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3章 欲入西蜀,先下襄阳

    庞统答,南阳、武关道、汉中三路,外加江东孙权一路!

    细节方面,庞统建议,南阳一路为主力,汉中为偏师,武关为奇兵,江东为外援。

    南阳主力军由马超亲率雒阳兵马,会同南阳张绣直逼新野!进而威胁襄樊!

    荆州刘表若知道马超亲自领兵,必然重视。

    庞统断定,刘表一定会将注意力完全聚焦于新野。其他方向的防守力量,相应就会减弱。

    随后,朝廷可令汉中王凌,发兵沿汉水东下!

    汉水直通襄樊,但王凌没有水军,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兵临襄阳城。但沿汉水作战,可借助汉水运粮,顺利的话一路打到襄阳城下也有可能。

    王凌和马超一北一西两面夹攻,刘表首尾难顾,定然分兵防守。

    到那时,武关道的奇兵就能派上用场!

    试想一下,当马超和张绣的主力军在新野,与刘表主力对峙。而王凌又从汉水之右逼近襄阳。

    刘表分兵的话,他的军队就会被拉扯在汉水北岸的平原地带。

    届时朝廷从武关道发一路奇兵,最好是骑兵!再命这支骑兵切断刘表两支军队的联系!

    至于江东孙权那一路外援,主要是为了牵制江夏黄祖的军队,用来削弱刘表的军力。

    “如此~刘表焉能不败?”

    庞统得意地道。

    马超拍手叫好:“好!”

    庞统话还没完,继续道:“而且,朝廷欲入西蜀,必先得荆州。”

    “蜀中地形闭塞,独汉症江水两条道路可供大军通校”

    “将军取汉中是为入川铺路,然而只此一路兵马,要想打通蜀道重重险关,难如登!”

    “我劝将军先取荆州,实则也是为朝廷收复益州奠定基础。朝廷复荆州,便可逆江水而上,同汉中兵马两路并进,攻取益州方可事半功倍。”

    原来,庞统建议马超先取荆州,实际是为了夺取益州。

    历史中攻取四川的案例,绝大部分都如

    他起身走向庞统,拉住庞统的手,语气真诚地招揽道:

    “庞士元大才,吾愿拜士元为军师祭酒,还请士元切莫拒绝!!”

    庞统心底早已打定主意。

    在荆州时,庞统就曾当着诸葛亮、崔钧等饶面感慨:凤雏再不展翅,恐无腾飞之时也。

    庞统来雒阳只有一个目的——投效马超!

    不然,他今不会向马超献上攻取荆襄的计策。

    庞统面对邀请,直接跪地向马超叩拜:“臣庞统,愿为将军之志,竭才尽智!”

    马超大喜,豪迈道:“好——!哈哈,今日得凤雏,下半数入吾彀中矣!”

    庞统谦虚地:“可惜世间不只有庞统,否则定为将军全取下。”

    庞统这句话时,语气十分平和,就像在家常话。可他话里的内容却是“全取下”这种宏远的事情。

    在场之人无不为庞统的自信,感到印象深刻!

    不提法正和司马孚,就连孟建、徐庶两位与庞统熟识的人杰,也都愕然无言,不知作何评价。

    马超问庞统:“士元担心的,可是卧龙?”

    庞统承认:“没错,明公!卧龙之才,胜过庞统十倍,若他寻得明主,定成将军之大患啊!”

    马超下意识地舔舐嘴唇,问庞统,他有没有可能招揽卧龙。

    庞统还未答,一旁的徐庶忽然起身道:“骠骑心怀夺取下之志,孔明绝对不会效忠于您,就连我徐庶也实在听不进骠骑的悖逆之言!请恕在下告辞!”

    罢,徐庶拂袖便要离去。

    马超目露凶光,拦住徐庶去路!

    他刚才和庞统的谈话,竟无意间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也是马超疏忽,光顾着高兴庞统投效,忘记徐庶还在场。

    马超拦住徐庶去路,高大健壮的身材压迫感十足!

    徐庶却不害怕,质问道:“骠骑意欲何为?是要杀了徐庶吗!”

    马超眯眼,右手悄悄伸到背后,扶住剑柄。

    “明公!”庞统赶忙出来劝阻。

    他可不想亲眼看着自己的好友死在面前。

    一旁,孟建也跟着起身,跪在马超跟前为徐庶求情。

    庞统劝马超:“明公,人才难得!”

    他又殷切地对徐庶:“元直,你可否当面起誓,绝不泄露今日茶舍里的谈话?”

    徐庶咬紧牙关,怒斥庞统:“庞士元,你真要这窜逆之辈效劳?!”

    庞统向徐庶一拜:“元直,道伦常,一切皆有定数,凤雏不想逆而行,只想展翅翱翔。”

    “荒谬!命在汉,正朔在汉,这才是定数!”徐庶驳斥他。

    庞统苦笑:“元直,孔明有逆之才,命在他眼中不过尔尔。但你扪心自问,你的才智,能与孔明媲美吗?”

    徐庶语塞,但他不会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徐庶和诸葛亮一样,都是汉室拥趸。

    庞统则不然,虽然历史庞统最终效命于刘备。可庞统起初对刘备的态度不算好,最后还是诸葛亮等人极力向刘备推举,庞统才成为刘备的军师,并得到重用。

    所以对庞统来,重要的不是正统合法性,而是谁能给他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

    此刻,徐庶和庞统两位故友的价值观,第一次激烈碰撞!

    而碰撞的结果,终究只能不欢而散。

    庞统再次要求徐庶发誓,绝不可泄露今日谈话。然后再次请求马超饶过徐庶,并用自己的人格担保。

    马超看在庞统的面子,也清楚徐庶是君子不是人,于是同意。

    只要徐庶起誓,那他可以让徐庶离开。

    庞统见马超松口,赶紧劝徐庶:“徐元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我好友一场,我不愿你丧命于此。赶紧起誓吧!”

    孟建也劝:“元直,难道你要让我和士元内疚一辈子吗?”

    徐庶看向孟建,表情悲戚。

    他发泄式地大喊一声,怒道:“啊!孟公威、庞士元,我徐庶终不与汉贼同席,今日之后,你我断绝往来吧!”

    庞统和孟建对视,都是苦笑。

    他们向徐庶一拜,请徐庶立刻发誓。

    徐庶遂跪地对发誓,只要他泄露机密,就暴毙于街头!

    古人迷信,只要起誓,绝大多数人是不敢违背的。魏晋之前,像司马懿那样不要脸的人只是少数。

    马超:“徐元直,你走吧。但你记住,没有我马超,这大汉早亡了!你所言命在汉,难道不是我一只手扶起这大汉朝廷吗?”

    徐庶听罢,愤懑地瞪了眼马超。

    但徐庶没有辩驳,因为马超的是实话!

    没有马超,大汉早特么完犊子了!

    徐庶最后只撂下一句:“苍之高远,阁下莫能比也!徐庶告辞!”

    马超让童子杜恕送徐庶出门。

    等杜恕送走徐庶,又给马超带回一条消息:“我师,子派中常侍前来慰问。”

    马超闻言,赶紧带众人出门迎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