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6章 兵挫阳平关,张鲁义释杜畿

    阳平关,战鼓喧天!

    陇西太守、安羌将军、西海侯马磾亲自带领老羌劲卒蚁附攻城!

    白马氐首领、未来仇池氐国的奠基人杨千万也带领氐族勇士,将冲车推向阳平关的城门。

    城关守军仅三百人。

    马磾和杨千万的联军有六千氐羌兵卒,且是突然发动袭击,按理说应该可以攻破阳平关。

    然而,两位悍将的突袭猛攻,却无法撼动坚固的阳平关分毫!

    不是马磾和杨千万、还有他们手下的氐羌士卒不够英勇,实在是阳平关的地势过于险要,几乎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阳平关两侧是秦岭大山,城关前仅一条10米宽的土路通行。

    马磾和杨千万的六千兵马能同时参与攻城的,最多不过百余人。

    当马磾和羌兵抬着云梯往城墙进发时,阳平关头守军虽反应慢了半拍,第一时间只有十几二十人守城。

    可进攻方也因为人数受限,没能一举登上城头。

    等杨千万把冲车推上来,阳平关三百守军已经全部就位!

    马磾这边同时参战的兵力只有百余人,还要仰攻城关,守军“同屏参战“的则有三百,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氐羌士卒本就不善攻坚,马磾手下参加过长安、陇西几场大战的老羌卒还好,杨千万的三千氐族士兵那是真的不太行。

    大军攻城一日,始终无法袭破阳平关。

    傍晚,马磾的军力已损伤超过400!

    6000人战损过400,可谓惨重!

    马磾只能收兵,无奈退回营寨。

    阳平关守军击退敌兵,皆发出欢呼。守军也及时向南郑送去战报,请求援军。

    马磾和杨千万回到军营。

    马磾既气愤又担忧,他焦躁地对杨千万说:“杨校尉,我等攻不破城关,杜伯侯岂不是要死在张鲁手里!”

    杨千万没有答话。

    杨千万是响应征召而来,只要朝廷把钱粮给到位,攻不攻得破城池对杨千万来说都无所谓。

    但马磾还是继续跟杨千万倾诉,格外也找不到人。

    “杜伯侯是我主看重的人才,杨校尉,你我必须保证他的安全啊!”

    杨千万听马磾说起马磾的主人,终于沉不住气。

    人的名,树的影。

    马超威震雍凉,杨千万觉得自己高低得说两句好话。

    他对马磾说:“羌侯,我们突然袭击都不能攻克阳平关,羌侯您即使想要救下杜伯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此事真不怨我们!”

    羌侯--马磾在氐羌胡族中的外号。

    因他是金日磾之后,又一个以外族身份受封汉人侯爵的人。

    马磾大叹气道:“哎--!早知如此,就不该攻打阳平关,应该等杜伯侯脱身再行动!”

    杨千万安慰马磾:“羌侯,突袭阳平关是杜伯侯自己的主张。何况我听说,汉室在雍州还有一路兵马,说不定他们已经攻入南郑了!”

    马磾无奈地说:“但愿如此吧!”

    ……

    阳平关的战报传回南郑。

    张鲁当即召见杜畿,质问杜畿朝廷究竟是什么意思。

    杜畿在阎圃的陪同下来到公堂。

    此时,公堂里不止张鲁一人,张鲁之弟张卫,汉中豪族杨氏的首领杨松都出席了这场质询!

    杜畿看这阵仗,知道是张卫、杨松等都是来兴师问罪的。

    今天他要是应答失误,恐怕就要命丧此地!

    主席处,张鲁面无表情地问:“杜伯侯,朝廷发兵攻我,你有何说法?”

    杜畿还没回答,张卫就在旁边叫嚣:“兄长!跟朝廷的犬貉有什么好说的,我看直接一刀宰了他就好!”

    旁边,汉中豪族杨氏的族长杨松也说:“师君,朝廷既然已经发兵,我们正好用此人的头颅祭旗!”

    张鲁伸手制止他们,让杜畿回话。

    杜畿面对丧命之险,脸上却不改色,如古井里的深水一样平静。

    他连呼吸的频率都没有改变,仿佛不知道危险为何物!

    杜畿中气十足地说:“师君要杀杜畿,杜畿不会有怨言,而且我可以直言相告,是我私下传书,令凉州之兵突袭阳平关!”

    “什么!?”张鲁震惊!

    阎圃更是惊讶无比,他不能理解杜畿为什么不隐瞒真相求活。

    “杜伯侯,你为什么?”

    张卫、杨松二人闻言火冒三丈,叫嚣着要张鲁立刻杀掉杜畿!

    阎圃赶忙说:“师君,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请您饶过杜伯侯吧!”

    张卫大骂:“阎圃!你个吃里扒外的奸人,此贼邀兵来攻,你还要替他求情?”

    阎圃羞愧地退后,拱手向张鲁告罪。

    张鲁无心追究,眼睛直盯着杜畿。

    杜畿正气凛然道:“师君,朝廷有意招安,也许你封侯拜将,荫庇子孙。然您受兄弟蒙蔽,游移不定。杜畿为国家计,故而邀兵袭汉中。你想如何处置杜畿,杜畿都绝无怨言!”

    张鲁感慨道:“杜伯侯,你真不怕死?!”

    杜畿答:“为国死,死亦可乎!”

    “好--!”

    张鲁拍手叫好!

    杜畿的气节彻底折服张鲁,张鲁赞叹:“大夫之忠贞可比古之伯夷、叔齐,是为仁。我闻君子不与仁者相杀,我为君,故不杀仁。杜伯侯,你走吧!”

    张鲁说罢起身,伸手请杜畿离去。

    杜畿拱手:“师君仁义,杜畿绝不忘记!”

    张鲁说:“阎圃,你亲自送杜伯侯出关。”

    阎圃转忧为喜:“诺!”

    等阎圃和杜畿走后,张鲁对张卫说:“卫弟,阳平关遭袭,吾命你即刻点兵支援。”

    张卫见张鲁放走杜畿,郁闷又无奈地说了声:“诺。”

    当日,杜畿平安离开南郑,躲在阎圃位于乡下的别所里。

    阎圃返回南郑,在公堂向张鲁复命。

    张鲁见到他,没有问杜畿的事,而是把一封新的战报拿给阎圃看。

    阎圃接过来快速读完,然后惊讶地说:“师君,朝廷两路进兵,是有备而来啊!”

    张鲁点头:“恐怕杜伯侯出发前,朝廷就已经在边境屯兵了。而今形势不对,朝廷就从阳平关、褒斜道两路奇袭我汉中!”

    原来,张鲁拿给阎圃的新战报是从褒斜道传回的。

    就在昨日,安定太守郭援、北地太守杨秋领兵从褒斜道发动突袭。一日连破五座军寨,一直打到褒谷口才被守军击退。

    张鲁现在已经命大将杨任领一千兵马支援褒谷口。

    但是,张鲁对跟朝廷交战还有疑虑。

    他问阎圃:“你觉得,我应该起兵抵抗朝廷吗?”

    张鲁原以为,阎圃会继续劝他投降,谁料,阎圃忽然一改常态!

    阎圃向张鲁进言:“师君,朝廷既然已经发兵,您不妨抵抗,让朝廷见识见识您的实力!如此,将来即便要归附,朝廷也会更加重视您!”

    张鲁顿感醍醐灌顶!

    是了!

    一箭不发就投降,窝囊不说,还容易让人轻视。

    张鲁觉得阎圃的话很对,即便要归附,还得打过战,手上见见真章再说!

    于是,张鲁下令,召回在巴郡和刘璋交战的军队,回师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