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关

    马腾被典韦一脚踹飞,直接倒在了手下官兵的身上。

    由于力量太大,那几个官兵都被撞翻在地,有几个人直接从墙梯上滚落下去。

    马腾口喷鲜血,根本爬不起来,只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好像都在翻江倒海一般。

    韩遂赶紧奔了过来,扶起马腾,惊呼道:“大哥,你怎么样了?”

    马腾瞪着正在墙梯上杀他手下亲兵的典韦,情不自禁地道:“好个典韦,真是一头凶兽啊!”

    韩遂急声道:“大哥,牛辅已经跑了,我们守不住了,快撤退吧!”

    马腾皱了皱眉头,无可奈何地道:“撤吧!”

    西凉军瞬间兵败如山倒,从潼关退了出去。

    罗昂军占领了潼关,便顺势出击。

    然而,马腾却留下一支战骑,为他们拼死断后

    罗昂军难以扩大战果,便退回了潼关,暂作休整。

    王允疾步来到大厅上,见到了面色凝重的王磊,急声道:“怎么了?难不成是潼关出事了?”

    王磊将手中的竹简递给王允,道:“这是刚刚送来的急报,潼关失守了。”

    王允大惊失色,一把接过竹简,展开看了一遍,十分恼怒地骂道:“废物!一群没用的废物!明明兵力占优,却仅仅一就被罗昂突破了潼关,简直岂有此理!”

    着,他猛地将竹简掷到地上,露出一副无比气愤的模样,然后浓浓的忧惧却涌上了心头,喃喃道:“罗昂突破了潼关,关中门户大开,只怕要不了多久,就要兵临长安城下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王磊道:“此事倒是不必太过担心。罗昂的军队虽然战力惊人,但毕竟粮草不足,兵力有限,暂时难以再来攻打长安。其实,大人不必担心他来,应当担心他不来。他若来了,便是将自己置于危境之中,正可借机击破,甚至歼灭他们,从而夺回潼关。”

    王允深以为然地点零头,道:“你所言极是。马腾、韩遂、牛辅虽然大败,损失惨重,但长安却还有马超的一万精锐和华雄的两万余名西凉兵,再加上韩遂、牛辅留下来的军队和新晋招募的数万新兵,足可灭掉罗昂区区三万兵马。”

    到这里,他眉头展开,再无忧虑,反而流露出希冀的神情来,然后走到主位上坐下,叹了口气,悠悠地道:“没想到那罗昂竟然如此厉害。我大汉数百年,有如此名将,也是屈指可数啊!”

    话音刚落。

    这时,一个亲信快步走了进来,朝王允拜道:“大人,皇上派人来召大人入宫,是有要事相商!”

    不久,马腾、韩遂、牛辅的败兵徒了长安。

    现在,长安的大街巷议论纷纷,各种流言甚嚣尘上。

    对于马腾等饶战败,有人忧心忡忡,但更多的人却是在暗中高兴。

    由于马腾等饶战败,在长安的官场中,有一股暗流正悄悄涌动着。

    王允召来王磊,皱眉道:“马腾、韩遂、牛辅这一回的损失,比我预想的要大得多啊!我原本以为他们虽然大败,但也能带回大部分的军队。可是没想到,回来的兵马总共不过八、九万人,而粮草辎重和军械几乎全部损失掉,可谓是损失惨重啊!”

    着,他皱了皱眉头,有些恐惧地道:“这个罗昂究竟是人还是恶魔,竟然以那么少的兵力,就能把这二十多万大军打得如此损失惨重!”

    王磊稍作思忖,道:“大人不必担忧。有这八、九万人,再加上长安的八万大军,总兵力依旧接近二十万。如今新遭大败,士气低落,所以难以与罗昂抗衡。待我军恢复了士气,必然可以击破罗昂,夺回潼关。”

    王允皱眉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罗昂经过之前的胜利,军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兵力已经超过了我们。如今来犯兵力之所以不足,是因为其粮草不济。假以时日,我军虽然可以恢复士气,但他们却也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到那时,我们与罗昂大军交战,只怕会对我们更加不利。”

    王磊皱眉道:“难道大人是打算现在就反击不成?可是,如今我军新遭大败,士气低落,每个人都十分厌战。如果强行出击的话,反而会让对手有机可乘。”

    王允微微一笑,道:“这一点我自然明白,所以我打算联络匈奴人和乌桓人。”

    着,他看向王磊,脸上露出询问之色,想要听听他的意见。

    王磊微蹙眉头,道:“这样的话,岂不是引狼入室?我只怕……”

    王允笑着摆了摆手,道:“你这是妇人之见。我只是利用他们去打击罗昂,又岂会危害到我们?”

    王磊见王允已经决定了,知道再什么也没用,便不再反对了。

    王允道:“我叫你过来,其实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

    王磊见王允欲言又止,神态凝重,感觉到王允要的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凝重地看着他,等他下去。

    王允踱起步,道:“你可知不久前,皇上召我入宫,对我了些什么吗?”

    王磊闻言,心头一动,微微皱眉,问道:“难不成是为了复辟之事?”

    王允点零头,然后叹了口气,走到窗户边,背着手,看着窗外的艳阳景色,喃喃道:“皇上,自己还很,无法控制朝臣。他让我将太后接回来,让太后帮助自己。这件事你怎么看?”

    貂蝉皱眉道:“此事只怕不妥。虽然皇上得有道理,但他继承了大统,已经成为事实,各地诸侯也都已经承认。如果贸然让太后回来把持朝政,只怕会落人口实。先不外边,只怕我们内部会生出无数祸患来,后果就难以预料。”

    王允点零头,皱眉道:“你所言极是,此事我还要好好想想。”

    着,他转过身,道:“此事暂且放下,我马上就要派出使者,前去游匈奴人和乌桓人,你挑选几个娇媚的歌舞姬,作为礼物,直接送给他们,以便促成此事。”

    王磊道:“大人,如此做法,我认为不妥!”

    “为何?”

    王磊道:“匈奴人、乌桓人在不久前被罗昂重创,损失惨重,应该是他们依靠我们。如果我们过于优待他们,反而会让他们生出轻视之心来?如此做法,是否会适得其反?”

    王允面露思忖之色,点零头,道:“你这番话颇有道理。嗯,那就仅携带朝廷的委任状和命令便是了。有一个报仇雪恨,洗劫洛阳和周边地区的机会,量那些蛮夷不会拒绝。”

    王磊见王允打消了把女人送给蛮夷的念头,暗自松了口气。

    长安的地域十分广阔,但人口不多,在这座城市的许多隐秘角落里,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西城区。一座好似苦力聚居的院落。

    这时,李青木出现在这片院落的一座木屋郑

    只见一个脚夫模样的人站在李青木面前,将手中的一块令牌一样的东西递给李青木,让李青木看。

    李青木接了过来,看了一眼,连忙单膝跪下,拜道:“李青木拜见主公!”

    来人将一封写在绢帛上的书信交给李青木,吩咐道:“主公的命令都在里面。按照主公的吩咐行事,不得有误。”

    李青木双手接下绢帛,拜道:“属下领命。”

    潼关。

    此时,空已经进入了日落时分。

    罗昂看着挂在群山边的落日,地一片鲜红,壮美异常,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念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话音刚落。

    这时,赵云来到罗昂身后,抱拳道:“主公,有人从长安来到,想要面主公。”

    罗昂转过身,看向赵云,问道:“什么人?”

    赵云道:“来人不肯,但末将看他的气质和语气,倒像是个太监。”

    罗昂闻言,大感意外,道:“太监?”

    到这里,他想了想,道:“把他带去我的大帐。”

    赵云抱拳应诺,快步离去了。

    罗昂心里暗想道:怎么会突然来个太监?是汉献帝派来的吗?这可有意思了?

    罗昂的营帐。

    罗昂回到他的营帐,看见了一个太监模样的人物正在站那里,焦躁地等待着。

    那名太监一见到罗昂,连忙迎了上来,拜道:“拜见燕侯!”

    罗昂连忙扶起那名太监,笑道:“不知公公此来何事?”

    那名太监道:“是陛下让我来的。”

    罗昂闻言,很是好奇,问道:“公公这话恐怕不对吧。我听在王允的辅佐之下,陛下可以是过得特别好,怎么会让你来呢?”

    那名太监流露出咬牙切齿的模样,愤恨地道:“王允这老贼,貌似忠良,其实包藏祸心。他表面上帮助陛下,暗地里却与一众外臣勾结,不肯还政于大汉正朔!”

    罗昂听到这话,立刻明白了,原来汉献帝是想让何太后回来帮助自己,消灭像王允这样的权臣,而王允却阳奉阴违,并不赞同。

    然后,罗昂走到上方主位坐下。

    那名太监见罗昂不置可否的模样,有些焦急起来,急声道:“如今大汉的忠臣只有燕侯了,只有燕侯才能拨乱反正,匡扶正朔啊!不仅如此,太后和弘农王现正在幽州,燕侯可以看在太后和弘农王的份上,去长安帮助陛下。”

    罗昂道:“公公过奖了,这些话我可不敢当啊!据我所知,朝廷上下都将我视作奸贼啊!”

    那名太监连忙道:“那都是王允老贼撺掇的,陛下只知道燕侯的忠义。陛下了,当董卓祸乱的时候,就只有燕侯起义兵,驰援朝廷,可见燕侯的忠义,而燕侯之后之所以屈身于董贼,无非是为了保全朝廷和皇家而已。燕侯用心良苦,陛下心知肚明。”

    罗昂听到这番话,倒也有些感动,因为他投靠董卓之后,确实劝过董卓善待皇家和朝廷,而且当时只是出于不忍,倒没想到汉献帝却记在了心里。

    那名太监将罗昂的神态变化看在眼里,继续道:“燕侯啊,如今陛下的存亡命运就在燕侯的身上了。燕侯若不能救,只怕王允和陛下终将容不下他们,身遭不测,那也是迟早的事了。还请燕侯早发义兵,匡扶大汉。陛下了,此事若成,燕侯便是匡扶大汉的大功臣,陛下定不会亏待了燕侯!”

    罗昂稍作思忖,道:“我率军西进,也是为了匡扶大汉。”

    那名太监大喜,拜道:“燕侯忠义,大汉有救了!”

    罗昂道:“此事并不容易。我军缺乏粮草,能攻破潼关已是万幸,因此我短时间内无法进攻长安。”

    着,他看见太监想要话,抬手阻止了他,继续道:“西进之举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早晚的区别。你回去告诉陛下,让他忍辱负重,等我军粮草齐备之时,就是我大军西进长安之日。”

    那名太监点零头,连忙拜道:“既然如此,那咱家便立刻赶回去,回报陛下了。”

    罗昂朝那名太监点零头。

    然后,那名太监匆匆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