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2章 受到惊吓的文聘

    七月流火,燥热难耐。

    据闻在青州边境交战的袁绍和曹操军中都出现了瘟疫。

    双方各自更换了扎营的地点,期间也是摩擦不断。

    袁曹交战已经一年,即便有朝廷资助的十万石军粮,曹操也几近断粮。

    越是临近秋收,曹操就越是心急,恨不得日子过快点,尽早开始秋收。

    关东的战事在燥热和病痛之中僵持。

    而在千里之外的汉中,温度就舒适许多。

    汉中夹在秦岭大巴山之间,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即使是盛夏,当地百姓也能寻到不少乘凉宝地。

    不过汉中太守王凌这几日没工夫悠闲,他已经得到马超的军令,命他率军东进,顺汉水直下偷袭荆州!

    此时此刻,南郑城外,汉水江面已经停满船只。大大小小上千艘船被征用,每艘船都装满粮草、兵器、盔甲,吃水很深!

    王凌还下令,封锁汉中与荆州的商道。

    如今汉中与上庸交界的黄金峡关口只准进,不准出。

    所有想要前往荆州的商人,全部滞留在南郑城。

    一来二去,汉中郡内肃杀之气愈发浓郁。

    百姓皆不苟言笑,官员们都表情严肃。

    南郑校场,镇西将军王凌在偏将军马岱、裨将军郭淮的陪同下,一起检阅军队。

    校场北面,王凌精心打造的精锐步兵——板楯营,正在列队。

    板楯营共八百人,兵卒皆选用大巴山中的板楯蛮,有枪盾、刀牌、长戟、钩镶材官各二百,个个身穿甲胄,精锐难当!

    板楯营由王凌亲自指挥,部督乃板楯蛮中最厉害的勇士——王平!

    除开板楯营,王凌还有老卒两千,新兵三千,随军民夫、伙头、工匠五千,共计一万大军。

    其中,两千老卒由郭淮统领,三千新兵由马岱统领。

    王凌让郭淮执掌老卒,给马岱分配新卒,绝不是有意轻视马岱。而是马岱乃马超从弟,身份尊贵,王凌不敢让马岱出事,因此分给马岱的都是新兵。

    新兵没有战斗经验,王凌自不会让新兵打头阵。

    这也意味着,马岱以身犯险的几率减小。

    至于郭淮,其部都是参加过汉中之战的老兵,战斗经验充足。一旦开战,王凌肯定会让郭淮其部冲在第一线。这点谁都清楚,郭淮本人立功心切,对此毫无怨言。

    偏将军马岱飞马拍到到将军台前,单膝跪地向王凌禀报:“将军,汉中军整备齐全,静候将军将令!”

    王凌厉声道:“骠骑大将军有令,全军顺江而下,袭破筑阳!”

    “诺————!”

    ……

    与此同时,荆州南阳。

    宛城张绣收到朝廷命令,命他整备兵马,募集钱粮,修缮营地,做好迎接朝廷大军的准备。

    张绣招来贾诩商议。

    张绣拿着手里的诏书,一脸担忧。

    他问贾诩:“文和先生,朝廷来信说要讨伐荆州,想借道南阳,还让我也出兵,共同攻打刘景升,这会不会有诈?”

    贾诩听完张绣的问题,脑壳有点懵。

    贾诩心道你怎么会有这种问题?

    嘴上却安抚道:“君侯勿忧,您如今得到朝廷承认,是正式的南阳太守,朝廷岂会攻伐您呢?”

    张绣尴尬地笑了笑:“先生说的是啊!”

    “呵呵呵,君侯,下令吧。”

    “嗯,诸将听令,整军、备战!新野守将文聘杀了我爱将胡车儿,老子这次要他陪葬!”

    当日,张绣在宛城召集兵马。

    贾诩负责粮草和后勤,派人在人口凋敝的南阳郡搜刮,又令民夫在宛城南面修建规模庞大的营寨,等待朝廷大军入驻。

    如此大规模的动静,自然会引起文聘的重视。

    文聘乃荆北大将,奉刘表之命镇守新野,防范张绣。

    文聘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

    前年刘表和张绣、朝廷鏖战宛城时,指挥才能平庸的蔡瑁根本不是王凌对手。蔡瑁被王凌算计,军队差点让张绣的西凉突骑冲垮。千钧一发之际,正是文聘率部阻击张绣,挽救刘表军,阻止了一场惨败,也让马超麾下大将王凌兵挫宛城。

    文聘察觉到张绣想要进犯,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文聘把新野的两千守军分成两拨。

    一拨五百人,由儿子文岱统领,留在城中守卫。

    剩下一千五百人,在新野城北筑营,由文聘亲自统领。

    文聘之所以出城扎营,目的是为了守住新野城外的庄稼!

    临近秋收,文聘认为张绣此番出兵肯定是想劫掠新野附近的农田,以供军需。

    毕竟南阳郡在经历骷髅王袁术的祸祸后,变得地广人稀。张绣又不善治理,时常纵兵在宛城周边劫掠。刘表、曹操、朝廷三方的边境都曾遭过张绣军劫掠。

    文聘因此判断张绣出兵是想掳掠,并无全面进攻的意思。

    毕竟张绣和刘表的实力差距过于悬殊。

    文聘不认为张绣想找死,那也未免太奇怪了。

    然而,文聘失算了!

    当他率军在新野城北郊区安札好营寨,一直等了五天都没有等来敌军。

    莫非张绣不出兵啦?文聘这样猜想。

    为防万一,他散出细作,潜入宛城打探消息。

    三天后,细作带回情报,说张绣整备好兵马后,一直在宛城待着不动,似乎在等待什么。

    “等待什么?你可打探清楚了!”文聘质问细作。

    细作低下头,为难地说没有打探清楚。

    细作只知道张绣军中流言四起,有说去抢曹操的,有说打荆州的,甚至还有说张绣要带兵回关中西凉的。

    总之就是没有一个定数,张绣军中无人知道张绣想干嘛。

    张绣的保密工作做得很不错。

    文聘拍案怒道:“再探!给我弄清楚张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诺!”

    细作匆忙离去,不敢直面文聘的怒火。

    文聘又等了一天。

    但细作迟迟没有返回……直到宛城城头新挂了几颗人头,文聘明白细作大抵都被抓了。

    他因此越发忧虑,看不透张绣想干嘛。

    文聘只能依靠斥候打探消息。

    只是文聘的斥候没有张绣的精锐,因为张绣的斥候都来自凉州,骑术比荆州斥候更精湛!

    一连数日下来,文聘不仅没能打探到消息,反而损失了不少斥候。

    文聘在焦虑中度过了燥热难耐的八月。

    直到九月,新野百姓都开始准备割麦子了,张绣的军队依旧窝在宛城。

    就在文聘都以为张绣不会来进攻时,斥候传回的消息把他吓了一大跳。

    骠骑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持节督司幽并冀四州诸军事、冀侯马超,亲率五万大军兵临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