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7章 王朗与诸葛亮的世纪会晤

    王朗,字景兴,大儒杨赐之徒,当朝御史中丞。

    诸葛亮,字孔明,泰山郡丞诸葛珪之子,布衣白身。

    二人身份差距悬殊,也是初次见面,但王朗在大街上认出了诸葛亮,真叫人惊奇!

    王朗能认出诸葛亮,不是因为王朗也是穿越客,看过《三国演义》。

    而是王朗与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旧识!

    王朗出身东海郡郯县王氏。

    琅琊阳都葛氏则在琅琊郡生活。

    东海与琅琊同属徐州,还紧邻在一起!

    王朗年轻时,曾在青州大儒郑玄处求学。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亦如是。

    郑玄三十多岁入关中,拜师大儒马融,学成返回家乡时已过四旬,而那时,第二次党锢之祸都还没有发生!

    第二次党锢之祸始于公元168年,王朗、诸葛珪这辈人按年龄算,极有可能在郑玄门下求过学。

    话回来,生长于青徐之地的士子,又有几人没在郑玄门下求过学呢?

    只是王朗和郑玄一样,青年时入关中,拜弘农杨氏的杨赐为师,成为杨氏门生。

    王朗在郑玄处求学时与诸葛珪相识。

    那时,诸葛珪与当下的诸葛亮差不多年纪。

    王朗刚才看诸葛亮背影,感觉十分熟悉,因此叫住诸葛亮。

    王朗把跟诸葛亮之父认识的事情告知诸葛亮。

    诸葛亮大感惊喜,以对待长辈的礼节向王朗行礼。

    王朗扶起诸葛亮,仔细打量。

    他边看边赞叹:“像,真像!而且比之君贡还要奇伟!果真是龙生龙,凤生凤啊!”

    诸葛亮身高八尺,相貌奇伟,叫人见之难忘。

    王朗对诸葛亮印象深刻,深感眼前这位后辈肯定有过人之才!

    古人都是颜值党,甚至比现代人还重视相貌。

    在古代,长得俊俏、有特点,那是真有可能被贵人提拔。

    而王朗一眼就相中诸葛亮!

    他决定关照一下这个同州晚辈。

    王朗问诸葛亮,身边二人是何姓名。

    诸葛亮微笑着介绍:“这位是颍川人,石韬,石广元。另一位是襄阳人,庞统,庞士元!”

    王朗先看石韬。

    石韬形象也不差,儒雅正派里蕴着一丝不羁,典型的颍川士人集团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石氏名声不显,应该属于寒门。

    虽如此,王朗对石韬还是很有好福

    毕竟东汉晚期有一个共识——下士子,不出汝南,便出颍川!

    石韬向王朗问候,王朗微笑致意。

    然后,王朗看向庞统。

    “嘶!”

    王朗发出惊悚的声音。

    因为庞统的外貌实在过于丑陋,跟翩翩君子搭不上边,初看就像个愚笨的山中猎户。

    大街上行人虽多,但庞统还是听见了王朗的声音。

    庞统没有计较,只默默向王朗行礼。

    王朗扭过头,不再看庞统,继续找诸葛亮话。

    王朗邀请诸葛亮他们进太学游览。

    他:“太学还未完工,我每日都会来视察,并纠正下面人修葺的错误。”

    诸葛亮心思灵敏地问:“王公,我闻骠骑大将军举荐您出任博士祭酒,主掌太学。您兼着御史的担子,恐怕不好两顾吧?”

    王朗面露难色,犹豫地:“是这个道理……”

    诸葛亮追问,王朗是否有意辞去御史职位,专心负责太学。

    王朗一惊!

    他质问诸葛亮如何猜到?

    诸葛亮答:“王公方才过每日都要来太学视察……”

    “哈哈哈~”王朗大笑,对诸葛亮越加满意。

    王朗向诸葛亮坦白,他的确想要抽身朝堂,专心经营太学。

    诸葛亮劝王朗再考虑考虑。

    王朗疑惑,问为何。

    难道主持太学不好吗?

    诸葛亮还没回答,石韬先表示,如果王公能够主持太学,那太学生们肯定会很高兴。毕竟王朗师出名儒杨赐,学识渊博,有君子器量。

    王朗对石韬笑笑,对石韬的马屁感到满意。

    他问诸葛亮:“孔明,你有什么想法直就是!”

    诸葛亮拱手回答:“王公,依亮之见,王公留在朝堂,对汉室更有利!”

    “哦?你继续。”

    王朗言笑晏晏,让诸葛亮继续讲。

    诸葛亮回复王朗,当今朝堂,马孟起一人独大,堪比霍光。

    然而马超的志向宏远,又加功高盖主,就算马超自己不想反,等将来下大定,有的是人会推他造反。

    且权臣与皇帝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功高如霍光,忠诚如霍光,死后其家族也被灭尽。

    诸葛亮敢断言!

    等马超死后,马氏如果没有篡汉,绝对会重蹈霍氏覆辙!

    所以,跟着马超起家的人之中,肯定有人会助推马超谋反,篡汉自立。否则他们难道要眼睁睁错过从龙之功吗?

    “因此,王公若能留在朝廷,与太尉等人协力制衡马孟起。将来若有变,旦夕可平!”

    诸葛亮完,向王朗深深一拜。

    王朗胸膛起伏,埋藏在胸腔后的那颗心噗噗跳动。

    他的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没想到诸葛亮年纪轻轻就对政治有这般深刻的见解!

    然而……

    王朗虽然认同诸葛亮的话,但没有当场表态。

    他压住心底波澜,面色和蔼地对诸葛亮:“呵呵,老夫没有看错,孔明果真有才!”

    诸葛亮惊道:“王公!”

    王朗拉起诸葛亮的手:“好了,尔等先随吾检查一番,看看太学各处有无不妥之处。你们若能纠正,老夫自然有赏!”

    罢,引领三人继续游览太学。

    诸葛亮盯着王朗的后脑勺,心中对其大失所望。

    诸葛亮本以为,王朗声名在外,经过劝导肯定会鼓起勇气和马超抗争。

    谁曾想,这位大佬里子里面都是软骨头!

    王朗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这主掌太学的博士祭酒,他王景斜定了!

    至于三独坐之一、千石俸禄的御史中丞,谁爱做谁做,反正他王朗要借驴下坡,远离朝堂是非之地。

    王朗不敢跟马超竞争,原因有三。

    一是子极其信任马超,只要马超无大错,杨彪等人绝无可能扳倒马超。

    毕竟扳倒马超,那谁来替朝廷坐镇?谁去为朝廷南征北战?马超手底那群军将又如何处置?凉州又怎么可能不叛乱?

    二是王朗惧怕马超。

    王朗犹记得,刚回雒阳官拜御史中丞后,马超当着子和百官的面咆哮王朗的事件。

    马超那一声龙吟虎啸,几乎把王朗的骨气吹散。

    王朗潜意识里告诫自己,上一个敢这么嚣张的人,名字叫董卓!

    三,王朗本人想转投阵营。

    他看出马超能成大事,决定押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