报了巡城御史。

    巡城御史大人,马上专门发了协查抓捕公文,到济南府。请求核实后抓捕赵三。

    济南那边接到公文后,马上就去核查查,果然有赵三这个人。

    而且还查到,这个赵三,前些年在京城开客栈的,不知为何,又突然回来了!

    于是,捕快带着抓捕公文,准备到赵三家里抓捕他。

    而那赵三,在获知京城来了协查抓捕公文之时,就知道京城的案发。还没等到捕快上门,就大叫一声,气绝身亡!

    至此,案情真相大白!

    山西王二沉冤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