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3章 庶嫡之争!!!

    翌日,袁绍府上。

    袁绍自前日在袁隗府上回来之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吃饭这些,袁绍就静静的待在自己的房间,下人们也不知道房中的情况。

    此时,袁绍房中的情况只能用一片狼藉来形容。

    只见袁绍坐于一旁,身边周围全是器具的碎片,只听得袁绍低声喃喃道:

    “嫡子!!!难道就真的无比高贵么?吾袁绍为了袁氏出生入死,如此谋划才占据如此局面。

    没想到还要和袁术共享功劳!叔父何其偏袒也!还有士纪!呵!安国亭侯,尚书令!!!”

    也难怪袁绍如此气愤,主要是待遇差距太大了。

    袁基不用说了,袁逢嫡长子,袁逢死后,袁基袭安国亭侯,而且颇受袁隗看重屡次举荐,现在更是担任尚书令。

    谢龙的尚书令自然被下掉了,当然,如果只是如此袁绍还想得通。

    袁绍最气的就是袁术,这次袁术的到来在袁绍眼中正是来分功劳的,毕竟袁术只需将大军带到洛阳,那么对袁氏就有大功。

    袁绍自己如此谋划才不过和袁术平起平坐,所以袁绍不由的会想日后岂不是还会被袁术这个嫡子给压制住。

    (虽然袁绍的身份也是嫡子,但是怎么说呢,袁绍表示一言难尽。)

    所以,袁绍此番才如此的情绪失控,当然,袁隗的想法也能理解,作为长辈。

    可能在袁隗自己看来,自己这样没什么不对,反而是对袁绍三人一碗水端平了。

    不过,袁隗却不知道多努力的人,心里始终会觉得不公,比如此时的袁绍。

    “咚咚咚!!!”

    袁绍房门被敲响,袁绍也回过神来,开口道:

    “何事!”

    门外袁绍的心腹下人开口道:

    “主君有人送了一封信!”

    袁绍闻言打开房门从下人手中接过信打开一看,袁绍瞳孔一缩,袁绍对着下人道:

    “有没有其他人打开这封信?”

    下人连忙摇头表示没有,袁绍微微颔首,随后道:

    “让人将房间收拾一下,吾有事出去一趟。”

    下人自然连忙应诺,随后下去安排。

    袁绍见下人走开,忍不住再看了一遍信,最后,思索片刻后出府,往洛阳城外,丁原大营而去!

    与此同时,李儒也在府上收到了一封信。

    李儒将信打开看一遍之后,眼中精光一闪,连忙起身往贾诩府上走去,准备和贾诩商议一番。

    最后,贾诩和李儒一番商议之后,联袂前往董府。

    ---------------

    董府。

    董卓如今也只领的三千人马进入洛阳城中,至于其余人马,此时也不敢进城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文优、文和、伯诚公如今局势扑朔迷离,吾该何去何从?”

    董卓虽然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洛阳,不过目前的一切可比董卓所设想的可差太远了。

    董卓见李儒、贾诩联袂而来,自然派人请来阎忠,随后向三人问计。

    李儒自上次董卓断后之后,深受感动,再加上此次,李儒本就有所准备而来,自然十分踊跃道:

    “主公,敢问主公之志?”

    董卓闻言沉思片刻后道:

    “文优何意?请直言!”

    “若主公只欲得富贵,此易尔,只需全心全意为次阳公办事。

    凭借手中大军必然可得一场富贵,若是主公有雄心、有大志,儒则有一计!!!”

    董卓一听,立马道:

    “吾自有雄心也!”

    董卓说完眼中的精光一闪,当然,董卓此言一出也让在场的李儒、贾诩三人,感受到董卓的野心。

    贾诩暗自颔首,果然如自己推断一般,如此一来谢龙之计必然功成。

    贾诩思及于此又想着谢龙为何送这封信来,这让贾诩十分不解,也对谢龙越发忌惮!

    李儒倒是喜道:

    “主公有此雄心,儒必助主公一臂之力,主公如今时机已至矣!!!”

    董卓疑惑道:

    “文优何意?”

    “回主公,刘玄德准备回青州矣!如此洛阳附近短时间再无大军威胁吾等,正是主公掌握大权的良机!!!”

    董卓闻言大惊道:

    “文优何以知之?”

    “主公请看此信!”

    李儒将手中的信递给董卓,董卓接过一看,看完之后道:

    “文优,如何断定此信所言就是真的呢?”

    李儒笑道:

    “因为此书乃谢子云派人所送,以儒观之,恐怕此信也会出现在袁氏手中!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

    董卓听完自然明白过来了,董卓连忙问道:

    “既然,文优知是那谢子云所设计谋,为何文优还让吾中计?”

    李儒回道:

    “话虽如此,可是如今吾等亦成骑虎难下之势。

    若主公没有雄心,那向次阳公表明忠心,交出手中大军,一场富贵不难得也。

    然主公,欲要掌握大权就只此一条路耳。”

    董卓闻言,自然也明白过来了,随后对着贾诩道:

    “谢子云此计乃阳谋也,不知文和可有破解之法?”