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章 打靶对撞试验

    陆平的分析看似合理,又有一些矛盾之处。

    从他事先就接收到未知信号的提示,明代理饶到来,在某些组织里面,至少也应该是半公开的事情。

    这样的半公开行动,还需要对外封锁和隐瞒消息吗?显然是不需要的。

    那么,对方封锁这一方地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这次的战争本身。

    对方是要封锁的战争的过程,或者过程中双方的一些重要手段。这些手段出于某种原因,不能让外界得知。

    当然这是建立在代理人战胜的情况下。

    只要他赢了,至于他使用了什么手段,反正查无实据,相信没有人在事后会去追究。

    明这种手段在某些组织内,明面上是禁止使用的,但是暗地里也会默许有限的使用,前提是不能留下把柄。

    可是偏偏,这次代理人输了。

    那么,对方使用的某种手段,是不是就可以成为自己的筹码?

    一旦掌握了这个筹码,以后在面对代理人身后的高级文明时,是不是就能换取一些主动权。

    很明显,对方在这次战争中,总共动用了三次超出二级文明范畴的手段。

    第一就是人工虫洞,相信这一点是允许的,直接否定;

    第二就是星空牢笼,这个一旦使用了,无论远近的星象图都会记录下来,根本无法抹除痕迹,显然也不是;

    第三就是负物质,如果分析正确,那么对方要隐藏的应该就是负物质的使用。

    前两种情况,都只是辅助手段,并没有直接干预战争的胜负。只有负物质的出现,差点就一举扭转了战局。

    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代理人用它摧毁了一颗还有数百亿年寿命的恒星,并且污染了一个星系。

    如果星际中有什么环境组织,代理人肯定要被勒令停业整改,恢复三合星系的生态,还要面临巨额的罚款,并纳入环境组织的黑名单或者观察名单。

    这种劣迹会成为其黑历史,以后会被很多星际项目排除在外,或者吊销资格?

    甚至失去其代理人资格?

    想到这里,陆平赶紧向后土传达的命令。将自己和代理人战争的前后过程,所有资料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特别是代理人舰队使用负物质,引爆比邻星的整个过程。

    “不知道星际中是否有这种组织存在?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得尽快破开这道牢笼”。

    陆平整理思绪,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其郑

    弯曲空间是三级文明的标志性手段,最主要的两项核心技术就是建立四大基本力的标准模型,以及比核聚变还要高效的能源方式。

    四大基本力陆平如今已经全部掌握,只是要建立标准模型,就得通过大量的‘标隘试验,找出模型中缺失的‘引力子’。

    这一标准模型,又称作大统一理论。

    这一点陆平还是有信心实现的,毕竟他已经知晓了巨原子的存在。相当于有了明确的打靶对象。

    至于超越核聚变的能源方式,陆平也已经有了方向,那就是代理人使用的负物质,或者是人类一直摸索的反物质。

    陆平原本是想依靠血族和新人类,完善大统一理论的。如今被困在这方星空之中,只能自行解决了。

    要进行粒子标靶试验,首先就得建造粒子对撞机。

    这个设备对于陆平来并不复杂,甚至在雨星文明就有现成的。

    只是考虑到这次试验的紧迫性,陆平打算专门建造一台超大型的粒子对撞机。

    这种对撞机可以连续不断的进行打靶试验,而不像那些型的对撞机,每次只能单独做一次碰撞试验,而且周期性太长。

    陆平计划在星际之中,建设一个大型的,可持续试验,多试验同时进行的超级粒子对撞机。

    一年以后,在三和星系的一处星空中,一条绵延近千公里的管道横亘星空。

    依托于陆平强大的机械军团,这种直线型对撞机,很快就建造完毕。

    它的外表看起来非常普通,就是一个口径一米多的大管道。

    内部则是由无数的口径真空管道组合而成,在管道的两端,以及各处结点,都设置了加速装置。

    这台对撞机可以从两端同时发射粒子流,经过逐级加速使粒子达到绝对的亚光速。

    这些碰撞的基本粒子,包括质子-质子、质子-反质子,电子-正电子、质子-电子。

    陆平则是要在这些基本粒子碰撞的基础上,再引入巨原子对撞。

    最终的目的就是发现产生引力的基本粒子,也就是物质的引力质量是如何产生的。

    同时也可以弄明白,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是否是物体同一属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注:质量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通常情况下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物理学的基本常识: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是从来没有解释过为什么?

    这只是试验归纳的结果,除去数学计算公式以外,并不能从物理层面解释其中的原因。

    而现在,超级对撞机已经建造成功,也有了巨原子的加入。

    只要揭开巨原子内在的神秘面纱,相信就可以揭示其内在的基本粒子组成。

    进而,给人类文明完善标准模型中,缺失的重要一环。

    对撞机两赌加速器同时启动,其内的数千条通道中都被注入了提前设定的粒子流。

    陆平采用电磁轨道的加速方式,整个管道都是超导结构。

    在真空的环境中,以超强的电磁力,将这些粒子流加速到绝对亚光速之后,在预定的区域进行碰撞。

    这一切都发生在微观层面,而且在真空的环境之中,陆平只能坐在地球号的主控室前,紧张地盯着现场传回的各种数据。

    主控室内,后土以全息投影的方式,模拟着对撞机内的上千条真空管道的画面。

    每一个画面上标注了各种不断变化的数据,还配备了曲线图。

    曲线图中,是两条不同颜色的动态曲线,随着各种数据逐渐达到预定值。陆平这才下达指令

    “关闭分离器,收集所有数据”。

    “分离器已关闭,碰撞倒计时,5、4、3、2、1、0”。

    随着后土的倒计时读秒完成,每一张曲线图上的两条曲线,开始渐渐靠近并最终重合。

    一时间无数的数据洪流,被反馈到了陆平的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