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0章 九零年代红尘滚滚17

    “我们输不起呀!”

    孟青兰捏捏又兰腮帮子。

    “姐姐输得起,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姐姐能带你离开村镇,到县城来,就能给你撑起一片天,大不了带你再起炉灶,重新再来。”

    又兰叹气。

    她知道大姐厉害,仍旧不希望大姐太辛苦,尤其这份艰难辛苦还是自家人带来的,能躲开最好了。

    隔壁程奶奶的小孙子又给孟家送报纸来,又兰到门口拿了,给他一毛钱报纸钱。

    孟青兰喜欢读报纸,也不知道乐趣在哪里。

    普通人不够格订报纸,她也没闲工夫天天跑到邮局去,索性跟隔壁订。

    程奶奶儿子在机关单位上班,单位的报纸每天更新,下午就没人看了,偷渡过来还能挣点外快。

    而且孟青兰只要时政版块,那些热血青年,连载故事会,她都不要。

    孟青兰打开报纸快速浏览一圈,院子里的黑背又汪汪叫起来。

    李响从外面进来,大山子紧随其后呵斥了一声,黑背很快安静下来。

    “李工,孟工,好久不见,有失远迎。”

    孟青兰抱拳。

    李响抿唇笑,大山子也不自在的挠头。

    “喏,这是我从省城给你带的报纸。”

    孟青兰如获至宝,赶紧打开。

    “你一直在留意报纸消息,是在等什么吗?”

    孟青兰眼眸亮晶晶,指着头版头条。

    “这不是你们都在工地上干活,安全隐患一直不断么,国家总算出台政策,要规范施工作业安全了!”

    “不仅规范作业,工伤认定和赔偿都会相应出台,到时候你们的工作会越来越正规了。”

    大山子感叹。

    “要是政策早点出来多好,二壮上回在工地受伤,现在还在家休养呢!”

    李响想到更多。

    “本金够吗?”

    孟青兰惊叹于李响的敏锐度。

    “你要入股吗?”

    李响打算拿钱给她做本金,孟青兰开口却让李响亲自参与进来。

    “你需要的话,我当然可以。”

    大山子知道孟青兰在做的生意,赶紧举手。

    “算我一股。”

    他打小就是李响的小跟班,不管他们做什么,投一份总没错。

    李响没好气的瞪一眼大山子。

    他要追妻,大山子要干啥?

    又兰给两人端了茶水出来,大山子抿了一口又放下。

    “二妹妹,哥不爱喝茶,苦不拉几又寡淡,有糖水没?”

    又兰从兜里摸出一块水果硬糖。

    “糖水没有,有水果糖,你搁嘴里化化再喝口水兑兑就是糖水了。”

    大山子被怼的毫无脾气。

    “好嘞,多谢我二妹,下回哥哥回来给你带橘子罐头,那糖水那叫一个甜……”

    李响没好气的踢一脚大山,总算把这一茬揭过去了。

    时政热点消息还么有传递到这个县城,孟青兰已经通过李响提供的报纸得知,赶紧给江玉打电话。

    之前商量好的尼龙绳,安全扣,可以放开手脚采购了。

    果然,没出一星期,所有工地被强制要求停工,凡是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符合安全操作规范的,一律不许施工,勒令整改,等再次验收通过,才办法施工许可证。

    李响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包工头,第一时间给老板提供信息,孟青兰的安全绳还没到货,已经订出去上万米,安全扣当然是配套配货。

    有先前积攒的人脉在,孟青兰订单接到手软,第一批货还在路上就追加几次订单。

    最后出货的时候,直接按捆出售。

    出货快的好处就是资金回笼也快,孟青兰手头资金不足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李响也跟着小赚一笔,大山子手头存款太少,家里还不是他说了算,孟青兰没有让大山投钱,自然没有他分账的份儿。

    而且做买卖不是投点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的,得像李响一样,提供客源,发光发热。

    等孟青兰完成一阶段结算,出了点钱,让李响给大山子买了块手表。

    这段时间孟青兰在县城乃至市里包括省城,风头无两,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

    等孟青兰回到县城的住所,晚上就有撬门声,惊动黑背狂吠不止。

    左右邻居纷纷开灯起来查看,孟青兰也披好衣服。

    孟又兰有点害怕。

    “大姐,我害怕。”

    孟青兰递给她一根绑着电线的竹竿,电线一头插在插孔里,另一头末梢裸露,要是有坏人敢靠近,直接电上去就是。

    “不用怕,左右邻居这么多人呢!”

    这人要么蠢要么狂,没料到今天另一边的邻居是一位公安,今天晚上刚好在家。

    孟青兰穿好衣服出去的时候,小偷已经被抓住了。

    “程奶奶,解放叔,咋回事儿?”

    程老太最活跃,已经竹筒倒豆子一样秃噜出来。

    “哎哟,太吓人了,两个小毛贼来撬门偷东西,被你解放叔抓到一个,另一个顺着巷子跑了,大城子正带人追呢,也不知道追到没有。”

    地上那个被按住脑袋的小偷拼命挣扎反驳。

    “没,没偷东西,我就是路过,什么都没偷。”

    凌解放从小偷身上摸出一把自制打磨的刀片。

    “没偷东西你随身带刀?挺能啊小子,这要是搁十年前,足够吃花生米了!”

    证据面前,小偷四肢发软,趴在地上不敢说话。

    最后还是被众人押着送公安局去了。

    凌解放找几个小年轻先跟着去解释情况,再叫几个人来帮忙。他留下保护现场。

    街坊邻居用手电筒照明,凌解放一路追踪,昨儿下过雨,路边比较松软,但是没有到泥泞的程度,所以新鲜的脚印能存在的时间不长。

    “看脚印应该不止两个人,而且没有犹豫,直奔孟家姐妹住处。”

    凌解放跟赶来的值班同事一起记录脚印特征,起码三人以上。

    那位负责记录的工作人员看向孟青兰。

    “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或者跟谁不对付?”

    要说得罪的人,孟青兰觉得海了去了,但是不对付的,确实没有。

    “不对付的人,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不过我是做小买卖的,只要是同行,都能成冤家。”

    凌解放听说过孟青兰以前就卖工业建筑业周边产品,最近吃了政策的红利,整个县城乃至市里的高空作业安全绳和安全扣,都是孟青兰卖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