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2章 贾逵到任,马超颁《五条令》

    杨安殿上,天子选拔河东太守贾逵,接替辞官的段煨。

    因此,河东太守的位置又空了出来。

    太尉杨彪敏锐地把握时机,举着笏板起身出列。

    杨彪说:“陛下,河东空缺,臣推举一人,可以接任贾梁道。”

    河东地理位置重要,人口众多,是朝廷手中少有的富郡,杨彪绝不会把这么重要的地盘让给马超。

    但实际,马超并无意染指河东。

    经过刚才的杀局,马超彻底想通,在朝为官重点不是功利,而是中庸!

    如果不是马超和袁绍、曹操相比先天不足,他不必走到今天这一步。

    但时运如此,为大局着想,马超只能委屈自己。

    杨彪推举河东太守人选,马超默然不语。

    天子问杨彪举荐谁?

    杨彪答:“河东闻喜人毋丘兴!”

    天子好奇:“毋丘兴何许人也?”

    杨彪告诉天子,毋丘是河东大姓。并州大战,毋丘兴在裴茂手下担任校尉,统领河东兵马,有些战功。

    天子点头,杨彪推荐的人应该是靠谱的。

    于是,毋丘兴接任贾逵,成为新的河东太守!

    算起来的话,毋丘兴也算凉州刺史裴茂的故吏。

    杨彪推举毋丘兴,似乎有意配合天子,壮大裴茂的势力。

    仔细思考一下,朝廷下面渐渐形成了四股政治势力!

    一是马超的凉并政治集团,凉州、并州多地都由马超遥控。

    二是以钟繇为首的雍州集团,替天子坐镇长安。

    三是杨彪、赵温在朝中组成的士人集团,这伙人没什么实权,但政治影响力很大。

    最后,第四就是新崛起的凉州刺史裴茂!

    裴茂的势力不强,但河南尹贾逵、河东太守毋丘兴、武都太守苏则,张掖太守张既都是裴茂的故吏!

    这四股势力,架起了朝廷的政治基底。

    朝会结束,马超率先离开杨安殿。

    身后,太傅董承、光禄勋韦端、将作大匠杨阜、太子少傅尹奉、太宰令常林、中散大夫司马芝、廷尉正高柔等相随。

    等马超的人离开,杨彪和赵温才带着自己的班子出殿。

    任谁都能看出,马超和杨彪的矛盾很深!

    杨安殿内,天子望着两股政治势力如泾水和渭水般分明,心情十分得意!

    天子的政治手腕日趋成熟,这对汉室是好事。

    但对马超,或许就不那么美丽了。

    下朝后,马超回到府邸。

    他亲自写下书信,叫人送往凉州。一封给自己父亲马腾,一封给凉州刺史裴茂。

    信中内容,自然是希望促成马氏和裴氏的联姻。

    马超希望让三弟马铁,迎娶裴氏女为妻。如此,将来裴氏大概不会成为马氏的敌人。

    至于裴茂会否同意?

    以马超曾经和裴茂的往来,马超觉得裴茂的性格十分圆滑,对方应该会同意。

    因为马裴联姻是双赢嘛!

    裴茂新上任凉州,如果有马氏的支持,他在凉州的治理会顺手很多。

    而马超也需要确保裴茂不会在凉州给自己埋钉子!

    就在书信飞往凉州期间。

    十二月末,新任河南尹贾逵抵达雒阳!

    贾逵到雒阳,先去皇宫拜谢天子,然后直奔司隶校尉府面见领导马超!

    举荐贾逵的杨彪则被贾逵放在了第三顺位。

    马超听说贾逵先来见自己,而不是先去见杨彪,心下大喜!

    贾逵此举明显是在向世人表明,他虽然是杨彪举荐的河南尹,但却并非杨彪的人。

    至于贾逵究竟是什么身份,那就需要马超试探啦!

    司隶校尉府。

    贾逵在仆役的引领下,在书房见到马超。

    贾逵和马超有过一面之缘,他谦恭地向马超行礼:“下官贾逵,拜见司隶校尉!”

    马超抬手:“坐。”

    “诺。”

    贾逵坐下,马超直接问他:“太尉举你为河南尹,你为何不先去见他啊?”

    贾逵眉毛挑动,他没想到马超竟然这么直接!

    马超一脸淡定地看着贾逵。

    其实马超并不在乎贾逵究竟是谁的人,因为马超已经对这个官职的归属不感兴趣,只要在任的官员不要给他添乱子就行。

    贾逵脑子转得很快,回答马超:“太尉虽然举荐下官,但任命下官的是天子。太尉是出于公心举荐下官,下官对太尉自然也是一片公心!”

    “呵呵呵~”马超很满意贾逵的答案。

    马超半安抚半敲打地说:“你不必紧张,你是谁的人,吾一点也不在乎。总之都是朝廷的官员,只要秉承公心办事,就不会有错误。”

    贾逵顿首:“下官谨遵司隶校尉教诲!”

    马超确定贾逵不会乱搞事后,从案几上选出几卷竹简,推到贾逵面前。

    “这是吾在司隶的施政纲领,每一个司隶官员都要熟读牢记。”

    “这是河南尹的要务。”

    “这是雒阳城应该着重办的事。”

    “你看一看,有问题当面就可以提!”

    贾逵好奇地拿起竹简,一字不漏地阅读。

    对马超在竹简中书写的纲要,贾逵感觉眼前一亮!

    总结下来,马超对司州的官员共有五条要求:

    一,定民心。

    二,尽地利。

    三,恤狱讼。

    四,均赋役。

    五,擢贤良。

    这五条言简意赅,同时是地方父母官最应该注意的要点!

    马超把这五条称为《五条令》。

    竹简里还有对《五条令》中每一条的详细解释。

    马超要求所有太守和县令都必须牢记《五条令》,甚至还把背诵、默写纳入课考范畴,算作政绩!可见马超是有多想让手下官员记住这五条。

    贾逵看后感慨:

    如果本州的太守、县令们都能把《五条令》铭记于心,就不怕司州不能治理好!

    马超对自己颁布的《五条令》十分得意。

    他告诉贾逵:“梁道,要记住这五条简单,可要实施起来却很难!你身为河南尹,一定要身体力行,为司州各级官员做出表率。”

    贾逵拱手:“请您放心,在下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马超露出笑容,又让贾逵继续看他对河南尹和雒阳城的安排。

    有《五条令》珠玉在先,贾逵对马超的政令越发感兴趣。

    实际上,马超也没有让贾逵失望。

    在关于河南尹的施政纲领上,马超对河南尹的要求是:尽快给迁徙入河南的百姓分到田地,绝对不能错过明年的春耕!

    单这一条,就足够让人忙活了!

    因为直到今天,河东、河内两郡都还有户口被源源不断地迁徙过来。

    给新来的人入籍造册、分配田产都是体力活,一个官员每天完成一百个人的任务,肯定都来不及赶上马超的要求!

    除此之外,马超还要翻新雒阳城,新建官道,修缮水利。

    没有一样是好办的!

    贾逵担忧地说:“马君,分配田产还好说,但这兴土木,官府的钱粮可足够?”

    贾逵的担忧不是没道理,谁都知道,去年和今年的并州大战,几乎打空了关中的积蓄!

    他不明白,朝廷哪里还能拿得出钱办这么多大事。

    谁知,马超神秘地笑道:“这个不用你操心,你只管去办,钱、粮我来想办法!”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