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3章 智者千虑

    孙尚志听到徐伯明这样,便问道:“你们徐家还参与了私盐?”

    “孙兄,不妨给你,整个杭城的家族就没有不参与此事的。只要到得久了,你自然也会知道。所以孙兄想要调查此事,还得三思而后行啊!这私盐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形成了一条联系紧密的关系网,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啃得动的。我知孙兄胸有大志,有忧国忧民之必,可是也要量力而行,脚步不可跨得太大啊!”徐伯明又道。

    孙尚志道:“这事徐兄不用担心,我会量力而行,但是需要徐兄帮忙,不知徐兄可有什么顾忌?”

    徐伯明很是干脆地答道:“孙兄,我实话告诉你,我其实就是这徐家寨一脉的。只是我从头脑灵活,被家族送到杭城徐家学习,所以,我其实身负血海深仇。如果真能够让我报仇雪恨,就算让我粉身碎骨,又又何妨。”徐伯明到这里,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也许是这件事情一直压在他的心中,这才让他更加努力,一下子成了杭城的三大才子之一。而平时又不得不装得像唐支山他们一样,不然要是被有心人知道,还真有可能杀人灭口。

    苏尚志听到徐伯明到这事,还真是让他都为之动容。徐伯明虽然得轻,但是既然是那一脉,那么就很有可能他的父母亲人都是在那次事件当中殒命的。这不妥妥的血海深仇,也难怪徐伯明会如此。

    徐伯明又继续道:“也是苏大人给我,你这次很有可能会帮我报仇,所以一听到你找我,我便来了。”

    孙尚志听到这里,他是完全明白了。这个徐伯明就是苏库给自己找的突破口,自己当然也要用好了。

    “不知当年那盐政司的官员是谁,如此歹毒,还能灭人一寨?”孙尚志又问道。

    “此人还在盐政司里任原职,就是盐运使罗云安。”徐伯明道。

    徐伯明又为孙尚志解释了,这盐政司还真是一个奇怪的衙门,衙门呢是属于御史台管辖,相当于言官。而官员呢,因为又要精通业务,又不得不从户部抽调。

    原来如此,这时孙尚志那时为什么李召会被樊元亮和张永昌一起对付。他还真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那不知徐兄可有什么证据啊?”孙尚志又问道。

    “证据还是有一点,不过,以现在孙兄的力量,恐怕还不足以应付下来。孙兄不去借些人马来?”徐伯明提醒道。

    孙尚志还真的有些无语,他们还真是把自己当成白痴了,这些事情都还要来提醒自己。

    算了,明还是回杭城去,给苏库明情况。要想早日见到司马纤纤,还得加快一点步子,不然按着他们的节奏,太慢了。

    “嗯!徐兄得极是,明我就回杭城去,徐兄是与我回杭城,还是留在这里?”孙尚志问道,他还是想知道这徐伯明来这里是不是还有任务。

    “孙兄去吧,我还是留在这里,去见一下南唐县的徐家另外分支,联络一下,到时也好一同出力。”徐伯明答道。

    “嗯,那如此,就多谢徐兄了,此事若成,定然少不了徐兄的功劳。”孙尚志还是给了他一个承诺。

    徐伯明听到后,也是一喜。他于此事,有为血仇,也有为仕途。

    “那我就先行谢过孙兄了。”徐伯明谢声道。

    “今色已晚,徐兄今晚就在这县衙的客房歇息一晚,明日再去客栈住,如何?”孙尚志见今晚也不可能再谈什么了,这才问道。

    “不用了孙兄费心了,我已经安排好了,就在这县城当郑孙兄也好好休息,我就先行告辞了。”徐伯明对着孙尚志和吴老两人行了一礼,便自行离去。

    等到徐伯明走了,孙尚志才对吴老道:“吴老,你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考验我啊,直接给我不行吗?”

    “啊!”吴老没把应过来:“什么考验?”

    “就是他们明明都已经掌握了所有证据,而且还要把这个大功劳给我。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这不是考验我吗?”孙尚志解释了一下。

    “呵呵!”吴老听到孙尚志这样,有点点尴尬,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好像没有什么破绽啊?”

    “没什么破绽?从来到杭城我就觉得苏库的行为有点异常,他给我了海盗,却没有私盐。而在路上又碰到盐商,又刚好被我们碰到了,我现在都怀疑大牢里的盐商要找的下家恐怕都是苏大人安排的。”孙尚志又把昨他想到的那些都给吴老了一遍。

    吴老听后,顿时目瞪口呆。世上还有如此心思敏锐之人,竟凭借这点点的事物,居然就可以推测出这背后布局之饶意图。吴老也觉得要不是自己事先知道此事,要不然自己万万不可能猜得到的。孙尚志这第一才子还是当真恐怖。

    “那你现在想怎么做?”吴老问道。

    “快刀斩乱麻,我现在最怕的就是这布局之人觉得万无一失,可这案子明显牵扯太大。人多了,就难免会有奇才,也并不会不察觉到事情有异常。所以我要加快速度,让对方措手不及。”孙尚志还是没有把他的意图出来,他是真有点想念司马纤纤了,好像一没有听到司马纤纤那嘻嘻哈哈的声音,全身都感觉不舒服。

    吴老听到孙尚志的话,忙问道:“你难道觉得这事还有变数?他们可是经过深思熟虑,没有任何破绽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孙尚志接着道:“何况还是这么大的一盘棋,哪里可能没有漏洞。这其中各种环节,只需要一点出错,那么结局可能会有大的变动,甚至反转。”孙尚志到这里,也不是危言耸听,很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局越大,变数越多,越难以控制。

    倘若是自己前世古代的姜尚,诸葛亮,刘伯温之流还可以这样。但是吴华池,胡宜年,司马正初等人,孙尚志还觉得他们欠了一点火候,很有可能做不到精细到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