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初入官场

    晚上,蔡邕正在想着白罗昂给自己所讲得事情,连自己女儿来了都不知道。

    “父亲!父亲!”蔡琰站在蔡邕的旁边,提醒道。

    蔡邕听见蔡琰的话,立刻回过神来,看见蔡琰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自己的身边,道:“文姬,有什么事吗?”

    “父亲,我刚刚叫您好几声了,您都没有反应。”

    “你怎么了,父亲,怎么满脸愁容啊?”

    蔡邕叹了一口气,道:“白的时候,我故意问子成朝堂上的事情,谁曾想,他居然将朝堂上的事情一一分析出来。如今陛下宠幸宦官,重用奸臣,更不要何进这个外戚了。我虽为左中郎将,但实在劝不动陛下。”

    蔡琰对蔡邕道:“父亲,这件事不要放在心上。”

    “如果不将朝堂的事情放在心上的话,何为臣子?”蔡邕质问道,“女儿,朝堂上的事情,你不懂。”

    罗昂的房间。

    此时,罗昂将他的双手正在后脑勺,双眼看着花板,叹了一口气。

    罗昂声道:“没想到我一来到这个时代,就被东汉着名才女蔡文姬给收留了。但是,在历史中,蔡邕被王允杀死,蔡文姬先嫁给卫仲道,但他英年早逝,使蔡文姬赶出了卫家。可是,在董卓死后,她又被左贤王强占身体,还为他生下两个孩子,后被曹操赎了回来,嫁给董祀。”

    到这里,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历史,不让历史重演。

    这时,蔡琰走了进来,看见罗昂的桌案上放着一卷竹简,而且还看见竹简上还写着字,好奇的拿了起来,看见上面写着一首诗,题目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代答闺梦还》。

    蔡琰念起了罗昂写下的这首诗:“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蔡琰看着这首诗,深深被这首诗给吸引住了,毕竟这首诗描述了儿女情长。

    罗昂看见蔡琰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进来,立刻从他的床榻上站了起来,对蔡琰道:“姐!”

    蔡琰听见罗昂在叫自己,立刻回过神来,看向了早已经走到自己身边的罗昂,柔声道:“罗公子。”

    “你不要叫我罗公子,这样叫我太见外了,你还是叫我子成吧。”

    蔡琰点零头,问道:“子成,这首诗是你写的吗?”

    罗昂听见蔡琰的话,心头顿时一振,因为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代答闺梦还》,而自己则是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背下来。

    罗昂在左右为难之下,艰难地开口道:“是的。”

    “没想到你竟然写出这么好的诗。”蔡琰夸赞道。

    罗昂尴尬地朝蔡琰笑了笑,心里暗想道:对不起了,张若虚,我这也是没办法事,还请你多多谅解。

    第二一早,罗昂所写的《代答闺梦还》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巷。

    顿时,罗昂瞬间就成为洛阳有名的诗人,而且他写的这首诗传遍全国各地,一下子成为了诗坛中的佼佼者。

    罗昂得知自己将张若虚默写出来的《代答闺梦还》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巷和全国各地的州县,很是意外。他没想到自己随随便便默写的一首诗,竟然有这么大的传播度,但无论怎么样,自己能够在张若虚出生前,写出了他这首《代答闺梦还》,已经很好了,毕竟自己可以借助这股风头,跟曹植这位三国着名诗人有的比,已经很不错了。

    不久,蔡邕从朝堂中回来了,然后就命人将罗昂带到他的书房郑

    很快,罗昂走进了蔡邕的书房。

    罗昂躬身道:“大人,不知找我来有何事?”

    “你先坐下,然后我们在谈。”

    然后,罗昂坐到了左边的席位,看向了蔡邕。

    蔡邕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跟罗昂了一边:“子成,正如你所的那样,今日我没有出声劝阻,张让和何进在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

    “何进和张让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掌握朝堂上的权利,然后在朝堂上为所欲为。”罗昂出了张让和何进共同的想法。

    蔡邕听了罗昂的话,瞬间就明白了何进和张让为什么要斗得你死我活的情况,原来是要掌握朝堂上的政权,然后在朝堂上为所欲为。

    蔡邕对罗昂道:“要不是因为子成之言,我就一直无法明白过来。”

    罗昂谦虚道:“大人过奖了!”

    “对了,子成,我举荐你做官如何?”

    罗昂故意推脱道:“不必了,我身为白身,也是不错的。但是,大人你要切记,一定要心巨鹿县。”

    “巨鹿?为什么要心巨鹿呢?”

    “因为再过不久,巨鹿就会出现一场早饭,胜似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

    “为何会是在巨鹿?”蔡邕好奇地问道。

    罗昂一本正经地对蔡邕道:“因为钜鹿离京城近,而且造反可能性比较大。如今下百姓流离失所,啃树皮,吃草根,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难题了,更不要造反了!”

    蔡邕听了罗昂这一番肺腑之言,开始思考起来了。

    罗昂看见蔡邕开始思考起来,心里就开始盘算起如何进宫当官,然后一步步走上统一下的道路。

    蔡邕对罗昂道:“既然这样,老夫明日举荐你为官,你勿要推辞。”

    “多谢大人!”

    “对了,你昨晚写的那首《代答闺梦还》已经传遍长安的大街巷和很多的州郡了,真的是才高八斗啊!”

    罗昂再次谦虚道:“大人过奖了,在下只是略微读过一些书,读得很是粗略,称不上才高八斗这四个字!要是跟先汉司马相如相比,简直是萤火见月光,寒鸦比鸾凤而已啊!”

    “如果你你自己略微读过一些书,怎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呢?”

    罗昂听了蔡邕的话,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多什么了,毕竟眼前的这位,可是鼎鼎大名的文学家,书法和音乐赋堪称一绝。

    第三一早,蔡邕就去早朝了。他要向汉灵帝举荐罗昂,因为他看罗昂的面相和才华,知道罗昂必定会成大事。

    张让和何进还是和前一一样,依旧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蔡邕站了出来,对汉灵帝道:“陛下,微臣有一名学生,曾对微臣讲过,钜鹿在过许久会出现叛乱!”

    他之所以罗昂是他的学生,是因为给罗昂进入官场铺平一条道路。

    张让和何进听见蔡邕的话,就停止了争吵,好奇的看向蔡邕。

    不单单只有他们看向好奇的蔡邕,就连大殿里的文武百官全都好奇的看向蔡邕。

    汉灵帝好奇的看向了蔡邕,问道:“爱卿的学生乃何人也,为何此大话?”

    张让出口嘲讽道:“你的那名学生如此大话,肯定烂虚名之辈。”

    “不错。”何进难得和张让的意见达成一致。

    蔡邕没有理会张让和何进,继续对汉灵帝道:“陛下,臣的这名学生虽然会如此,但他是有依据的!”

    汉灵帝的好奇心达到了高潮,问道:“是何依据?”

    “如今下百姓流离失所,啃树皮,吃草根,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难题了,更不要造反了!”

    汉灵帝好奇地问道:“那为何会在钜鹿,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呢?”

    “巨鹿离京都近,造反是有可能的!”蔡邕对汉灵帝道。

    “那中郎的学生是何人,敢如此大话?”

    “是罗昂罗子成!”

    “莫非是写出《代答梦闺还》的那个罗昂罗子成?”汉灵帝听见蔡邕出罗昂的名字,惊讶地问道。

    “正是。”

    何进不屑道:“一个书生,怎么会知道军事呢?他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军事的真才实学!”

    张让的眼珠转了一下,对汉灵帝道:“陛下,还是先将此人召进来,看看是不是有军事才学。如果有军事,则用之,如果没有,就封一官半职,以免让下之人陛下如此绝情。”

    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跟蔡邕抢人。

    蔡邕听见张让这样的话,知道张让跟自己抢人,但暂时不去跟张让计较,先将罗昂给引入朝堂,然后再和张让计较抢人,道:“陛下,张让之言是也。”

    汉灵帝问道:“那他现在在何处?”

    “臣已经将他带来了,现在正在殿外候旨。”

    “好,宣他入殿。”

    罗昂走了进来,来到正中央,躬身道:“臣罗昂参见陛下!”

    “免礼。”

    “多谢陛下。”

    “你就是罗昂?”汉灵帝问道。

    “正是。”

    何进出口为难罗昂:“你知道军事吗?”

    罗昂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略知一二。”

    “好,我问你,行军打仗,如何点拨粮草,如何进行调兵遣将?”

    罗昂回想起前世看过的《孙子兵法》,对何进道:“孙子曾经就过,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将军身居战场多年,应该知道用兵之道和粮草之用处。”

    何进疑惑道:“知道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

    “如果大将军只派一个酒鬼去守粮草,那这支军队不战自拜。”罗昂对何进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如果多而不精,那么就会拜。昔日项羽破釜沉舟,不就是以少胜多的例子吗?”

    何进听罗昂这么一,顿时被怼得哑口无言。

    汉灵帝对罗昂道:“罗昂,既然你是蔡中郎的学生,又有军事才能和文学风采,朕封你为前将军。到时候你一定要为朝廷出力!”

    “多谢陛下!”罗昂双手抱拳,感激道。

    早朝结束后,罗昂和蔡邕正并排走。

    蔡邕对罗昂道:“子成,没想到你竟然将何进给怼得哑口无言。”

    “大人过奖了,在下只是利用了兵书中的名句和历史中的将领的统兵之能而已,不足挂齿。”罗昂谦虚道。

    蔡邕想起了一件事,对罗昂道:“对了,子成,你有没有去贿赂张让啊?”

    罗昂摇了摇头,道:“没樱我以大人、关龙逄、比干作为的榜样,怎么会去贿赂像张让这种祸国殃民之辈呢?”

    蔡邕听了罗昂的话,点零头,道:“这样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