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8章 皇宫夜议,骠骑大将军!

    杨安殿。

    子刘协坐在席位,对面,是议郎兼子侍讲——赵彦。

    时间已至深夜,赵彦还在为子讲学。

    二人读的是《春秋公羊解诂》,东汉经学家何休编撰的《春秋公羊传》批本。

    东汉时,儒生推崇公羊儒,以问对的形式阐释《春秋》,讲究“微言大义”,也就是着重研究孔子春秋笔法里蕴含的褒贬之意。

    而赵彦跟子刚好讲到宋襄公的事迹。

    “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已陈,然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赵彦讲完春秋原文,又开始按照《春秋公羊解诂》解。

    《公羊传》对宋襄公的态度,与后世大不相同。

    后世普遍把宋襄公当做是蠢猪般的人物,然而,《公羊传》对宋襄公却极度推崇!

    因为,公羊儒认为,孔子着《春秋》是为了“正名”。

    既然是“正名”,那么宋襄公就不应该是反面教材,而是正面人物!

    所以,赵彦告诉子刘协,宋襄公符合夫子对“仁”的要求,下人都应该像宋襄公学习。

    子听罢不禁皱起眉头。

    他认为,赵彦所讲,跟今日之乱世完全不匹配!

    “赵侍讲。”

    “臣在。”

    “这书中何邵公的学问,是否有些过时啊?”

    子提出质疑。

    赵彦听后,不忧反喜!

    赵彦拱手称赞子:“陛下明识聪质,臣佩服!”

    子呵呵一笑:“如此来,这《公羊传》的确过时了~”

    赵彦却摇头:“不然,夫子着《春秋》是为正名,这公羊传才是真正勘透夫子之意。只是周礼乃太平之制,《公羊传》也是盛世之学。”

    子听懂赵彦潜藏之意,不禁感慨:“啊——既然是太平盛世之学,放之今日乱世,总归不合时宜。”

    赵彦频频点头,同时也为子的聪慧感到欣喜。

    当今下局势动荡,朝中又有马孟起、杨文先两派相争,要想撑好大汉这艘摇摇欲坠的船,子必须有堪比高祖、孝武、光武的智谋手腕才行!

    再不济,也得有昭、宣、明、章四帝之资!

    否则汉室终归要亡!

    所幸,当今子刘协,资质上佳。重用马孟起清扫四州,又以太尉杨文先等士人制约马超。

    当然,马超甘愿受人制约,也是子能够作壁上观的前提。

    只是随着马超的功绩不断积累,子再怎么信任马超,也得开始留心眼了!

    这不,子和赵彦还在探讨学术问题,鸿胪卿韩嵩就在马超府邸会议结束后直接入宫求见。

    韩嵩!

    竟然是子安插在马超身边的眼线!!

    这不得不是一手妙棋。

    韩嵩为马超所启用,自然深受马超信任。但子却在却不知不觉间把韩嵩转化成了自己人。

    韩嵩投靠子,倒也能理解,他本来就忠于汉室。

    当年荆州牧刘表筑高台想要祭,韩嵩就出来指责刘表,可见其对汉室的忠心。

    现在,子把韩嵩弄成自己人不足为奇。

    韩嵩出使完江东回来后,子就授他守侍中的兼职,可以出入宫禁。

    韩嵩在杨安殿见到子,便将今日在马超府邸所见所闻悉数告知子和赵彦。

    他先讲述张松献图,和法正分析袁绍攻打并州的动机的事情。

    子听完,称赞巴蜀人杰地灵,有奇士。

    之后,韩嵩又讲司马孚提醒马超,还有杜畿劝谏马超隐退之事。

    子舔舐干涩的嘴唇,赞扬杜畿的品格。

    对司马孚,子则神色莫名,道:“此人机敏异常,就是心术不正。孟起不该用此人为幕府长史。”

    可怜,史书里终身魏臣的司马孚,竟然被子刘协成是佞人!不过司马孚终身侍奉曹魏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吐槽~

    子最后问起马超反应。

    韩嵩如实回答,马超表现得很忠诚,不仅慷慨陈词表达对子的感激,还训斥了司马孚。

    更令人相信马超忠心耿耿的是,马超在最后伏于案几,流泪担忧其弟马休安危的画面。

    子听罢既高兴又愧疚。

    他当着赵彦和韩嵩的面,半调侃半认真地:“看来御史中丞王朗得也没错!孟起为了其弟的安危,确实有些公私不明。”

    韩嵩、赵彦微微点头,认同子的话。

    可惜今夜太仆荀攸不在,否则定能看破马超的伎俩!

    荀攸不在,是因为子、荀攸、赵彦三人早就商定好,每晚的侍讲由荀攸和赵彦轮流担任。不巧今夜轮到赵彦,而非荀攸~

    经过韩嵩的讲述,子对马超暂时不抱有戒心。

    子谈及马超的志向:“孟起想做大将军,朕暂且不能许他。这汉中之功也不能不赏,否则赏罚不明,国事坏矣。”

    他看向赵彦和韩嵩:“你们吧,我该赏赐孟起什么?”

    赵彦思索片刻,提议道:“启禀陛下,马孟起现居骠骑将军,陛下不妨在‘骠骑’之后再加个‘大’字。这样虽然不是大将军,但好歹也是‘骠骑大将军’!”

    子闻言哈哈大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不能让马超晋位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也行嘛!

    “呵呵呵,那就这么定了。至于其他,再赏孟起鼓吹一部,班剑一队,食邑八百户,以示尊荣吧!”

    于是乎,朝廷对马超收复汉中的功绩,终于确定好赏赐。

    第二日上朝,中常侍穆顺代子宣读封赏诏书。

    马超由此晋升为骠骑大将军!

    赏鼓吹、班剑各一队,食邑增进至五千八百户!

    马超的全部官职为:骠骑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持节督司并冀幽四州诸军事,冀侯,食邑五千八百户!!

    中常侍念完赏赐。

    马超从座席起身,来到御座前谢恩。

    趁此机会,马超向子举荐法正、孟达两人。希望朝廷用法正为帅,孟达为将,让他二人统兵支援并州。

    然而他刚完,太尉杨彪就站出来:

    “启禀陛下,骠骑大将军所荐之人,此前并无功绩,恐不能服众!”

    “老臣举荐河南尹贾逵贾梁道为帅!”

    “贾梁道文武全才,定能为朝廷解并州之危,上党之围!”

    等杨彪完,马超只看了杨彪一眼。

    贾逵……马超觉得可以接受。因其实凉州刺史裴茂的人,也曾配合马超治理雒阳。

    御座上,子见马超没有异议,遂做主道:

    “既然诸位爱卿没有争议,那朕加封贾逵为平北将军,督司雍之兵八千驰援并州!另外再让法正任军司马,孟达为副将。”

    马超随即领百官躬身:“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